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43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发酵釜,且第一发酵釜的下端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加固板块,其通过活动元件连接在第一发酵釜的后端位置,所述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方内部卡合连接有活动杆。该生物发酵移种系统,既便于对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自动移种,也便于对移种后的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拿取,还便于对微生物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发酵
,具体为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的产物的过程,一般生物发酵中,移种操作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来帮助液体微生物进行转移接种;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504890U,公开了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本装置主要包括:种子罐、发酵罐,利用压差法进行移种,在移种过程中利用阀阵使多对多的罐实现一对一。为了控制压差在输入空气和排气管道安装有电动隔膜调节阀。在排气管道安装有压力变送器,所述阀阵是气动三通阀组成。本系统可以达到压力控制更准确,管路的选择更简单更有条理。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既不便于对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自动移种,也不便于对移种后的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拿取,还不便于对微生物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因此,我们提供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既不便于对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自动移种,也不便于对移种后的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拿取,还不便于对微生物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包括:
[0007]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发酵釜,且第一发酵釜的下端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
[0008]加固板块,其通过活动元件连接在第一发酵釜的后端位置,所述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方内部卡合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后端贯穿连接有安装箱;
[0009]活动块,其固定连接在安装箱的上端位置,所述活动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杆;
[0010]输送管道,其通过横板连接在外箱体的内部中间偏左侧,所述输送管道的左侧下端设置有第二发酵釜,且第二发酵釜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的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有第二固定箱,且第二固定箱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
[0011]2组滚轮,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五支撑杆的下方中间外表面左右两侧,所述滚轮的单体下端均连接有滚槽,且滚槽的内端上方设置有拉杆,并且拉杆与第五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电机带动第三支撑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发酵釜向左转动,进而便于自动对第一发酵釜内部的微生物发酵物进行移种处理,通过加固板块对第一发酵釜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向下滑动密封盖,然后向右滑动密封盖,从而便于对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进行密封处理,通过输送管道便于将第一发酵釜内部的微生物发酵种子传送至第二发酵釜的内部,然后收缩电动伸缩杆,向外侧拉动拉杆,从而便于带动第二发酵釜向前滑动,进而便于对第二发酵釜进行拿取。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发酵釜在加固板块的左侧前端构成转动结构并起到自动移种的作用,且加固板块与外箱体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并起到加固稳定第一发酵釜转动位置的作用。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加固板块对第一发酵釜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加固板块还能稳定第一发酵釜的转动,通过向左转动第一发酵釜,从而便于自动将第一发酵釜内部的微生物发酵种子传送至输送管道的内部,进而完成移种。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在第一发酵釜的上方构成滑动结构,且密封盖在第一发酵釜的上方构成升降结构并起到密封第一发酵釜左侧上端的作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向下滑动密封盖,使得密封盖与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卡合连接,然后在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向右滑动密封盖,从而使得密封盖的右端与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方紧密连接,进而便于对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进行密封处理,这样便于微生物在第一发酵釜的内部进行发酵。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支撑杆在安装箱上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带动密封盖完成升降工作的作用,且安装箱在转杆的下方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带动密封盖完成滑动工作的作用。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电机带动活动杆在第四支撑杆的上方内部转动,从而带动第四支撑杆在安装箱的前方上下滑动,进而便于调节密封盖的高度位置,通过电机带动转杆转动,从而便于带动活动块左右滑动,进而便于调节密封盖的横向位置。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发酵釜在输送管道的下方构成升降结构并起到移种的作用,且第二发酵釜与第一固定箱卡合连接并起到拆装第二发酵釜的作用。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固定箱在第二固定箱的内部上下滑动,从而便于将输送管道的下端贯穿至第二发酵釜的内部,这样便于将微生物发酵物种子缓慢传送至第二发酵釜的内部,通过第一固定箱对第二发酵釜的下端位置进行固定,这样便于对第二发酵釜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对微生物发酵种子进行拿取。
[00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箱在外箱体的内部左侧下端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传送第二发酵釜的作用。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推拉拉杆,从而带动第二固定箱在外箱体的内部左侧下方前后滑动,进而便于对第二发酵釜进行传送。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发酵移种系统,既便于对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自动移种,也便于对移种后的液体微生物发酵物进行拿取,还便于对微生物发酵装置进行密封和打开处理;
[0024]1.通过电机带动第三支撑杆在支撑柱的上端左侧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在第
一发酵釜的左侧下端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发酵釜向左转动,这样便于带动第一发酵釜向左倾倒,使得第一发酵釜的左端转至输送管道的右端内部,这样便于将第一发酵釜内部发酵好的微生物传送至输送管道的内部,进而通过输送管道将发酵好的微生物传送至第二发酵釜的内部,第一发酵釜的后端通过活动元件连接在加固板块的左端前方,当第一发酵釜转动时,通过加固板块便于对第一发酵釜进行加固支撑处理;
[0025]2.通过马达带动活动杆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杆的上方后端在第四支撑杆的内部转动,当活动杆的上方后端转至第四支撑杆上方内部下端时,会带动第四支撑杆在安装箱上向下滑动,使得密封盖卡合至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方,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转杆转动,从而带动活动块左右滑动,进而带动密封盖在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向右滑动,进而便于对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端进行密封处理,这样便于微生物在第一发酵釜的内部进行发酵处理;
[0026]3.通过手动向后推动拉杆,带动滚轮在滚槽上滚动,进而带动第五支撑杆在外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发酵移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部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发酵釜,且第一发酵釜的下端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加固板块,其通过活动元件连接在第一发酵釜的后端位置,所述第一发酵釜的左侧上方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方内部卡合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后端贯穿连接有安装箱;活动块,其固定连接在安装箱的上端位置,所述活动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杆;输送管道,其通过横板连接在外箱体的内部中间偏左侧,所述输送管道的左侧下端设置有第二发酵釜,且第二发酵釜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箱,所述第一固定箱的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有第二固定箱,且第二固定箱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杆;2组滚轮,其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五支撑杆的下方中间外表面左右两侧,所述滚轮的单体下端均连接有滚槽,且滚槽的内端上方设置有拉杆,并且拉杆与第五支撑杆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学敏查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蓝谷中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