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读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用于光盘驱动装置等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的光读出装置用激光对光盘等的光学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和信息读出或伺服信号检测。近年来,随着光读出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及低价格化的要求,正进行采用作为衍射光栅一种的透过型全息图元件的光读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图25是特开平3-76035号公报中所揭示的具有透过型全息图元件的光读出装置的示意图。这种光读出装置依靠像差法进行聚焦伺服和依靠3波束法进行跟踪伺服。图25中,设光盘101的半径方向为X方向,光盘101的跟踪方向为Y方向,垂直于光盘101盘面的方向为Z方向。半导体激光元件102向Z方向发射激光(光束)。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02发射的光束依靠3分割用衍射光栅103被分割成大致在含Y方向和Z方向的平面内的0次衍射光束(主光束),+1次衍射光束(副光束)和-1次衍射光束(副光束)的3束光束,透过透过型全息图元件104。透过透过型全息图元件104的3束光束由聚光透镜105在光盘101上作为主光点和位于其两侧的副光点被聚焦。该聚光透镜105被支持得可为跟踪动作在以箭头U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光学记录媒体照射光束、并检测来自该光学记录媒体的返还光束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光束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照射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聚光透镜; 衍射自所述光学记录媒体通过所述聚光透镜给出的返还光束的第1衍射元件;以及 具有检测所述第1衍射元件所衍射的所述返还光束的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光检测器; 所述第1衍射元件具有由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第1分割线和与所述第1分割线正交的第2分割线所分割的4个区域; 所述聚光透镜被设置得可因跟踪动作而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 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2-24 39594/97;JP 1997-2-24 39597/971.一种对光学记录媒体照射光束、并检测来自该光学记录媒体的返还光束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照射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聚光透镜;衍射自所述光学记录媒体通过所述聚光透镜给出的返还光束的第1衍射元件;以及具有检测所述第1衍射元件所衍射的所述返还光束的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光检测器;所述第1衍射元件具有由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第1分割线和与所述第1分割线正交的第2分割线所分割的4个区域;所述聚光透镜被设置得可因跟踪动作而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1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4个区域中的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所述第2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4个区域中的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所述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每一个在因所述光源波长变动所述衍射的返还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聚光点移动距离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和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对各自的返还光束分配对应于聚焦状态的空间变动,使通过比较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与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可能检测聚焦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每一个含有由大致沿因所述光源波长变动所述衍射的返还光束的聚光点移动方向的假想分割线所分割的多个光接收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接收区域含有第1光接收区域和配置于所述第1光接收区域两侧且比所述第1光接收区域宽度更大的2个第2光接收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光学记录媒体来的所述返还光束所形成在所述第1衍射元件上的光点具有关于所述第1分割线大致对称的形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与因所述光源的波长变动引起的所述聚光点的移动的方向大致互相平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与因所述光源的波长变动引起的所述聚光点的移动的方向大致互相正交。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变动是像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与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对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与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各自分配互为正交关系的像差。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与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对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和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各自分配空间变动,使在聚焦时所述返还光束的各自焦点位置位于不同的高度上。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聚焦时,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的焦点位置位于比所述光检测器的光接收面更近的位置,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的焦点位置位于比所述光检测器的光接收面更深的位置。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的光路中、将由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分割成主光束和用于跟踪状态检测的副光束的第2衍射元件;所述聚光透镜,将由所述第2衍射元件分割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副光束照射所述光学记录媒体;所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来自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经所述聚光镜给出的所述主光束和所述副光束;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1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衍射的主光束,所述第2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主光束;所述光检测器还含有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副光束和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的另一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副光束的第3光检测部,所述第3光检测部具有的长度大于由所述光源的波长变动在所述衍射的副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方向上所述聚光点的移动距离。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第1分割线设置得使对含有由所述第2衍射元件所分割的所述主光束和副光束的光轴的面成规定的角度。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衍射元件和所述第1衍射元件设置成可绕规定的轴移动,使相对于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道所述主光束和副光束的位置关系成可检测跟踪状态的位置关系;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第1分割线被形成为,在所述位置关系调整后使与所述聚光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在所述位置关系调整前使相对于含有所述主光束和副光束的光轴的面成规定的角度。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衍射元件的衍射沟被形成为对所述道的切线方向成规定的角度,使相对于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道而言,所述主光束和副光束的位置关系成可检测跟踪状态的位置关系。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光束包括位于所述主光束两侧的2个副光束;所述光检测器的第3光检测部包括2个第3光检测部,该第3光检测部配置成把所述第1和第2光检测部夹在中间,且分别检测所述2个副光束。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具有衍射返还光束的衍射面图案,该衍射面图案使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1光检测部上形成的2个聚光点大致沿因所述光源的波长变动引起的移动方向的正交方向排列;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具有衍射返还光束的衍射面图案,该衍射面图案使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2光检测部上形成的2个聚光点大致沿因所述光源的波长变动引起的移动方向的正交方向排列。18.一种驱动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旋转驱动机构;对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照射光束的光读出装置;使所述光读出装置在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读出驱动机构;以及处理所述光读出装置的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的处理电路;所述光读出装置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照射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聚光透镜;衍射来自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经过所述聚光透镜给出的返还光束的第1衍射元件;以及具有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所衍射的所述返还光束的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光检测器;所述第1衍射元件具有由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第1分割线和与所述第1分割线正交的第2分割线所分割的4个区域;所述聚光透镜设置成可因跟踪动作能大致沿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移动;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第1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4个区域中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所述第2光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所述4个区域中的所述另一条对角线位置的2个区域所衍射的返还光束,所述第1和第2光检测部的每一个具有的长度大于在因所述光源波长变动在衍射的返还光束的聚光点移动方向上所述聚光点的移动距离。19.一种对光学记录媒体照射光束并检测来自该光学记录媒体的返还光束的光读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源;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照射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的聚光透镜;衍射来自所述光学记录媒体经聚光透镜给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泰明,後藤壮谦,田尻敦志,森和思,泽田稔,茨木晃,庄野昌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