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199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6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包括锚网索支护和处于所述锚网索支护的外侧的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其中,所述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包括全断面式的钢管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钢管支架组件的外侧的钢筋网和混凝土层,所述钢筋网和混凝土层用于铺设在巷道和巷道的顶壁和侧壁处,锚网索支护的支护力有效发散,达到主动支护的目的,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保持围岩相对较高的自承能力,使巷道围岩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状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岩土施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或巷道等岩土施工中,交岔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井筒或车场在掘进期间按标准道岔布置方式掘进甩车场或绕道而形成的交岔点,这类交岔点通常按照标准设计进行支护,通常由两个标准断面、一个渐变断面及柱墩组成;第二类通常是为解决巷道通风、行人、运料等问题而连通两条已有的巷道形成的交岔点。
[0003]交岔点处巷道顶板悬露面积较大,应力集中程度较高,极易造成顶板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尤其是二次开挖扰动造成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与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巷道变形失稳。交岔点支护范围内受力复杂,围岩稳定性差,如何有效控制交岔点大断面围岩稳定性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技术提出了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该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采用了锚网索支护加上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的方式,其中,锚网索支护的支护力有效发散,达到主动支护的目的,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保持围岩相对较高的自承能力,并通过全断面封闭的钢管支架组件限制巷道围岩的蠕变,进而控制巷道围岩内径向应力,降低围岩径向应力梯度,使巷道围岩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由此,本申请的支护系统能保证交叉点的围岩稳定性,减少巷道维修造成巷道运输不畅等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包括锚网索支护和处于所述锚网索支护的外侧的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其中,所述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包括全断面式的钢管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钢管支架组件的外侧的钢筋网和混凝土层,所述钢筋网和混凝土层用于铺设在巷道和巷道的顶壁和侧壁处。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管支架组件具有:
[0007]封闭的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适应于第一巷道断面,
[0008]与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的非封闭的开口支撑架,所述开口支撑架适应于第二巷道断面,且所述开口支撑架的开口朝向所述环形支撑架。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挡板用于限定所述开口支撑架的两端位置。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架和所述开口支撑架均由无缝钢管弯折而成,并且在所述无缝钢管连接处设置包容所述无缝钢管的端部的套管。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支撑架和所述开口支撑架的内腔中灌注C30混凝土。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0

500mm。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锚网索支护包括:
[0014]位于巷道的顶壁和侧壁处的锚杆,以及
[0015]位于巷道的顶壁的锚索。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断面中,所述锚杆中的一个位于巷道的顶壁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锚杆的间距为600

1200mm,锚杆的排距为600

1200mm。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断面中所述锚索关于顶壁的中心对称,并且所述锚索的间距为1200

2400mm,锚索的排距为1200

2400mm。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杆为BHRB400锚杆,或/和所述锚索为φ21.98mm
×
7300mm钢绞线。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采用了锚网索支护加上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的方式,其中,锚网索支护的支护力有效发散,达到主动支护的目的,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保持围岩相对较高的自承能力,并通过全断面封闭的钢管支架组件限制巷道围岩的蠕变,进而控制巷道围岩内径向应力,降低围岩径向应力梯度,使巷道围岩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由此,本申请的支护系统能保证交叉点的围岩稳定性,减少巷道维修造成巷道运输不畅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0021]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支护的俯视图;
[0022]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支护的断面图;
[0023]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支护的环形支撑架;
[0024]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支护的开口支撑架;
[0025]图5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锚网索支护的巷道图。
[0026]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号。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如图1

5所示,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包括锚网索支护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其中,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处于锚网索支护的外侧。该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采用了锚网索支护加上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的方式,其中,锚网索支护的支护力能有效发散,达
到主动支护的目的,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保持围岩相对较高的自承能力,限制巷道围岩的蠕变,进而控制巷道围岩内径向应力,降低围岩径向应力梯度,使巷道围岩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由此,本申请的支护系统能保证交叉点的围岩稳定性,减少巷道维修造成巷道运输不畅等问题。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巷道包括第一巷道1和与其交叉式设置的第二巷道2。其中,锚网索支护包括锚杆3支护。具体地,如图2所示,锚杆3支护于巷道的顶壁和侧壁处。在一个断面中,巷道的顶壁的中心位置处设置锚杆3,其余的锚杆3的设置可以大体关于巷道的顶壁的中心位置对称。并且,锚杆3的间距为600

1200mm。再看图1,锚杆3的排距为600

1200mm。例如,可以采用BHRB400高强、高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每根锚杆采用2节MSK23/70型树脂药卷进行锚固,预紧力矩180

200KN
·
m。
[0030]锚网索支护还包括锚索4支护。具体地,如图2所示,锚索4支护于巷道的顶壁处,用于加强巷道顶部的支护,提高稳定性。在一个断面中,锚索4的布设大体关于顶壁的中心对称。并且,锚索4的间距为12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网索支护和处于所述锚网索支护的外侧的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其中,所述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包括全断面式的钢管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钢管支架组件的外侧的钢筋网和混凝土层,所述钢筋网和混凝土层用于铺设在巷道和巷道的顶壁和侧壁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架组件具有:封闭的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适应于第一巷道断面,与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的非封闭的开口支撑架,所述开口支撑架适应于第二巷道断面,且所述开口支撑架的开口朝向所述环形支撑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均间隔式设置有多个挡板用于限定所述开口支撑架的两端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架和所述开口支撑架均由无缝钢管弯折而成,并且在所述无缝钢管连接处设置包容所述无缝钢管的端部的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丁字形”巷道交叉点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支撑架和所述开口支撑架的内腔中灌注C30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兆海赵长红岳晓军黄海鹏刘兴龙杨洋张振飞靳亚军徐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