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70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包括涤塔夫本体,所述涤塔夫包括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且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所述抗菌层包括麻纤维、植物纤维与竹纤维,且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三者尺寸相同,所述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呈菱形交错互纺,且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之间填充有竹炭微粒,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尼龙纤维、聚酰胺纤维和涤纶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组成的抗菌层将外界灰尘病菌阻隔,防止细菌与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高强度层加强面料本体的表面强度与抗拉强度,提高了受力强度和剪切性能,增加面料耐磨性,延长面料使用寿命。延长面料使用寿命。延长面料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


[0001]本技术涉及涤塔夫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

技术介绍

[0002]涤塔夫,又被称为塔夫绸。由涤纶丝或仿真丝制成。涤塔夫是一种全涤薄型面料,是涤纶长丝织造,外观上光亮,手感光滑。这样的布叫涤塔夫,可以做面料和里料,现在一般做里料多,其制成的衣物具有轻薄、耐洗、价格便宜等优点。
[0003]然而现有的涤塔夫随手感光滑,穿着舒适,但是其抗菌性较差,无法很好的隔离外界细菌与污染物,且现有的涤塔夫强度较差,易因为撕拉导致损坏,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包括涤塔夫本体,所述涤塔夫包括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且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所述抗菌层包括麻纤维、植物纤维与竹纤维,且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三者尺寸相同,所述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呈菱形交错互纺,且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之间填充有竹炭微粒,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尼龙纤维、聚酰胺纤维和涤纶纤维,且聚酰胺纤维呈圆形与尼龙纤维互纺,涤纶纤维呈四边形与聚酰胺纤维交错互纺。
[0007]优选的,所述贴身层包括蚕丝纤维与纳米再生纤维,且蚕丝纤维呈四边形与呈六边形的纳米再生纤维交错互纺。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棉纤维与锦纶纤维,且棉纤维与锦纶纤维呈三角形交错互纺。
[0009]优选的,所述抗拉层包括玻璃纤维与聚乙烯纤维,且玻璃纤维与聚乙烯纤维呈三角形交错互纺。
[0010]优选的,所述高强度层表面设置有纳米三氧化二铝涂层,且纳米三氧化二铝涂层尺寸与高强度层尺寸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尺寸相同,且贴身层、防护层、抗菌层、抗拉层、高强度层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中,麻纤维、植物纤维、竹纤维组成的抗菌层将外界灰尘病菌阻隔,防止细菌与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且竹炭微粒将汗液等吸收,避免汗液气味对个人形象造成影响;
[0014]2、高强度层加强面料本体的表面强度与抗拉强度,其通过尼龙纤维、聚酰胺纤维、涤纶纤维交错互纺,提高了受力强度、抗拉强度,使面料不易产生产生褶皱,提高了受力强
度和剪切性能,增加面料耐磨性,使面料不易产生破损,延长面料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贴身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防护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抗菌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抗拉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的高强度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贴身层、2防护层、3抗菌层、4抗拉层、5高强度层、 6蚕丝纤维、7纳米再生纤维、8棉纤维、9锦纶纤维、10麻纤维、 11植物纤维、12竹纤维、13玻璃纤维、14聚乙烯纤维、15尼龙纤维、16聚酰胺纤维、17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6,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包括涤塔夫本体,所述涤塔夫包括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且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所述贴身层1包括蚕丝纤维6与纳米再生纤维7,且蚕丝纤维 6呈四边形与呈六边形的纳米再生纤维7交错互纺,所述防护层2包括棉纤维8与锦纶纤维9,且棉纤维8与锦纶纤维9呈三角形交错互纺,所述抗菌层3包括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与竹纤维12,且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三者尺寸相同,所述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呈菱形交错互纺,且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之间填充有竹炭微粒,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 12组成的抗菌层3将外界灰尘病菌阻隔,防止细菌与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且竹炭微粒将汗液等吸收,避免汗液气味对个人形象造成影响;
[0024]所述所述抗拉层4包括玻璃纤维13与聚乙烯纤维14,且玻璃纤维13与聚乙烯纤维14呈三角形交错互纺,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尼龙纤维15、聚酰胺纤维16和涤纶纤维17,且聚酰胺纤维16呈圆形与尼龙纤维15互纺,涤纶纤维17呈四边形与聚酰胺纤维16交错互纺,所述高强度层5表面设置有纳米三氧化二铝涂层,且纳米三氧化二铝涂层尺寸与高强度层5尺寸相适配,所述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尺寸相同,且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孔,高强度层 5加强面料本体的表面强度与抗拉强度,其通过尼龙纤维15、聚酰胺纤维16、涤纶纤维17交错互纺,提高了受力强度、抗拉强度,使面料不易产生产生褶皱,提高了受力强度和剪切性能,增加面料耐磨性,使面料不易产生破损,延长面料使用寿命。
[0025]工作原理:本技术中,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 组成的抗菌层3将外界灰尘病菌阻隔,防止细菌与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且竹炭微粒将汗液等吸收,避免汗液气味对个人形象造成影响,高强度层5加强面料本体的表面强度与抗拉强度,其通过尼龙纤维 15、聚酰胺纤维16、涤纶纤维17交错互纺,提高了受力强度、抗拉强度,使面料不易产生产生
褶皱,提高了受力强度和剪切性能,增加面料耐磨性,使面料不易产生破损,延长面料使用寿命。
[0026]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包括涤塔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涤塔夫包括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且贴身层(1)、防护层(2)、抗菌层(3)、抗拉层(4)、高强度层(5)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所述抗菌层(3)包括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与竹纤维(12),且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三者尺寸相同,所述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呈菱形交错互纺,且麻纤维(10)、植物纤维(11)、竹纤维(12)之间填充有竹炭微粒,所述高强度层包括尼龙纤维(15)、聚酰胺纤维(16)和涤纶纤维(17),且聚酰胺纤维(16)呈圆形与尼龙纤维(15)互纺,涤纶纤维(17)呈四边形与聚酰胺纤维(16)交错互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高强度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身层(1)包括蚕丝纤维(6)与纳米再生纤维(7),且蚕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松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暹晟恒纺织整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