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182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包括上料单元、挤压涂布单元、烘干单元、收料单元,涂布基底由上料单元输出并依次经过挤压涂布单元、烘干单元并被收卷于收料单元中,挤压涂布单元包括涂布辊、料槽,涂布辊上张紧连接有涂布基底,与涂布辊相邻设置有刮刀,涂布辊处于涂布基底远离涂布辊的一侧,且刮刀与涂布基底的涂布侧之间形成涂布间隙,料槽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出料口与涂布基底的涂布侧对应设置,进料口处设有挤压模头,挤压模头能够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挤压入料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氧化石墨烯浆料在料槽内得到液面平整的浆料,料槽内的浆料在自身重量的压力作用下进行涂布能够形成厚度均匀且较大的氧化石墨烯湿膜。布能够形成厚度均匀且较大的氧化石墨烯湿膜。布能够形成厚度均匀且较大的氧化石墨烯湿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石墨烯膜生产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浆料在基底上涂布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挤压涂布,其是将浆料喷涂到垂直向上拉伸的基底上,挤压出料唇口和涂布的基底垂直,并且距离很近,距离和涂布的湿膜厚度和涂布速度等相关,约几十到几百μm,这一方式如果浆料喷涂太厚,基底上的浆料会垂流下来,造成膜面不均匀,不能得到大厚度的湿膜,因此采用此种方式涂布的膜的厚度一般都不超过1mm,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需要得到1~4mm的湿膜厚度;另一种是转移涂布,其是经过涂布辊与刮刀之间的间隙,将浆料刮一定厚度的膜到涂布辊上,涂布辊是连续转动的,然后带有涂布基底的背辊靠在涂布辊上,将涂布辊上的膜转移至涂布基底上,因涂布辊和背辊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转动时,如果湿膜太厚,膜的形状会发生变化,造成涂布厚度不均。也即现有技术中挤压涂布以及转移涂布方式不能形成较大厚度(1

4mm)且厚度均匀的氧化石墨烯膜。
[0003]另外,较大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膜的形成在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单元(100)、挤压涂布单元(200)、烘干单元(300)、收料单元(400),涂布基底(101)由所述上料单元(100)输出并依次经过所述挤压涂布单元(200)、烘干单元(300)并被收卷于所述收料单元(400)中,所述挤压涂布单元(200)包括涂布辊(1)、料槽(3),所述涂布辊(1)上张紧连接有所述涂布基底(101),与所述涂布辊(1)相邻设置有刮刀(2),所述涂布辊(1)处于所述涂布基底(101)远离所述涂布辊(1)的一侧,且所述刮刀(2)与所述涂布基底(101)的涂布侧之间形成涂布间隙,所述料槽(3)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涂布基底(101)的涂布侧对应设置,所述进料口处设有挤压模头(4),所述挤压模头(4)能够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挤压入所述料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涂布单元(200)还包括第一烘干箱(5),所述第一烘干箱(5)处于所述涂布基底(101)的行进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一烘干箱(5)的进口处具有第一过辊(51),所述涂布基底(101)张紧于所述涂布辊(1)与所述第一过辊(51)之间,且所述涂布基底(101)的出辊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8
°
≤a≤2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2)的轴心与所述涂布辊(1)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涂布辊(1)的辊壁相交于B点,所述涂布基底(101)与所述涂布辊(1)的脱离相切点为C点,所述B点处于所述C点靠近所述料槽(3)一侧,所述B点与所述C点之间的弧长为5mm~1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膜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涂布单元(200)还包括位置调整部件,用于调整所述刮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步存卢静周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