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62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所述贴合机构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腔的内部开设有模具腔,所述加工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传动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与左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套接有第三皮带,本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通过在第二转轴与左侧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上套接右第三皮带,在两侧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上套接右第一皮带,从而通过启动电机即可使两侧第一螺纹套管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一螺纹管向下移动,从而使两侧的压制板向下移动,对注塑好的金属LOGO进行贴合。对注塑好的金属LOGO进行贴合。对注塑好的金属LOGO进行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固定装置
,具体为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这几年,随着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外壳也成为众人比较关注的点,传统的手机外壳一般为塑料外壳,此塑料外壳的光亮效果略差,手感较差,档次显得较为不够,由此,现市面上出现了采用金属LOGO贴合的手机后盖,此种手机后盖具有防滑耐磨、手感舒适、看上去高端大气,档次高的优点,其深受年轻人的喜好。
[0003]现有的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弊端,手机后盖的内表面较为不平,从而使金属LOGO与手机后盖的接触面较为不平,无法完全贴合,从而导致金属LOGO脱离手机后盖,导致手机后盖容易损坏,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弊端,手机后盖的内表面较为不平,从而使金属LOGO与手机后盖的接触面较为不平,无法完全贴合,从而导致金属LOGO脱离手机后盖,导致手机后盖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和加工机构,所述贴合机构位于所述加工机构的顶部;
[0006]所述贴合机构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管,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管,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制板,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一皮带,所述加工箱的内腔开设有加工腔,所述加工腔的内部开设有模具腔,所述加工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拉板,所述加工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传动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与左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套接有第三皮带;
[0007]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箱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管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管,两侧所述第二螺纹管的相视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加工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管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二皮带,所述加工箱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设有轴承,第三转轴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接有第四皮带,所述加工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
[0008]优选的,所述拉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把位于所述加工箱的外侧,所述
拉板位于所述模具腔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加工腔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拉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侧所述定位块均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加工箱内腔的左侧开设有工作腔,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工作腔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该把手的一侧位于所述加工箱的后侧。
[0012]优选的,所述加工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在第二转轴与左侧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上套接右第三皮带,在两侧第一螺纹套管的外壁上套接右第一皮带,从而通过启动电机即可使两侧第一螺纹套管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一螺纹管向下移动,从而使两侧的压制板向下移动,对注塑好的金属LOGO进行贴合。
[0015]2、通过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从而通过启动电机即可使第三转轴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套接右第四皮带,从而使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一转轴得外壁与两侧第二螺纹套管的外壁上均套接有第二皮带,从而使两侧的第二螺纹管向中移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侧的夹持板对手机外壳进行夹持,从而进一步的方便了金属LOGO的贴合。
[0016]3、通过在第三转轴的外壁上设有轴承,从而通过拉动轴承外壁上的把手,使第二锥形齿轮脱离与第一锥形齿轮的啮合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轴承外壁上的把手来控制两组不同的机构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转轴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三转轴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加工箱;200、第一螺纹套管;201、第一螺纹管;202、压制板;203、第一皮带;300、加工腔;301、模具腔;302、拉板;303、定位槽;304、定位块;305、拉把;400、第二螺纹套管;401、第二螺纹管;402、夹持板;403、固定环;404、第一转轴;405、第二皮带;500、工作腔;501、电机;502、第二转轴;503、第一锥形齿轮;504、第三皮带;600、第三转轴;601、第二锥形齿轮;602、轴承;603、第四皮带;700、注液口;701、注液管;702、固定板;703、缓冲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和加工机构。
[0025]请参阅图1,贴合机构位于加工机构的顶部。
[0026]请参阅图1

3,贴合机构包括加工箱100,加工箱100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管200,两侧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管201,两侧第一螺纹管2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制板202,两侧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一皮带203,加工箱100的内腔开设有加工腔300,加工腔300的内部开设有模具腔301,加工腔30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拉板302,加工箱100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01,电机501传动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02,第二转轴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03,第二转轴502的外壁与左侧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外壁套接有第三皮带504。
[0027]拉板3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把305,拉把305位于加工箱100的外侧,拉板302位于模具腔301的底部,从而能够通过拉动拉把305使拉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后盖3D立体金属LOGO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和加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位于所述加工机构的顶部;所述贴合机构包括加工箱(100),所述加工箱(100)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管(200),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管(201),两侧所述第一螺纹管(2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制板(202),两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一皮带(203),所述加工箱(100)的内腔开设有加工腔(300),所述加工腔(300)的内部开设有模具腔(301),所述加工腔(30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拉板(302),所述加工箱(100)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01),所述电机(501)传动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02),所述第二转轴(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03),所述第二转轴(502)的外壁与左侧所述第一螺纹套管(200)的外壁套接有第三皮带(504);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箱(100),所述加工箱(100)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400),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管(400)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管(401),两侧所述第二螺纹管(401)的相视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402),所述加工箱(10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403),所述固定环(40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4)外壁的两侧与两侧所述第二螺纹套管(400)的外壁均套接有第二皮带(405),所述加工箱(10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600),所述第三转轴(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彩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