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仝颖娜专利>正文

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879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包括监测保护电路、双向可控硅和监测报警电路,所述双向可控硅串联于电网交流电的火线上,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监测保护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监测保护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监测报警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监测保护电路和所述监测报警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网交流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对电网电压进行监测,当发生过压时及时自动断开电源,且根据电压过压情况大小发出不同频率的报警声,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判断过压程度,能够及时作出判断,从而提高故障维护回复的效率,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安全隐患,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用的价值。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

技术介绍

[0002]电压也被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在电网系统中,不排除各种原因造成电网过压的情况,当电网过压不仅会对用电器造成损坏,更严重者会造成安全隐患,如发生火灾等,因此,需要实时对电压进行监测,现有技术中,有过压断电开关,当发生过压时,自动断开电源,但这不能够及时通知到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且工作人员不能够判断过压大小,从而不能快速判断过压程度,造成维护工作量大,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5]本技术包括监测保护电路、双向可控硅和监测报警电路,所述双向可控硅串联于电网交流电的火线上,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保护电路、双向可控硅(SCR)和监测报警电路,所述双向可控硅(SCR)串联于电网交流电的火线上,所述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监测保护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监测保护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监测报警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监测保护电路和所述监测报警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网交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四三极管(VT4)、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和第二电位器(RP2)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所述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所述监测报警电路的报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网交流电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网交流电的零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过电压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报警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三极管(VT5)、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颖娜张敏魏博何小洋景斌
申请(专利权)人:仝颖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