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启云专利>正文

新型烧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05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应家用煤炉和液化气灶具使用的新型烧水壶,在保温壳中,包括壶体、壶咀、合页式圆门、壶口、壶盖、出气口、手柄、提手顺序连接,壶体内上部位壶一底、六个长方薄板凹形烟筒,间距相等,凹形边与壶体内上部位壶体连接,上端烟火出口与壶体连接,与保温壳连通,风门移动式,烟筒下端与壶一底边弧形口连接连通壶一底下一公分处壶二底之间燃烧区,连通管与壶一底、壶二底边弧形口连接连通循环水,壶二底中央圆孔下部位三角器下端与三角底连接,上端平顶连接,加热器上端与圆孔边连接,下端与壶三底中央炉火入口边连接连通三角器,加热体之间燃烧区、加热器与三角器、加热体连接连通水循环。特点:壶体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壶底与炉火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料燃烧效率八次同步循环加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烧水壶所属领域本技术属于加热技术4页域,涉及一种新型烧水壶。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公知的家用热水壶, 一个壶底,加热路线在水壶的外部,炉火浪费在 炉具上和空间,壶体下部位容易被烟熏黑,壶体热利用有效率低,炉火与水壶热接触 面少,燃料燃烧效率循环利用次数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烧水壶,开辟了一条新技术路线, 实现水壶体的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水壶与炉大的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料燃 烧效率八次同步循环加热,快速、节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烧水壶,包括壶体、壶 咀、圆门、提手、手柄、壶盖外表面的保温壳、壶一底、壶二底、壶三底,壶顶部位 壶口、壶盖、手柄、提手、中部位壶咀、饼形圆门、凸块、支耳、轴、呈合页式连 接,从壶底向上四分之三的壶一底,壶内分布六个长方薄板凹形间距相等的烟筒,凹 形边与壶体连接,烟筒顶端与水壶体保温壳上端烟火出口相连接连通,烟火出口内风 门呈左右移动式与开关连接,烟筒下端与壶一底边沿弧形口边连接,上下连通燃烧 区,壶一底下的.壶二底与壶一底间距一公分,形成燃烧区,壶二底中央的中心向下三 角器高10公分,上端平顶,壶二底中央圆孔直径3公分的中心,加热体与三角器间距零 点/V&分,顶端与壶二底中央圆孔边连接,中部、下部位加热器与三角器,加热体连 接连通三角器内外循环水,三角底与三角器下端,加热体下端与壶三底中央炉火入口 边连接,壶咀方向一致的连通管,顶端与壶一底边弧形口连接,下端与壶二底边弧形 口连接连通壶内O形路线水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壶体外表面全部用保温壶保温,能阻止壶体外低温吸 热,同步加快热水速度,水壶体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壶底与炉火热接触面有壶一 底、壶二底、三角器包括三角底,加热体、两个加热器、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 料燃烧效率同步加热有三角底,加热体,两个加热器,三角器、壶二底、壶一底、烟 筒、八次循环加热,快速将水烧开、节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刮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一C剖视图。图中l.保温壳、2.壶体、3.壶一底、4.壶二底、5.壶三底、6.三角底、7.壶咀、8.凸 块、9.圆门、IO.提手、ll.手柄、12.壶盖、13、出气口、 14、风门、15.烟火出口、 16.烟筒、17.炉火入口、 18.弧形口、 19.燃烧区、20.三角器、21.加热器、22.加热体、23. 连逸管、24.圆孔、25.壶口。具体实施方式在图l中,保温壳(1)、壶体(2)、外观呈矮圃柱形,壶一底(3)、壶二底( 4)、壶三底(5)、三角底(6)、壶咀(7)、凸块(8)、圆门(9)、提手( 10)、手柄(11)、壶盖(12)、出气口 (13)、风门(14)、烟火出口 (15)、烟 筒(16)、炉火入口 (17)、弧形口 (18)、燃烧区(19).