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21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9
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包括底座、立柱、旋转套、折叠架及防喷盒主体,防喷盒主体包括左半圆筒、右半圆筒、关闭油道,开启油道、活动收缩装置、泥浆排出口及若干个圆筒锁具,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近折叠架端边侧均与折叠架一端转动连接,左半圆筒、右半圆筒中部为排泥腔体,上、下部对称设置有独立控制腔体,关闭油道、开启油道设置在独立控制腔体上且左右两侧对称,泥浆排出口设置在排泥腔体下部,圆筒锁具设在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远离折叠架端边侧,活动收缩装置对称设在独立控制腔体内部,通过向关闭油道、开启油道供、排油方式控制活动收缩装置收缩或张开达到钻具密封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性能更好且适合于多种钻具尺寸。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性能更好且适合于多种钻具尺寸。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性能更好且适合于多种钻具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泥浆防喷
,尤其涉及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钻井行业中,湿起钻作业时有发生,如不对钻具内泥浆有效控制,导致泥浆任意喷洒,使钻井设备沾满泥浆脏污而失效,钻台面湿滑这容易引起工人滑跌,导致安全事故。现有技术的防喷盒,对泥浆密封性能差或者只能够满足一种钻具尺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且适合于多种钻具尺寸的防喷盒。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包括底座、立柱、旋转套、折叠架及防喷盒主体,所述底座固定在钻台上,所述立柱底端连接所述底座顶面,所述旋转套套在所述立柱上转动连接,所述折叠架一端与所述旋转套外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喷盒主体转动连接,所述防喷盒主体包括左半圆筒、右半圆筒、关闭油道、开启油道、活动收缩装置、泥浆排出口及若干个圆筒锁具,所述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近所述折叠架端边侧均与所述折叠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半圆筒、右半圆筒中部为排泥腔体,上、下部对称设置有独立控制腔体,所述关闭油道、开启油道设置在所述独立控制腔体上且左右两侧对称,所述泥浆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排泥腔体下部,所述圆筒锁具设在所述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远离所述折叠架端边侧,所述活动收缩装置对称设在所述独立控制腔体内部,通过向所述关闭油道、开启油道供、排油方式控制所述活动收缩装置收缩或张开达到钻具密封目的。
[0005]所述活动收缩装置包括内缸盖、活塞、密封胶芯及外缸盖,所述内缸盖、活塞、密封胶芯及外缸盖均分为左右两半且轴中心具有半圆通孔,所述内缸盖中轴线外延方向依次设有活塞、密封胶芯及外缸盖,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排泥腔体端具有内锥形面,所述密封胶芯呈锥形体与所述内锥形面滑动连接,所述所述密封胶芯外端面与所述外缸盖内端面之间有间距。
[0006]优选地,所述圆筒锁具数量为三个,分设在所述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远离所述折叠架端边侧上部、中部及下部。
[0007]所述圆筒锁具包括上栓耳、下栓耳、栓销及螺母,所述上栓耳、下栓耳设在所述右半圆筒边侧,所述栓销为T形杆,其竖直杆体上下部插入所述栓耳、下栓耳内转动连接,其水平杆体尾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与所述水平杆体尾部螺纹连接。
[0008]为便于螺母的旋紧或松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母两侧设有旋转柄。
[0009]优选地,所述折叠架一端与所述旋转套外侧面转动连接方式为转轴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左半圆筒、右半圆筒近所述所述折叠架端边侧均与所述折叠架一端转动连接方式为合页连接。
[0011]所述折叠架由若干个折叠支架组成,所述折叠支架之间的连接采用合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折叠支架数量为三个。
[0013]所述底座固定在钻台上方式为螺栓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收缩装置,使得密封性能更好且适合于多种钻具尺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之二;
[0017]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A

