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址信息记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207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记录指示绝对地址为连续且不重叠的第一标记,指示绝对地址具有不连续且不重叠可能性的第二标记,指示绝对地址具有重叠可能性的第三标记,以及指示绝对地址不存在的第四标记。并且第一到第四标记其中之一与绝对地址一起记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信号记录方法,尤其涉及利用信息信号在磁带记录介质上记录绝对磁迹号的信息记录方法。已知一种通过旋转磁头螺旋扫描磁带以音频或视频信号的模拟或数字信息信号的形式执行记录/重放操作的磁记录/重放装置。在这种磁记录/重放装置中,绝对地址记录在磁带的斜向磁迹或沿磁带长度方向的磁迹延伸处以便检测磁带上的位置,例如搜索信息的开始位置或自动电子编辑。经常通过将基于电视帧的地址定义为最小单元为秒,分钟和小时,以及最大值为24小时的时间码表示绝对地址,或通过表示斜向磁迹的顺序的磁迹号表示绝对地址。例如,在使用旋转磁头的数字记录/重放装置中,例如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DAT),数字数据(诸如节目数据的主数据),上面的磁迹号和指示磁迹号的可靠性的ID信号以预定的数据块的形式记录在每个磁迹上。这样,当从磁带的开始处连续记录信息数据时正确记录磁迹号。反之,当中断信息数据的记录并重新开始另一信息数据时记录的磁迹号变得不可靠,这是因为通过考虑诸如数字记录/重放装置的供带轮和倒带轮的转速以及主导轴的直径和转速未计算磁带的剩余量估算重新开始的记录给出的磁迹号。然而,上述的传统的磁迹号记录方法具有下面的缺陷。在传统的磁迹号记录方法中,识别信号为1比特,并且仅能表示磁迹号是否正确的两个状态。正如以前描述的,极有可能重新开始的信息数据的记录的开始磁迹号与以前记录的信息数据的最后磁迹号重叠,或者从以前记录的信息数据的最后磁迹号开始成为不连续的。这样重叠的或不连续的磁迹号对于搜索开始位置和自动电子编辑是不可靠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任何记录情况下在记录介质上磁迹号格式记录绝对地址的准确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是使用表示下面的第一至第四值之一的标记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绝对磁迹号。第一标记值表示磁迹号不重叠地连续,第二标记值表示磁迹号不重叠,但是后面接着的节目的开始磁迹号可能从前面节目的最后磁迹号处不连续。第三标记值表示后面接着的节目的开始磁迹号可能与前面节目的最后磁迹号重叠,以及第四标记值表示未记录磁迹号。如上所述,因为标记表明的磁迹号的相应状态,所以通过标记值就能知道磁迹号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记录介质为磁带,在其上具有记录绝对磁迹号和第一标记值开始记录的第一节目以及在每次随后记录另一节目时,通过计算估计剩余磁带量。因此,从磁带的估计的剩余量确定绝对磁迹号,并记录在磁带上。在随后的第二个节目记录中,从估计剩余磁带量的最大误差所确定的期间内,一起记录第三标记值,此后,记录第二标记值直到第二节目记录结束为止。在第二节目记录结束之后,记录第四标记值。在上面记录的磁带上,第一或第二标记的存在表示绝对磁迹号不重叠,因此,在其上分开记录多个节目的磁带的重放中可利用可靠的磁迹号。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地址信息记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表示理想的磁迹号和实际的磁迹号之间关系的时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磁迹格式。图4(A)和(B),分别表示主码区和子码区的格式。图5表示子码区的结构。图6表示子码区中的一个同步块的详细结构。图7表示图6所示的IDO(第一识别)和IDI(第二识别)的内容。参考附图现在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地址信息记录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表示理想的磁迹号和实际的磁迹号之间关系的时序图。实际的磁迹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作为绝对磁迹号。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使用螺旋扫描型视频磁带记录机(VTR),在磁带上记录数字信号,磁迹号,和用于识别磁迹号的保持标记。螺旋扫描型VTR在旋转磁鼓上,相隔180°具有两个旋转头,并且彼此具有不同的方位角。磁带围绕磁鼓,并以略大于180°与磁鼓接触。保持标记与磁迹号一起记录(下面将描述)。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的磁迹格式。在每个磁迹上沿旋转头的扫描方向提供数据区来包括称为同步块的数据块的预定数量。如图3所示,数字数据以排列成多个数据块(同步块)的时序形式记录在一个磁迹上。在图3中,磁迹由边缘区31,前置区32,子码区33,后置区34,块间隔(IBG)区35,前置区36,数据区37,误差校正码区38,后置区39,和边缘区40组成。主数据区由数据区37和误差校正码区38组成。数据区37是记录数字信号DATAI的306同步块的区。