、三角器(20)、加热器(21)、加热体(22)、连通管(23)、圆孔口 (24)、壶口 (25)。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与壶体(2)、壶咀(7)、圆门(9)、提手(10)、手柄(11)、壶盖(12)的外表相连,烟筒(16)六个分布壶体(2)内的壶 体周围,间距相等,高五公分,宽四公分,凹形边零点四公分,各与壶体内的壶体( 2)连接,烟筒(16)上端与壶体(2)外A部位烟火出口 (15)相连,风门(14)在 烟火出口 (15)内,与开关连接,烟筒(16)下端炉火入口 (17)与壶一底边弧形口(18)连接连通燃烧区(19),壶咀(7)与壶体(2)中部位连接。图3所示实施例中,壶一底(3)与壶体(2)内向上四分之三处连接,参看图l、 3,与壶咀(7)方向一致,连通管(23)上与壶一底(3)边的弧形口 (18)相连,下 与壶二底(4)边弧形口 (18)连接连通上下循环水,圆孑L (24)在壶二底(4)中央 与加热体(22)顶端边连接,加热体(22)与三角器(20)之间间距顶端与燃烧区( 19)连通,保温壳(1)、壶体(2)、壶一底(3)、壶嘴(7)。图4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壳(1)与壶体(2)相连,壶一底(3)、壶二底(4)、 壶三底(5)参看图l,直径10公分的三角底(6)与三角器(20)下端连接,上端交叉 在圆孔(24)中央,加热体(22)上端与圆孔(24)边连接,下端与壶三底(5)连 接,三角器(20)与加热体之间间距燃烧区(19)上下相通呈弧形的加热器(21)与 三角器(20),加热体(22)连接连通循环水中。本技术烧水壶适应液化气、煤炉灶具上使用,水从壶口 (25)入壶一底(3) 壶内,经连通管(23)流入壶二底(4)与壶三底(5)之间的壶体内,入加热器( 21) , i^三角器(20)内,再入另一个加热器(21),连通壶一底(3)形成水路线 循环,加热时,炉火从壶三底(5)中央炉火入口 (17)入内,首先三角底(6)秉加 热,炉火沿壶底向四周扩散向上进入三角器(20),加热体(22)之间间距燃烧区( 19),加热器(21)受热,炉火继续向上又^壶二底(4)中央圃孔(24)、壶一底(3)、壶二底(4)之间燃烧区(19),壶一底、壶二底同时受热,炉火向壶底周围 扩散,进入烟筒(16)下端炉火入口 (17),经过烟筒(16),从烟火出口 (15)排 出烟气,实现炉火同步八加热循环,保温壳(1)阻止壶外低温吸热,烟筒(16)与壶 体(2)连接的壶体受热、吸热又传热,形成烧水壶体热利用有效率百分之百。水壶底 与炉火热接触面增加一点九倍,燃料燃烧效率八次同步循环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烧水壶,在保温壳(1)中,壶体(2)、壶一底(3)、壶咀(7)、提手(10)、手柄(11)、壶盖(12)、盖口(25)顺序连接,其特征是:保温壳(1)与壶体(2)、壶咀(7)、圆门(9)、壶盖(12)、手柄(11)、提手(10)的外表相连,壶一底(3)与壶体(2)上部位连接,壶二底(4)与壶一底(3)下一公分处的壶体(2)相连接,壶一底(3)与壶二底(4)之间燃烧区(19)、壶一底(3)边沿弧形口(18)与烟筒(16)下端连接连通燃烧区(19)、烟火入口(17)、烟筒(16)、烟火出口(15)、壶一底与壶二底之间连通管(23)顶端与壶一底(3)边弧形口(18)连接,下端与壶二底(4)边弧形口(18)连接连通,壶二底(4)中央的圆孔(24)中心三角器(20)顶端平顶连接,下端与三角底(6)连接,加热体(22)与圆孔(24)边沿连接,下端与壶三底(5)中央炉火入口边相连接,加热器(21)与三角器(20)、加热体(22)连接连通,加热体(22)与三角器(20)之间燃烧区(19)。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烧水壶,在保温壳(1)中,壶体(2)、壶一底(3)、壶咀(7)、提手(10)、手柄(11)、壶盖(12)、盖口(25)顺序连接,其特征是保温壳(1)与壶体(2)、壶咀(7)、圆门(9)、壶盖(12)、手柄(11)、提手(10)的外表相连,壶一底(3)与壶体(2)上部位连接,壶二底(4)与壶一底(3)下一公分处的壶体(2)相连接,壶一底(3)与壶二底(4)之间燃烧区(19)、壶一底(3)边沿弧形口(18)与烟筒(16)下端连接连通燃烧区(19)、烟火入口(17)、烟筒(16)、烟火出口(15)、壶一底与壶二底之间连通管(23)顶端与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启云
申请(专利权)人:戴启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