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腾瑶专利>正文

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554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包括:中心云将热点数据组通过网络隧道发送至边缘云容器平台;每一个物理边缘节点生成一个虚拟节点子集群,由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生成的多个虚拟节点子集群集合定义为虚拟节点总集群,其中,单个虚拟节点子集群包括多个虚拟节点;中心云管理平台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在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多个虚拟节点,将热点数据组分配给选择的多个虚拟节点;边缘云容器平台将每一个由中心云管理平台选择的虚拟节点设置为簇心,以多个簇心为中心,经过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本身的资源池化、自助服务、服务计量等特性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里,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IaaS可以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
[0003]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它可以作为联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使能智能资产、智能网关、智能系统和智能服务。
[000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逐渐融合,边缘计算是云端向边缘侧的能力延伸并相互协同,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只有通过紧密协同才能更好的满足各种需求场景的匹配,从而放大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价值。因此,随着5G技术逐步成熟,边云协同能够更好的支撑视频、图像辨识处理或者对网络低时延高带宽要求苛刻的各类新应用场景业务的实现,如自动驾驶、无人机、AR/VR、智慧城市等。
[0005]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热点数据组的获取,往往是中心云管理平台将热点数据组发送给各个边缘节点,由各个边缘节点将热点数据组发送给不同的用户终端,没有考虑到边缘节点负载均衡的问题,会导致有一些边缘节点过饱和,有一些边缘节点不饱和,导致资源不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边云协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应用于中心云管理平台及边缘云容器平台,所述中心云通过边云协同网关与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的代理网关建立网络隧道,方法包括:
[0008]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获取热点数据组,并将所述热点数据组通过所述网络隧道发送至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由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组成;
[0009]每一个所述物理边缘节点生成一个虚拟节点子集群,由所述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生成的多个虚拟节点子集群集合定义为虚拟节点总集群,其中,所述单个虚拟节点子集群包括多个虚拟节点;
[0010]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在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多个虚拟节点,将所述热点数据组分配给所述选择的多个虚拟节点;
[0011]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将每一个由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选择的虚拟节点设置为簇
心,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经过K

means聚类算法组成多个簇群,并将所述多个簇心中保存的所述热点数据组依次复制到所述多个簇群的非簇心虚拟节点中,以使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多个簇群中任一虚拟节点获取所述热点数据组。
[001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3]在所述多个簇群中,分别以所述多个簇群的中心虚拟节点作为中心点,从而重新设置所述多个簇群的簇心;
[0014]定义所述重新设置的多个簇心为第二簇心,并以所述第二簇心为基准,计算在所述第二簇心与其余非簇心虚拟节点的欧式距离,并按照距离最近原则,以所述第二簇心为基准重新分簇。
[0015]可选地,所述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经过K

means聚类算法组成多个簇群,包括:
[0016]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按照离簇心最近的原则划分为多个簇群。
[0017]可选地,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在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多个虚拟节点,包括:
[0018]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构建长度为2
32
的哈希环;
[0019]将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的每一个虚拟节点进行哈希运算,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哈希值确定所述每一个虚拟节点在所述哈希环上的位置;
[0020]以所述哈希环的原点为基准,在所述哈希环上进行顺时针遍历,定位到N个虚拟节点,所述定位到的N个虚拟节点为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的多个虚拟节点。
[0021]可选地,在将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的每一个虚拟节点进行哈希运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2]将每一个所述物理边缘节点进行哈希运算,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哈希值确定所述每一个物理边缘节点在所述哈希环上的位置;
[0023]获取所述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的资源负载率,并根据所述资源负载率的大小,动态调整所述不同虚拟节点子集群中的虚拟节点数量,所述虚拟节点数量与所述资源负载率的大小呈反比。
[0024]可选地,在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多个簇群中任一虚拟节点获取所述热点数据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用户终端基于最优路由策略,动态切换与所述虚拟节点的连接,并从切换后的虚拟节点中获取所述热点数据组。
[0026]可选地,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包括边缘云管理模块,边云协同消息队列模块,所述边缘云管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负载均衡策略,所述边云协同消息队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边云协同网关向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下发指令。
[0027]可选地,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包括镜像仓库模块及容器集群管理模块,所述镜像仓库模块用于生产及存储虚拟节点总集群,所述容器集群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通过所述代理网关接收所述中心云下发的指令。
[0028]可选地,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与中心云管理平台建立SSL双向认证及MQTT认证通道。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
方法。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通过物理边缘节点生成多个虚拟节点,并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将所述热点数据组分配给选择的多个虚拟节点,以该虚拟节点作为簇心组建多个簇群,将热点数据组复制到该多个簇群中,以便用户终端可以就近连接簇群中任一个虚拟节点,以此来提升边缘云资源利用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3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边云协同网络架构图;
[0033]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边云协同的方法流程图;
[0034]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哈希环遍历逻辑示意图;
[0035]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边云协同网络架构图;
[0036]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装置的硬件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云协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心云管理平台及边缘云容器平台,所述中心云通过边云协同网关与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的代理网关建立网络隧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获取热点数据组,并将所述热点数据组通过所述网络隧道发送至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由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组成;每一个所述物理边缘节点生成一个虚拟节点子集群,由所述多个物理边缘节点生成的多个虚拟节点子集群集合定义为虚拟节点总集群,其中,所述单个虚拟节点子集群包括多个虚拟节点;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在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多个虚拟节点,将所述热点数据组分配给所述选择的多个虚拟节点;所述边缘云容器平台将每一个由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选择的虚拟节点设置为簇心,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经过K

means聚类算法组成多个簇群,并将所述多个簇心中保存的所述热点数据组依次复制到所述多个簇群的非簇心虚拟节点中,以使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多个簇群中任一虚拟节点获取所述热点数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多个簇群中,分别以所述多个簇群的中心虚拟节点作为中心点,从而重新设置所述多个簇群的簇心;定义所述重新设置的多个簇心为第二簇心,并以所述第二簇心为基准,计算在所述第二簇心与其余非簇心虚拟节点的欧式距离,并按照距离最近原则,以所述第二簇心为基准重新分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经过K

means聚类算法组成多个簇群,包括:以多个所述簇心为中心,按照离簇心最近的原则划分为多个簇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按照负载均衡策略,在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中选择多个虚拟节点,包括:所述中心云管理平台构建长度为2
32
的哈希环;将所述虚拟节点总集群的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腾瑶
申请(专利权)人:付腾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