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26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包括茶壶、多个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设有壶体、滤茶内胆、壶盖,所述的壶体顶部设有圆环形壶口,所述的壶体自壶口底部向下延伸且直径增大,所述的壶口上设有向壶口外侧凸出的U形出水口,所述的滤茶内胆设有本体可在壶体内进出移动,所述的滤茶内胆顶部设有自本体顶端向上且向外侧延伸的喇叭口,所述的壶盖与喇叭口配合设置,所述的多个茶杯可上下叠加且可纳于滤茶内胆内;所述的壶体顶部壶口外表面凸出于壶体底部外表面,且壶口顶端至壶口底端的直径逐步增大;所述的壶体外侧设有可拆卸的隔热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完成冲泡及分茶的动作,有良好的隔热结构,可减少热传导量,U形出水口可以更顺畅地出水。畅地出水。畅地出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分享茶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具体为一种新型分享茶具。

技术介绍

[0002]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等饮茶用具,广义的说,所包含的器具更多。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在现代人际交往中,喝茶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而一套合适美观的茶具,则更能烘托现场气氛,给使用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在给使用者提供喝茶用具的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使用方便,包括收纳、隔热等,并以其独特的形状给使用者带来美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包括茶壶、多个茶杯,所述的茶壶设有壶体、滤茶内胆、壶盖,所述的壶体顶部设有圆环形壶口,所述的壶体自壶口底部向下延伸且直径增大,所述的壶口上设有向壶口外侧凸出的U形出水口,所述的滤茶内胆设有本体可在壶体内进出移动,所述的滤茶内胆顶部设有自本体顶端向上且向外侧延伸的喇叭口,所述的壶盖与喇叭口配合设置,所述的多个茶杯可上下叠加且可纳于滤茶内胆内。本方案在茶壶壶体顶部设置U形出水口,该U形出水口向壶口外凸出形成水道,由于U形出水口水道的底部明显低于壶口顶部,向外倒壶体内茶水时,可以更顺畅地出水,且茶水被限制在U 形出水口水道宽度内流出,而常见的杯口平整的壶体向外倒水时,需要增加茶壶倾斜角度,如果角度较大,水流会变宽甚至超出盛水容器;滤茶内胆可过滤茶叶茶水,其本体外径与壶体壶口内径间隙配合,方便本体在壶口处进出移动,而滤茶内胆顶部设置的喇叭口,在滤茶内胆本体接触到壶体内底部时位于壶口上方,可用于和壶盖配合遮盖滤茶内胆内部,也方便在冲泡结束后用手托起喇叭口下侧取出滤茶内胆;壶盖还可以和壶体壶口配合遮盖壶体内部;茶壶在冲泡结束后,拿走滤茶内胆,就可以作为公道杯使用;此外,壶体自壶口底部向下延伸且直径增大呈口小肚大形状,增加了内部容量,摆放也更稳当,壶体和滤茶内胆顶部喇叭口配合形成上大中小下大的曲线形状,还增加了美感;多个茶杯,例如三个,可叠加放入滤茶内胆内部,方便了整套茶具的收纳,占用空间少。
[0006]优选的,所述的壶体顶部壶口外表面凸出于壶体底部外表面,且壶口顶端至壶口底端的直径逐步增大。壶口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如本方案的壶口由上而下增大,壶口外侧面形成的斜线与壶体在壶口下部的部分形成的斜线相同,外形统一。
[0007]优选的,所述的壶体外侧、壶口以下设有多条隔热凹槽。本方案设置隔热凹槽,可
减少使用者用壶体倒茶水时与壶体的接触面积,减少热传导量。
[0008]优选的,所述的壶体外侧设有可拆卸的隔热圈。隔热圈材质不同,可拆卸结构也不同,例如可以采用弹力材料,也可以采用魔术扣连接等。
[0009]优选的,所述的隔热圈为食品级硅胶圈,所述的硅胶圈外侧表面设有多条凹槽或凸槽,所述的硅胶圈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凹块或凸块。本方案硅胶为弹性材料,其形状与壶体外侧形状配合,硅胶圈外侧的凹槽或凸槽,内侧的凹块或凸块,均为隔热设计,可减少热传导面积;此外,硅胶圈的厚度,可以与壶体壶口凸出的厚度相等,这样硅胶圈套在壶体外侧时,壶口与硅胶圈外表面持平,浑然一体。
[0010]优选的,所述的茶杯自顶端至底端直径逐步减小,所述的茶杯外侧面设有多条隔热凹槽。本方案茶杯自顶端至底端直径逐步减小便于上下叠加,叠加后可置入滤茶内胆内;茶杯外侧面的多条隔热凹槽,可减少使用者与茶杯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热传导量。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传统可折叠的分享茶具只是将茶杯收纳入壶体,无法实现茶壶冲泡及公道杯一体化,需要两个器皿完成冲泡及分茶的动作,本方案茶壶可完成冲泡及分茶的动作。
[0013]2.传统茶具除了通过茶壶手柄结构进行隔热,没有很好便于拿取又防烫隔热的方式;本方案茶壶有良好的隔热结构,可减少使用者与茶壶茶杯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热传导量。
[0014]3.传统茶具除了通过圆筒状出水口出水外,没有其他很好的出水倒流结构;本方案的U形出水口水道向外倒壶体内茶水时,可以更顺畅地出水,且茶水被限制在U形出水口水道宽度内流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茶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滤茶内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茶杯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种隔热圈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茶壶 2

茶杯 3

壶体 4

滤茶内胆 5

壶盖 6

壶口 7

U形出水口 8

本体 9

喇叭口 10

隔热凹槽 11

隔热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包括茶壶1、多个茶杯2,茶壶1设有壶体3、滤茶内胆4、壶盖5,壶体3顶部设有圆环形壶口6,壶体3自壶口6底部向下延伸且直径增大,壶口6上设有向壶口
6外侧凸出的U形出水口7,滤茶内胆4 设有本体8可在壶体3内进出移动,滤茶内胆4顶部设有自本体8顶端向上且向外侧延伸的喇叭口9,壶盖5与喇叭口9配合设置,三个茶杯2可上下叠加且可纳于滤茶内胆4内;
[0025]壶体3顶部壶口6外表面凸出于壶体3底部外表面,且壶口6顶端至壶口6底端的直径逐步增大;
[0026]壶体3外侧、壶口6以下设有多条隔热凹槽10;
[0027]壶体3外侧设有可拆卸的隔热圈11,隔热圈11为食品级硅胶圈,硅胶圈外侧表面设有多条凹槽或凸槽,硅胶圈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凹块或凸块;
[0028]此外,隔热圈11也可如图6所示,表面光滑,设有缺口方便套到壶体3 外侧,可采用竹、木等材料制作,同样可以起到隔热作用;
[0029]茶杯2自顶端至底端直径逐步减小,茶杯2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包括茶壶、多个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设有壶体、滤茶内胆、壶盖,所述的壶体顶部设有圆环形壶口,所述的壶体自壶口底部向下延伸且直径增大,所述的壶口上设有向壶口外侧凸出的U形出水口,所述的滤茶内胆设有本体可在壶体内进出移动,所述的滤茶内胆顶部设有自本体顶端向上且向外侧延伸的喇叭口,所述的壶盖与喇叭口配合设置,所述的多个茶杯可上下叠加且可纳于滤茶内胆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享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顶部壶口外表面凸出于壶体底部外表面,且壶口顶端至壶口底端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静子傅丹阳庄自奋赖乙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棣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