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66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包括窗框、玻璃窗、雾化检测机构以及热风机构,雾化检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杆、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控制器以及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电动推杆带动第二横杆以及第一横杆沿着窗框内外侧进行升降,若玻璃窗产生雾化现象,雾化区域会切断红外光的传播,此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热风机构向窗框内侧吹风,提高玻璃窗内外侧的温度,消除雾化现象,可以实现雾化的智能化消除,无需人工擦拭,减少人力的使用。力的使用。力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门窗
,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

技术介绍

[0002]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和防火等功能,智能门窗一般是指具有先进技术和先进功能的门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门窗已经进入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
[0003]现有的门窗在冬季使用时,由于内外温度差会导致窗户内侧产生雾化,影响到居住人员的视野,目前除雾化的方式一般都是人工擦拭,然而擦拭完成过一段时间后窗户会重新产生雾化现象,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以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可以自动消除窗户上的雾化现象。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括窗框、玻璃窗、雾化检测机构以及热风机构,所述玻璃窗滑动设置在窗框中,所述雾化检测机构设置在窗框朝室外一侧上,所述热风机构设置在窗框朝室内一侧的两侧;所述雾化检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杆、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控制器以及设置在窗框内外侧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连接杆穿过窗框,并分别与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第一横杆上,所述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第二横杆上,所述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均朝向玻璃窗,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窗框上,其输出轴与第二横杆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窗框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热风机构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热风机构包括热风箱以及热风机,所述热风箱设置在窗框朝室内一侧的两侧,所述热风机设置在热风箱中,所述热风箱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热风机构还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与通孔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窗框上设置有通槽,所述连接杆穿过通槽。
[0010]优选的,所述窗框内壁设置有滑轨,所述玻璃窗设置在滑轨中。
[0011]优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热风箱内设置有气缸以及闸板,所述闸板位于通孔一侧,所述气缸与闸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气缸电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上下移动,若玻璃窗上由于内外温度差而生成水雾,会切断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红外光的传播,此时控制器控制热风机构开始工作,对窗框内侧进行加热鼓风,对温
度较低的窗户进行升温加热,从而消除水雾,防止窗户雾化影响到住户的视野,并且可以实现雾气的自动消除,无需人工擦拭。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的第一实施例的热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的第二实施例的热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为窗框,2为玻璃窗,3为电动推杆,4为连接杆,5为红外发射管,6为红外接收管,7为控制器,8为第一横杆,9为第二横杆,10为热风箱,11为热风机,12为通孔,13为导风管,14为通槽,15为滑轨,16为温度传感器,17为气缸,18为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括窗框1、玻璃窗2、雾化检测机构以及热风机构,所述玻璃窗2滑动设置在窗框1中,所述雾化检测机构设置在窗框1朝室外一侧上,所述热风机构设置在窗框1朝室内一侧的两侧;所述雾化检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3、连接杆4、红外发射管5、红外接收管6、控制器7以及设置在窗框1内外侧的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9,所述连接杆4穿过窗框1,并分别与第一横杆8以及第二横杆9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5设置在第一横杆8上,所述红外接收管6设置在第二横杆9上,所述红外发射管5以及红外接收管6均朝向玻璃窗2,所述电动推杆3设置在窗框1上,其输出轴与第二横杆9连接,所述控制器7设置在窗框1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3、红外发射管5、红外接收管6以及热风机构电连接。
[0023]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可以实现对窗户雾化的自动清除,防止玻璃窗2上产生的水雾影响到室内住户的视野,并且为了节省能源,本实施例的热风机构并非长时间开启,所设置的雾化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玻璃窗2上是否产生雾化现象,当检测到有雾化现象时,热风机构才会开启工作,提高玻璃窗2内侧的温度,从而实现去除水雾的效果。
[0024]本实施例的雾化检测机构主要通过红外光是否可以正常传递来实现,在窗框1内侧设置有第一横杆8,外侧设置有第二横杆9,贯穿窗框1两侧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分别连接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9的端部,从而组成矩形框架体,在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9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了红外发射管5和红外接收管6,玻璃窗2未雾化时,红外发射管5发出的
红外光可以被红外接收管6所接收,此时控制器7接收到红外接收管6产生的电信号,判断为玻璃窗2并未雾化,控制器7通过控制电动推杆3带动第二横杆9升降,用于实现对玻璃窗2的所有位置的雾化检测,当玻璃窗2上存在雾化区域,且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9移动到雾化区域时,雾化区域会切断红外光的传递,使得红外接收管6无法接收到红外光,此时控制器7失去红外接收管6发送的电信号,并判断为产生水雾,控制器7控制热风机构对玻璃窗2内侧进行热风鼓吹,对玻璃窗2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消除雾化。
[0025]对于控制器7而言,其需要控制电动推杆3输出轴的伸出以及缩进,并控制热风机构的吹风,因此控制器7选用型号为STM32F101R8的单片机,红外发射管5和红外接收管6选用型号为LHI778的红外对管。
[0026]优选的,所述热风机构包括热风箱10以及热风机11,所述热风箱10设置在窗框1朝室内一侧的两侧,所述热风机11设置在热风箱10中,所述热风箱10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通孔12,所述热风机构还包括导风管13,所述导风管13与通孔12连接。
[0027]热风箱10设置在窗框1内侧的两侧,当玻璃窗2雾化时,控制器7控制热风箱10内的热风机11吹出热风,并从热风箱10一侧的通孔12以及导风管13中将热风吹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玻璃窗、雾化检测机构以及热风机构,所述玻璃窗滑动设置在窗框中,所述雾化检测机构设置在窗框朝室外一侧上,所述热风机构设置在窗框朝室内一侧的两侧;所述雾化检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杆、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控制器以及设置在窗框内外侧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连接杆穿过窗框,并分别与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第一横杆上,所述红外接收管设置在第二横杆上,所述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均朝向玻璃窗,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窗框上,其输出轴与第二横杆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窗框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热风机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雾化的智能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构包括热风箱以及热风机,所述热风箱设置在窗框朝室内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张连贵欧毅飞陈天武操能洲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绿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