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池及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27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池及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主体和换热构件;反应主体内具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放污水,换热构件设置于储液腔中,且换热构件的外表面与污水接触;换热构件内具有换热水流通通道,换热构件配置为能够将换热水流通通道与污水隔绝。通过将换热构件直接放入到反应主体内的储液腔中,换热水沿着换热水流通通道流动,使热量通过换热构件直接传递到储液腔中的污水中,不会产生热量损失,并且换热构件将换热水与污水隔绝,避免污水污染换热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一般是中间水池加热后,再将加热水进入反应池,有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有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有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池及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池及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池利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0003]但是,传统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一般是中间水池加热后,再将加热水进入反应池,中间有热量损失,而且很难保证反应池的温度,会影响转化率和反应时间,无法实现有效换热和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池及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一般是中间水池加热后,再将加热水进入反应池,有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应池,包括:反应主体和换热构件;
[0006]所述反应主体内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放污水,所述换热构件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中,且所述换热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污水接触;
[0007]所述换热构件内具有换热水流通通道,所述换热构件配置为能够将所述换热水流通通道与所述污水隔绝。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09]所述换热构件包括换热进水板和换热出水板;
[0010]所述换热进水板具有进水孔,所述换热出水板具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换热水流通通道。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2]所述换热进水板与所述换热出水板围成的形状为U型。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4]所述换热出水板包括第一出水板和第二出水板;
[0015]所述换热进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板和所述第二出水板之间,所述换热进水板内的换热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板和所述第二出水板流出。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7]所述反应池还包括推流构件;
[0018]所述推流构件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推流构件配置为能够加快所述储液腔内的污水流动并向所述储液腔内输送气体。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0]所述推流构件包括气体流动部和转动气刷;
[0021]所述气体流动部和所述转动气刷转动连接,所述气体流动部用于向所述储液腔中输送气体,且所述气体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气刷转动。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3]所述反应池还包括第一搅拌构件;
[0024]所述第一搅拌构件伸入到所述储液腔中。
[00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包括硝化反应池和所述反应池;
[0026]所述硝化反应池与所述反应主体连通。
[00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8]所述硝化反应池内设置有填料架,所述填料架上设置有用于粘黏微生物的吸附膜。
[00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30]所述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还包括第二搅拌构件;
[0031]所述第二搅拌构件伸入到所述硝化反应池中。
[003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应池,包括:反应主体和换热构件;反应主体内具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放污水,换热构件设置于储液腔中,且换热构件的外表面与污水接触;换热构件内具有换热水流通通道,换热构件配置为能够将换热水流通通道与污水隔绝。通过将换热构件直接放入到反应主体内的储液腔中,换热水沿着换热水流通通道流动,使热量通过换热构件直接传递到储液腔中的污水中,不会产生热量损失,并且换热构件将换热水与污水隔绝,避免污水污染换热水,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厌氧氨氧化反应一般是中间水池加热后,再将加热水进入反应池,有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应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厌氧消化液脱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标:100

反应主体;200

换热构件;210

换热进水板;220

换热出水板;221

第一出水板;222

第二出水板;300

推流构件;310

气体流动部;320

转动气刷;400

第一搅拌构件;500

硝化反应池;600

填料架;700

第二搅拌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主体(100)和换热构件(200);所述反应主体(100)内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放污水,所述换热构件(200)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中,且所述换热构件(200)的外表面与所述污水接触;所述换热构件(200)内具有换热水流通通道,所述换热构件(200)配置为能够将所述换热水流通通道与所述污水隔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构件(200)包括换热进水板(210)和换热出水板(220);所述换热进水板(210)具有进水孔,所述换热出水板(220)具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连通形成所述换热水流通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进水板(210)与所述换热出水板(220)围成的形状为U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出水板(220)包括第一出水板(221)和第二出水板(222);所述换热进水板(21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板(221)和所述第二出水板(222)之间,所述换热进水板(210)内的换热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板(221)和所述第二出水板(222)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还包括推流构件(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泽李金河刘宝玉张轶凡候汉宗刘范嘉潘越齐李红霞孙晓莹杨华军张振旺李明雪张柏赫刘晓磊张舒阳张麟张健富唐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