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午霄专利>正文

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59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外壳的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端盖,每侧的端盖均分为内、外端盖,曲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内、外端盖转动密封连接;动子及定子均位于由外壳和两侧端盖围成的空间内,定子固接于外壳的内表面,动子套设在曲轴的曲轴部分外部;动子与定子之间设有多组叶片组,相邻叶片组与动子、定子及两侧内端盖之间形成单体封闭空间,每组叶片组均包括一对叶片,每组中一对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动子外表面及定子内表面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每侧内、外端盖之间均设有随曲轴旋转的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泵容积空间密封性可达到柱塞泵的水平,其输出液体的压力可比传统的叶片泵提高10倍以上。力可比传统的叶片泵提高10倍以上。力可比传统的叶片泵提高10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动力源,具体地说是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叶片泵的叶片在与转子同轴旋转时,叶片的外边缘必须与筒型定子的内侧壁尽可能地紧密接触,在内侧壁上全过程滑动;这种滑动,使叶片外边缘及定子内侧壁产生磨损。同时,叶片两端分别与泵的两端盖内壁紧密接触,叶片泵的叶片在与转子同轴旋转时,叶片两端在泵端盖内壁上全程滑动,叶片的两端及端盖内壁产生磨损。上述两类磨损,降低泵的使用寿命,泵的容积空间封闭不严,泵的输出压力难于提高,且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技术包括外壳、端盖、控制阀、动子、定子及曲轴,其中外壳的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端盖,每侧的端盖均分为外端盖及内端盖,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内、外端盖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动子及定子均位于由外壳和两侧端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定子固接于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动子位于定子内部,并套设在曲轴的曲轴部分外部;所述动子与定子之间设有多组叶片组,相邻叶片组与动子、定子及两侧内端盖之间形成单体封闭空间,每组叶片组均包括一对叶片,每组中一对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动子外表面及定子内表面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每侧所述外端盖与内端盖之间均设有随曲轴旋转的控制阀,每侧的控制阀上均开有介质内流通控制口,每侧的内端盖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所述单体封闭空间数量相同的介质内流通口,其中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入口,另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出口;
[0006]其中:两侧的所述控制阀分别与曲轴的主轴部分刚性连接,两侧的控制阀安装相位相差180
°

[0007]所述控制阀呈圆盘状,其上开设有弧形的介质内流通控制口;
[0008]每组叶片组中的一对叶片为与动子外表面铰接的叶片及与定子内表面铰接的叶片,该与动子外表面铰接的叶片的一端及与定子内表面铰接的叶片的一端分别和所述动子外表面、定子内表面铰接,所述与动子外表面铰接的叶片的另一端和与定子内表面铰接的叶片的另一端铰接;
[0009]所述叶片与动子外表面铰接的铰接轴、与定子内表面铰接的铰接轴以及一对叶片之间铰接的铰接轴的轴向中心线均与曲轴的曲轴部分轴向中心线平行;
[0010]所述叶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内端盖的内表面贴合;
[0011]所述动子及定子均为圆筒体,该动子与曲轴的曲轴部分动配合,所述定子的轴向中心线与曲轴的主轴部分轴向中心线共线;
[0012]每侧所述控制阀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同侧的内端盖外表面及外端盖内表面贴合,每侧所述外端盖内表面均开设有与介质总输入口或介质总输出口相连通的缓冲空间;
[0013]每个所述单体封闭空间在曲轴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容积增减一次;
[0014]每组中的一对叶片,其中一个的两端均为用于铰接的铰轴,另一个的一端为铰轴、另一端为带开口的空心结构。
[0015]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本技术是改进现有的叶片泵,运转时定子不动、动子仅在内置曲轴的驱动下做两座标周期性移动,叶片仅绕叶片铰接轴心线周期性摆动,相关元件磨损小,液压泵的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液压泵容积空间密封性可达到柱塞泵的水平,其输出液体的压力可比传统的叶片泵提高10倍以上;本技术可推进叶片泵的升级换代,如输入高压液体,动子内置的曲轴可转动,将其改为液压马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与动子外侧壁铰接的叶片的剖面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与定子内侧壁铰接的叶片的剖面图;
