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包括供热泵、加压机构、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所述供热泵的输入端与供热站管道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热站输出的水加压后输送至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和所述低区供热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建筑采暖总负荷选一台制热量满足需求的机组,在供热泵侧分为两路,一路直供低区,一路设一个板换,将热量换给高区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一台高区机组,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运行成本,也可以减少站房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
,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总供热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末端采用地辐热形式,会分为高低两个区,如果采用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热技术对建筑物供热,一般会高区配一台热泵,低区配一台热泵,由于总需求热量较小,同时还分了两个区,导致高区、低区负荷都比较小,造成热泵机组选型困难,即使可以选到制热量匹配的热泵机组,机组的制热效率也会相比制热量大的机组有所降低,投资以及运营成本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包括供热泵、加压机构、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所述供热泵的输入端与供热站管道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热站输出的水加压后输送至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和所述低区供热管道,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和所述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管道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压机构,用于对管道内的水加压,确保水流流速。
[0006]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低区供热管道包括低区供水管和低区回水管,所述低区供水管和低区回水管分别与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
[0007]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包括高区供水管和高区回水管,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低区供水管和所述高区回水管连接,所述供热泵的回收端分别与所述低区回水管和所述高区供水管连接。
[0008]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高区供热管道上设置有加热泵,用于加热输入高区的水温。
[0009]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高区回水管和所述低区回水管上设置有所述加压机构,用于对管道内的水加压,确保水流流速,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高区回水管和所述低区回水管之间通过第一单阀连接。
[0010]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组件机构、第二加压组件机构和第三加压组件机构,所述第一加压组件机构和第二加压组件机构设置于所述高区回水管上,且位于所述加热泵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压组件机构设置于所述低区回水管上。
[0011]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压组件机构、第二加压组件机构和第三加压组件机构均分别包括两组加压组件和第一压力阀,两组所述加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压力阀并联设
置,当水压大于2.0兆帕,所述第一压力阀打开,所述加压组件闭合,当水压小于2.0兆帕,所述第一压力阀闭合,所述加压组件打开。
[0012]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第一止回阀、第二压力阀、第一压力表、第一连接管、加压泵、第二连接管、第二单阀、第二压力表和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二压力阀、所述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加压泵、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单阀、所述第二压力表和所述第二止回阀依次串联连接。
[0013]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供热泵的一端与所述供热站管道的供热供水管和供热回水管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根据建筑采暖总负荷选一台制热量满足需求的机组,在供热泵侧分为两路,一路直供低区,一路设一个板换,将热量换给高区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一台高区机组,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运行成本,也可以减少站房面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所述加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所述加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
3所示: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包括供热泵4、加压机构、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供热泵4的输入端与供热站管道连接,用于对供热站输出的水加压后输送至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供热泵4 的输出端与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和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连接,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与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管道上均设置有加压机构,用于对管道内的水加压,确保水流流速。
[0021]如图1所示,低区供热管道包括低区供水管8和低区回水管9,低区供水管 8和低区回水管9分别与供热泵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
[0022]如图1所示,高区供热管道包括高区供水管1和高区回水管2,供热泵4的输出端分别与低区供水管8和高区回水管2连接,供热泵4的回收端分别与低区回水管9和高区供水管1连接。
[0023]如图1所示,高区供热管道上设置有加热泵3,用于加热输入高区的水温。
[0024]如图1所示,高区回水管2和低区回水管9上设置有加压机构,用于对管道内的水加压,确保水流流速,加压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高区回水管2和低区回水管9之间通过第一单阀14连接。
[0025]如图1所示,加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组件机构5、第二加压组件机构6和第三加压组件机构7,第一加压组件机构5和第二加压组件机构6设置于高区回水管2上,且位于加热泵3的两侧,第三加压组件机构7设置于低区回水管9上。
[0026]如图2所示,第一加压组件机构5、第二加压组件机构6和第三加压组件机构7均分别包括两组加压组件12和第一压力阀13,两组加压组件12与第一压力阀13并联设置,当水压大于2.0兆帕,第一压力阀13打开,加压组件12闭合,当水压小于2.0兆帕,第一压力阀13闭合,加压组件12打开。
[0027]如图3所示,加压组件包括第一止回阀121、第二压力阀122、第一压力表 123、第一连接管124、加压泵125、第二连接管126、第二单阀127、第二压力表128和第二止回阀129,第一止回阀121、第二压力阀122、第一压力表123、第一连接管124、加压泵125、第二连接管126、第二单阀127、第二压力表128 和第二止回阀129依次串联连接。
[0028]如图1所示,供热泵4的一端与供热站管道的供热供水管10和供热回水管 11连接。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如图1
‑
3所示,供热泵4的一端与供热站管道的供热供水管10和供热回水管11连接,供热泵4的输出端分别与低区供水管8和高区回水管2连接,供热泵4的回收端分别与低区回水管9和高区供水管1连接,可通过一个供热泵4 即可实现高低区的供热。
[0031]如图1所示,加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组件机构5、第二加压组件机构6和第三加压组件机构7,第一加压组件机构5和第二加压组件机构6设置于高区回水管2上,且位于加热泵3的两侧,第三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泵、加压机构、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所述供热泵的输入端与供热站管道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热站输出的水加压后输送至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和所述低区供热管道,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和所述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区供热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和低区供热管道的输出管道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压机构,用于对管道内的水加压,确保水流流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区供热管道包括低区供水管和低区回水管,所述低区供水管和低区回水管分别与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区供热管道包括高区供水管和高区回水管,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低区供水管和所述高区回水管连接,所述供热泵的回收端分别与所述低区回水管和所述高区供水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区供热管道上设置有加热泵,用于加热输入高区的水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低层无干扰地热能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高区回水管和所述低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耀基,强聪望,王伟,陈浩,高佳辰,刘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