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及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38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所述座兜机构包括靠背组件、坐垫组件、导向机构,所述靠背组件、坐垫组件、导向机构通过连杆同轴连接,实现座兜状态和睡篮状态之间的一键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座兜机构在转换时,用户仅需将锁定装置解锁,然后驱使靠背组件转动,便可使得座垫组件与靠背组件两者同步旋转,实现座兜和睡篮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及儿童车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车、摇篮车的座兜机构,更具体是是涉及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及儿童车和摇篮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儿童车或摇篮车上的座兜,有些还可转换为睡篮。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其状态作出转换。当处于座兜状态时,座垫与靠背呈一定夹角设置以供儿童乘坐与倚靠;当需要将座兜转换至睡篮状态时,则需将坐垫与靠背放平。在座兜转换睡篮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分别对靠背与坐垫的位置分别进行调整并进行锁定,不便于操作。
[0003]申请号为CN201510140769.8,名称为“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通过在中撑板与上撑板之间的转动轴上同轴销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围框转动连接,连杆与上撑板、中撑板之间设有连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一端同轴销接在连杆中下部,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中撑板的上部及上撑板的下部销接连接,所述连杆上具有供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间的销轴穿设且上下滑动的导向槽的方式可以在转换过程中,对上撑板及中撑板之间起到一定的连动作用的技术方案。
[0004]申请号为CN201521002955.7,名称为“一种可转换为睡篮的座兜机构及具有其的儿童推车”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围框、撑杆、靠背杆、第一连杆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还包括在围框相对撑杆转动时驱使座杆转动的连动机构,优选地,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座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座杆、所述靠背杆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使得座杆与靠背杆两者同步旋转的技术方案。
[0005]上述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结构复杂,且不易操作。亟需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更加便捷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克服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中需要分别对靠背与坐垫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完成状态转换,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提高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的机构的稳定性。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提高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的机构的机械强度,提供一种对儿童更安全的座兜与睡篮相互转换机构。
[000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包括:上围本体和位于所述上围本体下方的上围组件,所述上围本体可安装到车架上且与车架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所述座兜机构还包括靠背组件、坐垫组件、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组件与所述上围本体相连接,所述上围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靠背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组件的下端与
所述坐垫组件的后端转动连接,还包括靠背连杆和坐垫连杆,所述靠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坐垫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引导所述座兜机构在座兜和睡篮状态之间转换,所述靠背组件设置有可锁定和解锁所述靠背组件与上围组件之间角度的锁定解锁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靠背组件、所述坐垫组件、所述靠背连杆、所述坐垫连杆形成双摇杆机构,从而提高座兜机构的机械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0011]优选地,所述上围组件与所述上围本体为一体或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座兜机构的机械强度。
[0012]优选地,所述上围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靠背组件的下端、所述坐垫组件的后端同轴转动连接,从而使结构设计更加简化,生产制造成本更低,但座兜机构在转换状态时更加便捷,且易于操作,并且机械强度更高。
[0013]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围连杆,所述上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上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连杆或靠背连杆转动连接,从而使坐垫连杆或靠背连杆的端部在一个预设的轨道上移动,并限定其极限移动位置,一方面实现座兜和睡蓝状态的灵活、便捷转换,另一方面提高了机械强度和座兜机构的安全性。
[0014]优选地,所述上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连杆的另一端、所述靠背连杆的另一端同轴转动连接,从而使的状态转换机构更为简化,座兜与睡蓝状态转化更加便捷、顺畅。
[0015]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上围组件上,所述坐垫连杆或靠背连杆的一端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优选地,所述坐垫连杆与所述靠背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穿设在所述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为圆弧形。这种结构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围连杆省去,结构成本更低,座兜机构结构更简化,组装和生产环节更加便捷。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儿童车,具有上述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上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结构简单,在转换时,用户仅需将锁定装置解锁,然后驱使靠背组件转动,便可使得座垫组件与靠背组件两者同步旋转,实现座兜和睡篮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本技术座兜机构处于座兜状态的结构。
[0019]图2示出本技术座兜机构在座兜和睡篮转换结构。
[0020]图3示出本技术座兜机构在座兜和睡篮转换过程。
[0021]图4示出本技术专利座兜机构状态转换过程。
[0022]其中:1、上围组件;2、靠背组件;3、座垫组件;4、靠背连杆;5、座垫连杆;6、上围连杆;7、上围插头;1

1、上围调节拉手;2

2、靠背调节拉手;转轴A;转轴B;转轴C;转轴D;转轴E;转轴F;转轴G;F1、驱动背靠组件由座兜状态向睡篮状态转换的力;F2、驱动背靠组件由睡篮状态向座兜状态转换的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针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所述座兜机构包括上围本体10和位于上围本体10下方的上围组件1,所述上围本体10可安装到车架上且其与车架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所述座兜机构还包括靠背组件2、坐垫组件3、导向机构;所述上围组件1与所述上围本体相连接,所述上围组件1的下端与所述靠背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组件2的下端与所述坐垫组件3的后端转动连接,还包括靠背连杆4和坐垫连杆5,所述靠背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坐垫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靠背连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连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限定所述靠背连杆4与坐垫连杆5的接合部的运动轨迹从而引导座兜机构在座兜和睡篮状态之间转换;所述靠背组件2上设置有可锁定和解锁所述靠背组件2与上围组件1之间角度的锁定解锁装置2

2。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围组件1、靠背组件2、坐垫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所述座兜机构包括上围本体(10)和位于所述上围本体(10)下方的上围组件(1),所述座兜机构还包括靠背组件(2)、坐垫组件(3)、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组件(1)与所述上围本体相连接,所述上围组件(1)的下端与所述靠背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组件(2)的下端与所述坐垫组件(3)的后端转动连接,还包括靠背连杆(4)和坐垫连杆(5),所述靠背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坐垫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坐垫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靠背连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连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引导所述座兜机构在座兜和睡篮状态之间转换;所述靠背组件(2)设置有可锁定和解锁所述靠背组件(2)与上围组件(1)之间角度的锁定解锁装置(2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2)、所述坐垫组件(3)、所述靠背连杆(4)、所述坐垫连杆(5)形成双摇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组件(1)与所述上围本体为一体或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座兜与睡篮之间转换的座兜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成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捷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