数字信号DATAI是一般的重放数据或特定的重放数据。误差校正码区38是记录外码(C3码)的30同步块的区。图4(A)和4(B)分别表示主码区和子码区的格式。图4(A)表示数据区37的同步块格式,在此存储主数据。图4(B)表示子码区33的格式。如图4(A)所示,在主数据区37中,112字节的一个同步块在时序上顺序构成为2字节的同步区51,3字节的地址信息(ID)区52,记录格式信息的主标题(MH)区53,存储各种信息的97字节的数据存储区54,和用于同步块37的误差校正的8字节的奇偶校验区55。如图4(B)所示,子码区33典型地包含16个单元,每个单元为时序的28字节块,每个28字节块由2字节同步区61,3字节ID区62,19字节数据区63,和4字节的奇偶校验区64构成。因此,子码区33包含448字节(16×28)。16块互相独立。子码的数据表示归属于数据区37中的主数据的信息,例如,主数据的格式信息,内容,以及记录日期。图5表示子码区的结构。图6表示子码区中的一个同步块的详细结构。图5表示子码33的细节。子码33具有16个同步块,图6表示其中一个同步块的格式。图6所示的格式与图4(B)所示的格式相同。图4(B)中的数据区63实际由18字节的子码数据(3个6字节数据的数据包)和1字节子码标题组成。图6表示子码的同步块的详细结构。如图6所示,ID区62(图4(B)所示)由1字节第一地址的IDO,1字节第二地址IDI,以及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地址IDO、IDI的误差的1字节ID奇偶校验IDP组成。2比特的开始标记SF设置在第一地址IDO是其特征。图7表示图6所示的IDI(第二地址)和IDO(第一地址)的细节。如图7所示,在子码区63对应于同步块号SB井设置第一地址IDO和第地地址IDI的每个成分。此外,指示磁迹号状态的保持标记SF,设置到第(4n+1)个同步块的第一地址IDO的2比特上面。在SF之后,绝对磁迹号的上面字节设置在第一地址IDO的第(4n+1)个同步块的下面序列的6比特。类似地,同一绝对磁迹号的中间字节设置在第一地址IDO的第(4n+2)个同步块中以及同一绝对磁迹号的下面字节设置在第一地址IDO的第(4n+3)个同步块中。因此,由22比特表示一个绝对磁迹号(ATNo)。分别分配给4组IDI的上面4比特的标记依次是开始标记,索引标记,跳越标记,标志标记,但是省略对它们的解释,因为它们与本专利技术不直接相关。下面将解释保持标记SF。当未记录磁迹号时,保持标记设为“00”。当磁迹号可能与从前记录的节目的磁迹号重叠时,保持标记设为“01”。当磁迹号不重叠但可能与以前记录的节目的磁迹号不是连续时,保持标记SF设为“10”。当磁迹号设置为与以前记记录的节目的磁迹号连续而不重叠时,保持标记SF设为“11”。现在,参考图1的流程图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操作。如图1所示,无论保持标记是具有作为绝对地址的磁迹号记录的还是由操作者随意选择确定的(步骤11)。如果为“Y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一组信息信号并随意选择地记录绝对地址的方法,所述地址指示所述记录磁带上的所述信息信号的记录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是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为连续的且不重叠的第一标记。 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具有不连续且不重叠可能性的第二标记, 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具有重叠可能性的第三标记。 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不存在,并且其中,选择所述的第一到第四标记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的绝对地址一起记录的第四标记。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10-31 283439/951.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一组信息信号并随意选择地记录绝对地址的方法,所述地址指示所述记录磁带上的所述信息信号的记录位置,所述方法包括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是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为连续的且不重叠的第一标记。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具有不连续且不重叠可能性的第二标记,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在所述的信息信号之间具有重叠可能性的第三标记。记录指示所述的绝对地址不存在,并且其中,选择所述的第一到第四标记中的至少一个并与所述的绝对地址一起记录的第四标记。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录介质是磁带,并且所述的信息信号包括第一和第二节目,所述的第二节目在所述的第一节目之后记录,当所述的第二节目的记录时,估计所述磁带的剩余量,用估计所述磁带的所述剩余量确定与所述第二节目一起记录的所述绝对地址并将其记录在所述磁带,用估计所述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暮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