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54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底部设置有进液口,侧面设置有出气口,筒体内部的腔室供冷媒以及冷媒蒸发形成的冷媒气体流通;隔板,在筒体内部沿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将筒体内部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腔室底部与进液口连通,内部排布有第一蒸发管,第一腔室利用其顶部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与筒体侧面的所述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腔室内堆叠更高的蒸发管,提高换热效率,并且避免了在蒸发管和蒸发液面较高的情况产生的液击问题。的情况产生的液击问题。的情况产生的液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液式蒸发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发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满液式蒸发器因具有比干式蒸发器更高的换热效率,被越来越多用于高能效的冷水机组中。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意味着机组能得到更高的能效比。
[0003]在现有满液式蒸发器中,如图1所示,蒸发管布置在筒体中,范围以筒体内径为边界。液态冷媒自蒸发器筒体底部进入,液态冷媒淹没蒸发管,液面高度在最上排蒸发管处,经过热交换后,蒸发变成气态由筒体上部流出蒸发器。由于气流速度的存在,如果蒸发器液面过高,未完全蒸发的冷媒液滴会经由吸气管进入压缩机,形成吸气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减少压缩机工作寿命。为此,通过将液面高度和蒸发管堆叠高度限制在较低的位置的方式,避免了液击现象带来的问题,但蒸发管堆叠高度限制在较低的位置,则会导致热交换不充分而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这种满液式蒸发器能够在将蒸发管的排布堆叠至较高位置的同时,避免液击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蒸发器整体的换热效率并且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转。
[0005]本技术的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在筒体的侧面设置有出气口,筒体内部的腔室供冷媒以及冷媒蒸发形成的冷媒气体流通;隔板,在筒体内部沿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将筒体内部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腔室底部与进液口连通,内部排布有第一蒸发管,第一腔室利用其顶部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与筒体侧面的出气口连通。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冷媒在第一腔室内与第一蒸发管换热蒸发后形成冷媒气体,冷媒气体经由第一腔室顶部流入第二腔室中,并从出气口流出。因为隔板沿高度方向延伸,相对是比较平整的,而非如筒体边缘不平整的形状,例如是圆弧形,所以沿着平整的隔板内表面更加方便布置更多数量的第一蒸发管。通过提高第一蒸发管的管排数,可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腔室内,第一蒸发管的堆叠高度超过筒体高度的一半。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蒸发管堆叠得较高,直至超过筒体高度的一半,可以提高第一蒸发管的管排数,进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在第二腔室内,在冷媒气体从第一腔室的顶部向出气口流通的路径中,设置有挡液板。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一腔室内的第一蒸发管堆叠得很高,冷媒气体在流出之前可能夹带有一定的冷媒液滴,若液滴经由出气口进入压缩机中,可能造成压缩机的液
击问题。通过在冷媒气体的流动路径中设置挡液板,可以将冷媒气体中夹带的冷媒液滴分离,缓解甚至避免上述液击问题。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在第二腔室底部设置有回油口。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该位置的回油口,可以有效收集冷冻机油。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在第二腔室内,在挡液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蒸发管。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蒸发管可以将挡液板收集到的液态冷媒再次变为冷媒气体,由出气口排出蒸发器,提高冷媒的利用效率。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腔室和出气口分布于挡液板的两侧,挡液板从筒体的顶部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挡液板底部与筒体之间具有间隙,以供冷媒气体流过。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的挡液板可以使得冷媒气体的流道结构更加蜿蜒曲折,提高对于冷媒液滴的收集效果。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挡液板的延伸高度超过筒体高度的1/3。
[00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挡液板长度较长,可以保证对冷媒液滴的收集充分。同时挡液板与第二腔室内的液态冷媒保持一定距离,使第一腔室流出的冷媒气体能顺利进入出气口。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在第一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结构的均气板。
[00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均气板可以将冷媒气体均匀向第二腔室中输送,尤其是当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腔室时,均气板可以有效提高冷媒气体输送时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均气板由于采用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对于冷媒中夹带的冷媒液滴进行分离,并且将分离出的冷媒液体回流至第一腔室中。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腔室位于筒体内部腔室的中央,第二腔室具有两个,并且分布于筒体内部腔室的两侧,筒体的两侧在对应于两个第二腔室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出气口。
[00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布置能够使得结构紧凑。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技术方案中,在第一腔室的底部,横跨两块隔板设置有多孔结构的均液板。
[00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设计能够确保冷媒与换热管均匀换热。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筒体;2隔板;3进液口;4出气口;5腔室;51第一腔室;52第二腔室;6第一蒸发管;7第二蒸发管;8挡液板;9回油口;10均气板;11均液板;h高度方向;a冷媒气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第一实施方式
[0031]图2是本技术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3,侧面设置有出气口4,筒体1内部的腔室5供冷媒以及冷媒蒸发形成的冷媒气体流通。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2在筒体1内部沿高度方向h延伸,从而将筒体1内部的腔室5分隔为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其中,第一腔室51底部与进液口3连通,内部排布有第一蒸发管6,第一腔室51利用其顶部与第二腔室52连通,第二腔室52与筒体1侧面的出气口4连通。
[0033]冷媒在第一腔室51内与第一蒸发管6换热蒸发后形成冷媒气体,冷媒气体沿冷媒气体流动方向a,经由第一腔室51顶部流入第二腔室52中,并从出气口4流出。因为隔板5沿高度方向h延伸,相对是比较平整的,而非如筒体1边缘不平整的形状,例如是圆弧形,所以沿着平整的隔板5的内表面更加方便布置更多数量的第一蒸发管6。通过提高第一蒸发管6的管排数,可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0034]第二实施方式
[003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腔室51内,第一蒸发管6的堆叠高度超过筒体1高度的一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腔室51的表面相对平整,所以便于排布第一蒸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底部设置有进液口,侧面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筒体内部的腔室供冷媒以及冷媒蒸发形成的冷媒气体流通;隔板,在所述筒体内部沿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将所述筒体内部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底部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内部排布有第一蒸发管,所述第一腔室利用其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筒体侧面的所述出气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蒸发管的堆叠高度超过所述筒体高度的一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在冷媒气体从所述第一腔室顶部向所述出气口流通的路径中,设置有挡液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浩徐斯竹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