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3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包括:基座;立柱,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支架,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的内侧顶端中间位置;折弯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侧;输送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顶部;PLC控制器,安装于位于右侧的所述立柱的右侧中部,且所述折弯机构和输送机构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模具,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中间位置。该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在保证功率不便的前提下,以降低移动模具的速度为代价,使挤压力大大提高,折弯效率较高,并且无需工作人员进行上料操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折弯
,具体为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上也十分简便,折弯机分为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
[0003]现有折弯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使用手动上料,工作人员长时间进行上料操作增加了疲劳度,影响了上料速度和加工效率,严重影响了工期的进程,此外现有的折弯机多采用气缸、凸轮等直线执行机构驱动折弯模具往复运动对金属材质进行折弯,受驱动装置功率的限制,导致固定模具与移动模具之间的压力较小,折弯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自动上下料、折弯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包括:基座;立柱,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支架,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的内侧顶端中间位置;折弯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侧;输送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顶部;PLC控制器,安装于位于右侧的所述立柱的右侧中部,且所述折弯机构和输送机构均与PLC 控制器电性连接;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模具,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中间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后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曲柄轮,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前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曲柄轮的前侧外缘;滑槽,从上至下的开设于所述支架的前侧中间位置;滑块,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滑槽的内壁;移动模具,相适配的插接于两个所述立柱的内侧中部,且所述移动模具位于支架的前侧;第二连杆,数量为两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前侧底部左右两端;第三连杆,数量为四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和移动模具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且位于同侧的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同侧的第二连杆通过销轴连接。
[0007]优选的,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夹角为180度时,所述移动模具的底端与固定模具的顶端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滑块达到底端极限位置时,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连杆的位置共线。
[0009]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滑轨,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腔
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滑台,可滑动的安装于两个所述滑轨的内腔;L形板,数量为若干个,分别两组分别从前至后的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滑台的顶部左右两侧;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左侧后端,且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曲柄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长连杆,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曲柄杆的另一端,且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台的底部通过销轴连接;挡板,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端左右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L形板呈“L”字形,且所述L形板的后端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与所述滑台的顶部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通过连杆和滑块的共同作用下,在保证功率不便的前提下,以降低移动模具的速度为代价,使挤压力大大提高,折弯效率较高,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曲柄杆带动长连杆推动滑台前后往复运动,L形板向后移动时,金属制品会挤压L 形板翻转,L形板向前移动时,可将金属制品向前进行推送,因此,无需工作人员进行上料操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6为本技术的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中:2、基座,3、立柱,4、支架,5、折弯机构,51、第一电机,52、曲柄轮,53、第一连杆,54、滑槽,55、滑块,56、第二连杆,57、第三连杆, 58、移动模具,6、输送机构,61、滑轨,62、滑台,63、L形板,64、长连杆, 65、曲柄杆,66、第二电机,67、挡板,7、PLC控制器,8、固定模具,9、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包括:基座2、立柱3、支架4、折弯机构5、输送机构6、PLC控制器7、固定模板8和支撑座9,立柱3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基座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支架4固定安装于两个立柱3的内侧顶端中间位置,折弯机构5安装于支架4的前侧,输送机构6分别安装于基座2的顶部,PLC控制器7安装于位于右侧的立柱3的右侧中部,且折弯机构5和输送机构6均与PLC控制器7 电性连接,PLC控制器7由内部CPU,指令及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块、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块化组合成,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支撑座9安装于基座2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模具8固定安装于支撑座9的顶端中间位
置。
[002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折弯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曲柄轮52、第一连杆53、滑槽54、滑块55、第二连杆56、第三连杆57和移动模具58,第一电机51安装于支架4的后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曲柄轮52可旋转的安装于支架4的前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第一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3通过销轴连接于曲柄轮52的前侧外缘,滑槽54从上至下的开设于支架4的前侧中间位置,滑块55可滑动的内嵌于滑槽54的内壁,移动模具58相适配的插接于两个立柱3的内侧中部,且移动模具58位于支架4的前侧,移动模具58与固定模具8之间挤压可将金属制品折弯,第二连杆56数量为两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滑块55的前侧底部左右两端,第三连杆57数量为四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支架4的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和移动模具58的内腔后侧左右两端,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2);立柱(3),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支架(4),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3)的内侧顶端中间位置;折弯机构(5),安装于所述支架(4)的前侧;输送机构(6),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顶部;PLC控制器(7),安装于位于右侧的所述立柱(3)的右侧中部,且所述折弯机构(5)和输送机构(6)均与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支撑座(9),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模具(8),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9)的顶端中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数控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安装于所述支架(4)的后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所述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曲柄轮(52),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支架(4)的前侧顶端中间位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3),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曲柄轮(52)的前侧外缘;滑槽(54),从上至下的开设于所述支架(4)的前侧中间位置;滑块(55),可滑动的内嵌于所述滑槽(54)的内壁;移动模具(58),相适配的插接于两个所述立柱(3)的内侧中部,且所述移动模具(58)位于支架(4)的前侧;第二连杆(56),数量为两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滑块(55)的前侧底部左右两端;第三连杆(57),数量为四个,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支架(4)的左右两端中间位置和移动模具(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友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展轮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