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席小燕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57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座椅,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凹形块,所述第一凹形块的内壁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板,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位于第一凹形块和座椅之间设置有加强锻炼装置,所述底座和座椅之间设置有调节缓冲装置,所述加强锻炼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开设在底座的外表面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对患者后期康复过程中需要加强锻炼时,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加强锻炼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了装置的实用性。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骨科临床上,骨折后进行复位、固定和手术后,要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要一到数月,在此期间,患肢正常运动受到限制,会使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肌张力降低,长期制动可引起骨质脱钙,关节僵直甚至挛缩,严重时遗留残疾,因此骨科护理常会使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0003]利用踩踏的方式进行锻炼是骨科手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而传统的踩踏板带动滚轮滚动的锻炼方法类似于骑自行车,但是因为阻力是固定的,对于刚开始锻炼时有效,后期需要加强锻炼时原有装置的效果就会十分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座和座椅,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凹形块,所述第一凹形块的内壁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板,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位于第一凹形块和座椅之间设置有加强锻炼装置,所述底座和座椅之间设置有调节缓冲装置。
[0006]所述加强锻炼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开设在底座的外表面顶部,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凹形块,所述第二凹形块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凹形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所述第三圆杆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圆杆,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第五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缓冲装置包括第六圆杆,所述第六圆杆的外表面底端与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圆杆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七圆杆,所述第七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圆块,所述第七圆杆的外表面位于圆块和第六圆杆之间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七圆杆的外表面顶端滑动连接有第八圆杆,所述第八圆杆的外表面一侧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第七圆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和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矩形块的外表面一侧和第二矩形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矩形块的外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第四圆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第八圆杆的外表面顶端与座椅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块的外表面底部和第六圆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定位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加强锻炼装置,利用踩踏的方式进行锻炼是骨科手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而传统的踩踏板带动滚轮滚动的锻炼方法类似于骑自行车,但是因为阻力是固定的,对于刚开始锻炼时有效,后期需要加强锻炼时原有装置的效果就会十分局限,当需要加强锻炼时,先向后拉动矩形块,使得矩形块在第一矩形槽的内壁滑动,矩形块运动会压缩第一弹簧,此时推动第四圆杆,第四圆杆运动带动第三圆杆运动,第三圆杆带动第二凹形块在第一矩形槽的内壁滑动,当滑动到合适位置时,松开矩形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四圆杆会卡进圆孔内,完成固定,此时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此时踩动第一齿轮会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因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转动的摩擦力,使得踩踏需要更用力,加强了强度,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对患者后期康复过程中需要加强锻炼时,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加强锻炼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缓冲装置,不同身高的人群坐在座椅上进行踩踏时,往往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而传统的座椅并不具备调节高低的功能,且在支撑座椅的杆件断裂时,因为向下的冲力很大,十分容易发生意外造成手上,当需要对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时,向上搬动座椅,使得座椅带动第八圆杆在第七圆杆的外表面滑动,当滑动到合适位置时,向内按压定位杆,使得定位杆卡进定位孔内,此时完成高度调节,当支撑座椅的杆件断裂时,第八圆杆会向下运动进而接触到圆块,使得圆块向下运动,圆块运动会压缩第二弹簧,起到缓冲效果,进而将向下的冲力减弱,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座椅的高度可调,且在支撑座椅的杆件断裂时,可以有效卸掉部分力,避免冲力过大发生危险,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底座;2、座椅;3、第一凹形块;4、第一圆杆;5、第一齿轮;6、踏板;7、加强锻炼装置;71、第一矩形槽;72、第二凹形块;73、第二圆杆;74、第二齿轮;75、第三圆杆;76、第四圆杆;77、第二矩形槽;78、第五圆杆;79、矩形块;710、第一弹簧;8、调节缓冲装置;81、第六圆杆;82、第七圆杆;83、圆块;84、第二弹簧;85、第八圆杆;86、定位杆;8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和座椅2,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凹形块3,第一凹形块3的内壁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圆杆4,第一圆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圆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板6,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位于第一凹形块3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加强锻炼装置7,底座1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调节缓冲装置8,加强锻炼装置7包括第一矩形槽71,第一矩形槽71开设在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第一矩形槽7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凹形块72,第二凹形块72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73,第二圆杆7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74,第二凹形块7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75,第三圆杆75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76,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77,第二矩形槽77的内壁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和座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凹形块(3),所述第一凹形块(3)的内壁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圆杆(4),所述第一圆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圆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板(6),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位于第一凹形块(3)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加强锻炼装置(7),所述底座(1)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调节缓冲装置(8);所述加强锻炼装置(7)包括第一矩形槽(71),所述第一矩形槽(71)开设在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所述第一矩形槽(7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凹形块(72),所述第二凹形块(72)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73),所述第二圆杆(7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74),所述第二凹形块(7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杆(75),所述第三圆杆(75)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76),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77),所述第二矩形槽(77)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圆杆(78),所述第二矩形槽(7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79),所述第五圆杆(78)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7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缓冲装置(8)包括第六圆杆(81),所述第六圆杆(81)的外表面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席小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