[0023]其中:1为外壳、2为动子、3为定子,4为内右端盖,5为右输出控制阀、6为右输出缓冲空间、7为外右端盖,8为外左端盖,9为介质总输入口,10为曲轴,11为曲轴的曲轴部分轴向中心线、12为曲轴的主轴部分轴向中心线,13为左轴承,14为左输入缓冲空间,15左输入控制阀、16为内左端盖,17为单体封闭空间,18为介质总输出口,19为右轴承、20为与动子外表面铰接的叶片,21为与定子内表面铰接的叶片,22为介质内流通口,23为介质内流通控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5]实施例一(液压泵)
[0026]如图1~6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壳1、端盖、控制阀、动子2、定子3及曲轴10,其中外壳1的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端盖,每侧的端盖均分为外端盖及内端盖,曲轴1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内、外端盖转动密封连接;每侧外端盖与内端盖之间均设有随曲轴10旋转的控制阀。动子2及定子3均位于由外壳1和两侧端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定子3固接于外壳1的内表面,动子2位于定子3内部,并套设在曲轴10的曲轴部分外部。动子2与定子3之间设有多组叶片组,相邻叶片组与动子2、定子3及两侧内端盖之间形成单体封闭空间17,每组叶片组均包括一对叶片,每组中一对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动子2外表面及定子3内表面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每侧的控制阀上均开有介质内流通控制口23,每侧的内端盖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单体封闭空间17数量相同的介质内流通口22,其中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入口,另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出口。每侧控制阀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同侧的内端盖外表
面及外端盖内表面贴合,每侧外端盖内表面均开设有与介质总输入口或介质总输出口相连通的缓冲空间。
[0027]本实施例外壳1的左侧分别密封固接有外左端盖8和内左端盖16,右侧分别密封固接有外右端盖7和内右端盖4,外左端盖8与内左端盖16之间设有左输入控制阀15,外右端盖7与内右端盖4之间设有右输出控制阀5,左输入控制阀15和右输出控制阀5分别与曲轴10的主轴部分刚性连接,该左输入控制阀15和右输出控制阀5均呈圆盘状,上面分别开设有弧形的介质内流通控制口23,左输入控制阀15和右输出控制阀5安装相位相差180
°
。左输入控制阀15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内左端盖16的外表面及外左端盖8的内表面贴合,右输出控制阀5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内右端盖4的外表面及外右端盖7的内表面贴合;外左端盖8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入口9,外左端盖8的内表面开设有与介质总输入口9相连通的左输入缓冲空间14;右外端盖7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出口18,右外端盖7的内表面开设有与介质总输出口18相连通的右输出缓冲空间6。曲轴10的两端分别通过左轴承3及右轴承19与外左端盖8、外右端盖7转动连接。内左端盖16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介质内流通口22,内右端盖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数量相同的介质内流通口22,该介质内流通口22与单体封闭空间17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端盖、控制阀、动子(2)、定子(3)及曲轴(10),其中外壳(1)的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端盖,每侧的端盖均分为外端盖及内端盖,所述曲轴(1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内、外端盖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动子(2)及定子(3)均位于由外壳(1)和两侧端盖围成的空间内,该定子(3)固接于外壳(1)的内表面,所述动子(2)位于定子(3)内部,并套设在曲轴(10)的曲轴部分外部;所述动子(2)与定子(3)之间设有多组叶片组,相邻叶片组与动子(2)、定子(3)及两侧内端盖之间形成单体封闭空间(17),每组叶片组均包括一对叶片,每组中一对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动子(2)外表面及定子(3)内表面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每侧所述外端盖与内端盖之间均设有随曲轴(10)旋转的控制阀,每侧的控制阀上均开有介质内流通控制口(23),每侧的内端盖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所述单体封闭空间(17)数量相同的介质内流通口(22),其中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入口,另一侧的外端盖上开设有介质总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控制阀分别与曲轴(10)的主轴部分刚性连接,两侧的控制阀安装相位相差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呈圆盘状,其上开设有弧形的介质内流通控制口(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每组叶片组中的一对叶片为与动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午霄
申请(专利权)人:关午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