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09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该阻流降尘模组包括上导向盖以及分流管网;上导向盖的盖体下表面为球形曲面的阻流面,盖体外壁下端圆周阵列若干个外凸棱,盖体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联端,上联端可拆卸或一体连接在分离室的内壁,含尘气流垂直向上流动,经上方的阻流面转向成向四周流动的水平流;分流管网还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的下开缝,外凸棱紧配合嵌套在下开缝上端;水平流经导流孔、下开缝流向外侧低真空区,粉尘分别在阻流面、分流管网的管壁受阻向下沉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阻流沉降效果,高效分离粉尘,保护环境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气流的粉尘沉降器,特别涉及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生活中,城市化日益推进,大量垃圾物料伴随而生,尤其是固体垃圾,在固体垃圾分选中存在混合气流,混合气流中包含大量的粉尘以及轻质物料,现有处理方式为直接排入大气中或通过沉降室之后排入大气中,现有沉降室主要利用进风管直径面积远小于沉降室截面轮廓的面积,物料会突然膨胀失重沉降下来,该模式沉降率低,排放气体中仍有大量粉尘以及轻料存在;其缺陷在于:微小物料进入大气,增加空气的尘埃含量,特别是一些金属粉尘或者有毒粉尘,严重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微小物料中包含大量的有用可回收物料,直接排放不回收,属于资源的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该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包括上导向盖以及分流管网;
[0005]上导向盖包括圆柱状的盖体,盖体下表面为球形曲面结构的阻流面,盖体外壁下端圆周阵列若干个外凸棱,盖体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联端,上联端可拆卸或一体连接在分离室的内壁,含尘气流垂直向上流动,经上方的阻流面转向成向四周流动的水平流;
[0006]分流管网为弹性橡胶圆管,分流管网的上端口能够弹性变形紧配合轴套固定在盖体外壁,分流管网下端的管壁上圆周阵列均布若干个导流孔,分流管网还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的下开缝,下开缝从分流管网的下表面向上垂直延伸至圆周壁中间,下开缝和外凸棱的圆周阵列相同且插接配合,外凸棱紧配合嵌套在下开缝上端,水平流经导流孔、下开缝流向外侧低真空区,粉尘分别在阻流面、分流管网的管壁受阻向下沉降。
[0007]该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设置阻流面以及橡胶材质的风流管网,其中阻流面从垂直流转化为水平流,大大降低气流速度,分流管网的径向阻挡筛分,获得良好的阻流沉降效果;其有益效果是:其一,二次阻流沉降,实现了大量轻质物料与粉尘的沉降分离,避免了空气的粉尘污染,且有效回收有价值粉尘,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其二,球面状的阻流面,能够使得各个方向气流均匀,避免气流局部集中,出现偏载失压现象,能够全方位利用并保护分流管网;其三,分流管网采用橡胶圆管,即能够和盖体简单紧固连接,而且能够快速更换,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低速混合气流的冲击,使用寿命长,同时适当的弹性变形,能够使得粘附粉尘脱离下降,避免阻塞;其四,外凸棱和下开缝进一步提高安装定位精度,并提高连接强度。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外壁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圆环,分流管网上端口和上圆
环紧配合轴套。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流管网的上端口和上圆环外壁轴套后,均匀加热上圆环的内壁,分流管网的上端口和上圆环外壁塑化成一体。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圆环上还均布有圆弧凸起,分流管网的上端口弹性变形包覆圆弧凸起。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联端为盖体上表面中心垂直向上形成的螺纹柱,螺纹柱和分离室的内螺纹管或中联柱下表面的内螺纹孔可拆卸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联端为盖体上表面中心形成的定位螺纹盲孔,定位螺纹盲孔和分离室的上螺纹柱可拆卸连接,上螺纹柱上的紧定螺母贴合盖体上表面。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联端上端和分离室的中联柱焊接成为一体。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流管网的外壁上端还连接有圆环状的辅助分离板,辅助分离板的外环壁连接分离室的内壁,辅助分离板上均布若干个通风孔。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分离板为钢丝网或橡胶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开缝为矩形开口缝,外凸棱为矩形凸棱,矩形开口缝和矩形凸棱的宽度相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上导向盖的三维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上导向盖的剖视示意图(一);
