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马佳童专利>正文

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08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包括外部套管、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料管,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定位销和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均和定位销卡接,所述第一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以及多个转动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弧形杆以及搅拌杆,可以对第一壳体内部的致孔剂以及粉煤灰颗粒进行搅拌,由于搅拌杆和转动棒转动的方向不同,对粉尘颗粒的搅拌方向也不一样,使得粉尘颗粒的散开效果更好,防止粉尘颗粒堆积在一起,粉煤灰颗粒与致孔剂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质量合格,从而可以顺利进行后续加工,避免出现次品。避免出现次品。避免出现次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煤灰
,尤其涉及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粉煤灰作为混凝土一种添加材料,流变性好,分散性好,目前利用3D增材打印技术将粉煤灰用于制造特殊形制的混凝土构件。粉煤灰由于其性质稳定,耐酸碱,耐高温,可适当加工后用于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同时纳米直径的粉煤灰颗粒孔径分布较好,强度较好,更加有利于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以及催化剂的负载。
[0003]在对粉煤灰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对粉煤灰进行固相研磨,研磨成合适大小的颗粒,之后加入致孔剂进行混合,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加工,但是在目前的反应装置内,粉煤灰颗粒与致孔剂进行混合时,容易堆积在一起,致孔剂和粉煤灰颗粒之间的混合就不均匀,质量不合格,造成无法正常进行后续的加工,容易出现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目前的反应装置内,粉煤灰颗粒与致孔剂进行混合时,容易堆积在一起,致孔剂和粉煤灰颗粒之间的混合就不均匀,质量不合格,造成无法正常进行后续的加工,容易出现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包括外部套管(18)、第一壳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第二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料管,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定位销(7)和第二壳体(1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10)均和定位销(7)卡接,所述第一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以及多个转动棒(16),所述第一壳体(1)内对称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杆(4),每个所述转动杆(4)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4)和第二锥齿轮(13)啮合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杆(4)上均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呈横向设置的筛网(5),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和筛网(5)配合使用的弹性机构,所述外部套管(18)内固定连接有粘合剂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和转动杆(4)固定连接的弧形杆(3),所述弧形杆(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12),所述弧形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块(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煤灰增材多孔层管式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固定杆(6),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马佳童马小萍鲍春旭段斌
申请(专利权)人:葛马佳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