A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B局部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C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包括底座1、立柱2、旋转套3、折叠架4及防喷盒主体5,底座1固定在钻台上,立柱2底端连接底座1顶面,旋转套3套在立柱2上转动连接,折叠架4一端与旋转套3外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防喷盒主体5转动连接,防喷盒主体5包括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活动收缩装置55、泥浆排出口56及若干个圆筒锁具57,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近折叠架4端边侧均与折叠架4一端转动连接,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中部为排泥腔体,上、下部对称设置有独立控制腔体,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设置在独立控制腔体上且左右两侧对称,泥浆排出口56设置在排泥腔体下部,圆筒锁具57设在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远离折叠架4端边侧,活动收缩装置55对称设在独立控制腔体内部,通过向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供、排油方式控制活动收缩装置55收缩或张开达到钻具密封目的。
[0023]如图4所示,活动收缩装置55包括内缸盖551、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内缸盖551、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均分为左右两半且轴中心具有半圆通孔,内缸盖551中轴线外延方向依次设有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活塞552远离排泥腔体端具有内锥形面,密封胶芯553呈锥形体与内锥形面滑动连接,密封胶芯553外端面与外缸盖554内端面之间有间距。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圆筒锁具57数量为三个,分设在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远离折叠架4端边侧上部、中部及下部。
[0025]如5、图6所示,圆筒锁具57包括上栓耳571、下栓耳572、栓销573及螺母574,上栓耳571、下栓耳572设在右半圆筒52边侧,栓销573为T形杆,其竖直杆体上下部插入栓耳571、下栓耳572内转动连接,其水平杆体尾部设有外螺纹,螺母574与水平杆体尾部螺纹连接。
[0026]为便于螺母574的旋紧或松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螺母574两侧设有旋转柄。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折叠架4一端与旋转套3外侧面转动连接方式为转轴连接。
[0028]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近折叠架4端边侧均与折叠架4一端转动连接方式为合页连接。
[0029]折叠架4由若干个折叠支架组成,折叠支架之间的连接采用合页连接。
[0030]折叠支架数量为三个。
[0031]底座1固定在钻台上方式为螺栓连接。
[0032]本技术使用时,先将底座1固定在钻台上合适位置,转动旋转套3、折叠架4,将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转动合拢湿起钻作业钻具并拧紧圆筒锁具57固定好,向关闭油道53通入液压油,独立控制腔体内活塞552向外顶起推动密封胶芯553向外轴线运动,当密封胶芯553外端面运动至外缸盖554位置时,受外缸盖554内端面顶住而停止向外轴线运动,此时活塞552继续向外轴线运动顶起,由于活塞552设有内锥形面,其与密封胶芯553的接触为锥面接触,因此,随着活塞552继续向外轴线运动对密封胶芯553产生了径向推力而使得密封胶芯553向径向方面收缩压紧与湿起钻作业钻具接触表面而达到密封效果,以使得排泥腔体内的污泥全部从泥浆排出口56排出。由于密封胶芯553为软体,因此可适用于具有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包括底座(1)、立柱(2)、旋转套(3)、折叠架(4)及防喷盒主体(5),所述底座(1)固定在钻台上,所述立柱(2)底端连接所述底座(1)顶面,所述旋转套(3)套在所述立柱(2)上转动连接,所述折叠架(4)一端与所述旋转套(3)外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喷盒主体(5)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盒主体(5)包括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活动收缩装置(55)、泥浆排出口(56)及若干个圆筒锁具(57),所述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近所述折叠架(4)端边侧均与所述折叠架(4)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中部为排泥腔体,上、下部对称设置有独立控制腔体,所述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设置在所述独立控制腔体上且左右两侧对称,所述泥浆排出口(56)设置在所述排泥腔体下部,所述圆筒锁具(57)设在所述左半圆筒(51)、右半圆筒(52)远离所述折叠架(4)端边侧,所述活动收缩装置(55)对称设在所述独立控制腔体内部,通过向所述关闭油道(53)、开启油道(54)供、排油方式控制所述活动收缩装置(55)收缩或张开达到钻具密封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井湿起钻作业钻具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收缩装置(55)包括内缸盖(551)、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所述内缸盖(551)、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均分为左右两半且轴中心具有半圆通孔,所述内缸盖(551)中轴线外延方向依次设有活塞(552)、密封胶芯(553)及外缸盖(554),所述活塞(552)远离所述排泥腔体端具有内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田文超赵永强王振国刘相庆赵守山王忠华张永革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