[0021]图5为图3所示上导向盖的剖视示意图(二);
[0022]图6为图3所示上导向盖的剖视示意图(三);
[0023]图7为图3所示上导向盖的剖视示意图(四);
[0024]上螺纹柱011,内螺纹管012,中联柱013,内螺纹孔014;
[0025]辅助分离板1;上导向盖2,盖体20,阻流面21,外凸棱22,上圆环 23,上联端24,定位螺纹盲孔25;紧定螺母3;分流管网4,导流孔41,下开缝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上导向盖2以及分流管网4;
[0028]上导向盖2包括圆柱状的盖体20,盖体20下表面为球形曲面结构的阻流面21,盖体20外壁下端圆周阵列若干个外凸棱22,盖体20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联端24,上联端24可拆卸或一体连接在分离室的内壁,含尘气流垂直向上流动,经上方的阻流面21转向成向四周流动的水平流;
[0029]分流管网4为弹性橡胶圆管,分流管网4的上端口能够弹性变形紧配合轴套固定在
盖体20外壁,分流管网4下端的管壁上圆周阵列均布若干个导流孔41,分流管网4还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的下开缝42,下开缝42从分流管网4的下表面向上垂直延伸至圆周壁中间,下开缝42和外凸棱22 的圆周阵列相同且插接配合,外凸棱22紧配合嵌套在下开缝42上端,水平流经导流孔41、下开缝42流向外侧低真空区,粉尘分别在阻流面21、分流管网4的管壁受阻向下沉降。
[0030]该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设置阻流面21以及橡胶材质的风流管网4,其中阻流面21从垂直流转化为水平流,大大降低气流速度,分流管网4的径向阻挡筛分,获得良好的阻流沉降效果;其有益效果是:其一,二次阻流沉降,实现了大量轻质物料与粉尘的沉降分离,避免了空气的粉尘污染,且有效回收有价值粉尘,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其二,球面状的阻流面21,能够使得各个方向气流均匀,避免气流局部集中,出现偏载失压现象,能够全方位利用并保护分流管网4;其三,分流管网4采用橡胶圆管,即能够和盖体20简单紧固连接,而且能够快速更换,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低速混合气流的冲击,使用寿命长,同时适当的弹性变形,能够使得粘附粉尘脱离下降,避免阻塞;其四,外凸棱22和下开缝42进一步提高安装定位精度,并提高连接强度。
[0031]优选的,盖体20外壁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圆环23,分流管网4上端口和上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向盖(2)以及分流管网(4);所述上导向盖(2)包括圆柱状的盖体(20),所述盖体(20)下表面为球形曲面结构的阻流面(21),所述盖体(20)外壁下端圆周阵列若干个外凸棱(22),所述盖体(20)上表面中心设有上联端(24),所述上联端(24)可拆卸或一体连接在分离室的内壁,含尘气流垂直向上流动,经上方的所述阻流面(21)转向成向四周流动的水平流;所述分流管网(4)为弹性橡胶圆管,所述分流管网(4)的上端口能够弹性变形紧配合轴套固定在所述盖体(20)外壁,所述分流管网(4)下端的管壁上圆周阵列均布若干个导流孔(41),所述分流管网(4)还设有若干个圆周阵列的下开缝(42),所述下开缝(42)从所述分流管网(4)的下表面向上垂直延伸至圆周壁中间,所述下开缝(42)和所述外凸棱(22)的圆周阵列相同且插接配合,所述外凸棱(22)紧配合嵌套在所述下开缝(42)上端,水平流经所述导流孔(41)、所述下开缝(42)流向外侧低真空区,粉尘分别在所述阻流面(21)、所述分流管网(4)的管壁受阻向下沉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外壁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上圆环(23),所述分流管网(4)上端口和所述上圆环(23)紧配合轴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降分离器的阻流降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网(4)的上端口和所述上圆环(23)外壁轴套后,均匀加热所述上圆环(23)的内壁,所述分流管网(4)的上端口和所述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锡锋袁东山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