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1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密封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圈和吸气治具,其中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通气管路,密封圈本体包括环形底座、外圈体、内圈体和设置于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外圈体和内圈体分别设置于环形底座上,外圈体位于内圈体的外侧,环形底座、外圈体和内圈体围设形成充气腔,内圈体为弹性件,凸起部在充气腔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通气管路设置于外圈体上,连通于充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气管路与充气腔形成完整的气体通道,对充气腔吸气时,凸起部能够朝向外圈体偏移,从而将产品置于密封圈本体的内侧;对充气腔吹气时,凸起部能够背离外圈体偏移,使凸起部紧密抵靠产品,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吸气治具漏气。吸气治具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CNC(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加工领域中,许多用到真空吸气治具对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固定,而很多吸气治具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漏气现象而影响固定效果。一般为了防止吸气作业时密封性不好而漏气的现象,会使用密封垫圈来防止吸气治具漏气,常用的密封圈为实心结构,利用密封圈的弹性材料特性来完成密封作用。但在吸气治具的往复吸气作业过程中,实心结构的密封圈只能通过被挤压来形成阻隔,限制了密封圈在吸气治具中的密封效果,且一旦弹性伸缩功能有所损失就会影响密封效果,导致吸气治具漏气。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密封圈,在密封圈本体具有一定弹性的基础上,配合物理充气方式使得密封圈更好的紧贴于产品,解决现有的仅依靠密封圈本体的塑性伸缩力来密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及吸气治具,解决现有的仅依靠密封圈本体的塑性伸缩力来密封的问题,配合物理充气方式使得密封圈在吸气治具中更好的紧贴于产品,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密封圈,包括:
[0006]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环形底座、外圈体、内圈体和设置于所述内圈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外圈体和所述内圈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所述外圈体位于所述内圈体的外侧,所述环形底座、所述外圈体和所述内圈体围设形成充气腔,所述内圈体为弹性件,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充气腔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
[0007]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设置于所述外圈体上,连通于所述充气腔。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圈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圈层和第二外圈层,所述第一外圈层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与所述内圈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圈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层和所述内圈体。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圈层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充气腔的充气孔,所述通气管路通过所述充气孔连通所述充气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内圈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圈层和第二内圈层,所述第一内圈层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上,所述第二内圈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层和所述外圈体,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圈层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侧面齐平。
[0012]作为优选,沿垂直于所述密封圈本体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一内圈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圈层的厚度。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底座背离所述外圈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
[0015]作为优选,还提供一种吸气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还包括主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环形底座夹设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卡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在本技术的密封圈和吸气治具中,环形底座用于将密封圈本体固定安装于吸气治具中,通气管路与密封圈本体内封闭的充气腔形成一条完整的气体通道,利用内圈体能够弹性变形的特质,使得在通气管路对充气腔进行吸气时,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向靠近外圈体的方向偏移,从而能够将产品放置于密封圈本体的内侧,在通气管路对充气腔进行吹气时,内圈体上的凸起部在气体压差下能够朝背离外圈体的方向偏移,从而更好地使凸起部紧密抵靠于密封圈本体内侧的产品上,有效防止气流从背离环形底座的一侧流向环形底座与吸气治具的抵靠处,保证吸气治具与产品之间无气流渗透,有效防止作业时吸气治具漏气。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气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2]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0023]图5是图1中B

B向的剖视图;
[0024]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
[0026]1‑
密封圈本体;11

环形底座;111

安装部;12

外圈体;121

第一外圈层;1211

充气孔;122

第二外圈层;13

内圈体;131

第一内圈层;132

第二内圈层;14

凸起部;15

充气腔;
[0027]2‑
通气管路;
[0028]3‑
主板;31

安装槽;
[0029]4‑
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
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1和通气管路2,密封圈本体1包括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内圈体13和设置于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外圈体12和内圈体13分别设置于环形底座11上,外圈体12位于内圈体13的外侧,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和内圈体13围设形成充气腔15,内圈体13为弹性件,凸起部14在充气腔15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通气管路2设置于外圈体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本体(1),所述密封圈本体(1)包括环形底座(11)、外圈体(12)、内圈体(13)和设置于所述内圈体(13)上的凸起部(14),所述外圈体(12)和所述内圈体(13)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所述外圈体(12)位于所述内圈体(13)的外侧,所述环形底座(11)、所述外圈体(12)和所述内圈体(13)围设形成充气腔(15),所述内圈体(13)为弹性件,所述凸起部(14)在所述充气腔(15)充气状态下能够抵靠于产品;通气管路(2),所述通气管路(2)设置于所述外圈体(12)上,连通于所述充气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圈层(121)和第二外圈层(122),所述第一外圈层(121)设置于所述环形底座(11)上,与所述内圈体(1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圈层(12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圈层(121)和所述内圈体(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层(12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充气腔(15)的充气孔(1211),所述通气管路(2)通过所述充气孔(1211)连通所述充气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体(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圈层(131)和第二内圈层(1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寅可
申请(专利权)人: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