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70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
,涉及一种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针对梁

柱子结构的实验类型愈加繁复,不同的子结构形式下对于轴压的加载存在各种情况,其主要问题是不能在柱截面上均匀加载轴压,在实验中构件的加载条件往往无法做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在极端情况下,些许的差别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为了尽量贴合实际情况下柱构件的受力情况,以及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

2010)中6.3.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

2010)中11.4.16对于轴压比的限制规定,对于轴压的加载不可缺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柱截面上均匀加载轴压。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包括连接杆、底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反力板、测力计及螺杆;
[0005]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底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与反力板相连接,测力计位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反力垫位于第二限位板与反力板之间,反力垫为半球形结构,反力垫扣合于第二限位板上,螺杆的端部穿过反力板与反力垫的顶部活动连接,在加载时,梁

柱子结构中的柱子位于底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反力板上设置有用于供螺杆穿过的螺纹孔;
[0006]测力计的轴线、螺杆的轴线及反力垫的轴线重合。
[0007]螺杆的一端穿过反力板与反力垫活动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手柄。
[0008]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其中,反力板位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
[0009]连接杆的数目为四根。
[0010]反力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及底板平行分布。
[0011]测力计为圆柱体结构。
[0012]各连接杆沿周向均匀分布。
[0013]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均为圆形结构。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的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在具体操作时,测力计位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反力垫位于第二限位板与反力板之间,反力垫为半球形结构,反力垫扣合于第二限位板上,螺杆的端部穿过反力板与反力垫的顶部活动连接,测力计的轴线、螺杆的轴线及反力垫的轴线重合,从而使得反力垫上的力能够均匀的通过第一限位板、测力计及第二限位板传递到柱截面,以实现在柱截面上均匀加载轴压,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其中,1为圆形手柄、2为反力垫、3为测力计、4为柱子、5为螺杆、6为反力板、7为第二限位板、8为第一限位板、9为底板、10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1]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所述的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包括连接杆10、底板9、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7、反力板6、测力计3及螺杆5;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于底板9上,连接杆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8及第二限位板7与反力板6相连接,测力计3位于第一限位板8与第二限位板7之间,反力垫2位于第二限位板7与反力板6之间,反力垫2为半球形结构,反力垫2扣合于第二限位板7上,螺杆5的端部穿过反力板6与反力垫2的顶部活动连接,在加载时,梁

柱子4结构中的柱子4位于底板9与第一限位板8之间,反力板6上设置有用于供螺杆5穿过的螺纹孔;测力计3的轴线、螺杆5的轴线及反力垫2的轴线重合。
[0022]进一步,螺杆5的一端穿过反力板6与反力垫2活动连接,螺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手柄1,在工作时,通过转动圆形手柄1,以转动螺杆5,通过螺杆5推动反力垫2,反力垫2挤压第二限位板7及第一限位板8,并最终对柱子4施加载荷。
[0023]进一步,连接杆10上设置有第一螺母及第二螺母,其中,反力板6位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安装及拆卸较为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柱子4的长短,调节底板9与第一限位板8之间的距离。
[0024]进一步,连接杆10的数目为四根,各连接杆10沿周向均匀分布,其中连接杆10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对第一限位板8及第二限位板7起到导向的作用。
[0025]进一步,反力板6、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7及底板9平行分布。
[0026]进一步,测力计3为圆柱体结构。
[0027]进一步,反力垫2为半球形结构,反力垫2扣合于第二限位板7上,螺杆5的端部与反力垫2的顶部活动连接,可以将反力垫2上的力均匀的施加到第二限位板7上。
[0028]进一步,第一限位板8及第二限位板7均为圆形结构。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可以在自平衡基础上对柱构件进行加载,加载装置简单,空间小,解决了实验空间不足或者加载装置设计复杂以及装置布设困难等问题。
[0030]未经改造的加载装置通过在反力板6四角通过螺栓加载,操作困难且受力不均,本技术所述加载装置通过圆形反力垫2将荷载均匀分布。
[0031]通过测力计3检测轴力的发展状况,测算轴压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10)、底板(9)、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7)、反力板(6)、测力计(3)及螺杆(5);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于底板(9)上,连接杆(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8)及第二限位板(7)与反力板(6)相连接,测力计(3)位于第一限位板(8)与第二限位板(7)之间,反力垫(2)位于第二限位板(7)与反力板(6)之间,反力垫(2)为半球形结构,反力垫(2)扣合于第二限位板(7)上,螺杆(5)的端部穿过反力板(6)与反力垫(2)的顶部活动连接,在加载时,梁

柱子结构中的柱子(4)位于底板(9)与第一限位板(8)之间,反力板(6)上设置有用于供螺杆(5)穿过的螺纹孔;测力计(3)的轴线、螺杆(5)的轴线及反力垫(2)的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

柱子结构轴压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杆(5)的一端穿过反力板(6)与反力垫(2)活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炜辉陈昊宋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