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处理三阀门换热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对在前的申请进行的进一步的改进,将其应用到换热器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除垢,在青岛科技大学研发的基础上(申请号2019101874848)将其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新的专利技术。
[0003]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能耗,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虽然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压焊板式换热器等)、热管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仍占据产量和用量的统治地位,据相关统计,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仍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左右。
[0004]管壳式换热器结垢后,采取常规的蒸汽清扫、反冲洗等方式对换热器进行清洗,生产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将换热器的封头拆卸下来,采用物理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处理三阀门换热器的方法,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部件、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所述换热部件设置在壳体中,换热部件固定连接在前管板、后管板上;所述的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均设置在壳体上;壳程流体从壳程入口接管进入,经过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从壳程出口接管出去;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穿过左侧管设置,第二换热管穿过中心管设置,第三换热管穿过右侧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分别流过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入口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和控制器数据连接;其特征在于,左侧管、中心管、右侧管内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左侧管、中心和管右侧管内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时间顺序提取左侧管、右侧管和中心管的温度数据,通过相邻的时间段的温度数据的比较,获取其温度差或者温度差变化的累计,所述控制器连接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与客户端连接,其中控制器将温度差或者温度差变化的累计数据传递给云端服务器,然后通过云端服务器传送给客户端,所述客户端是手机,所述手机安装APP程序,用户可以在客户端选择自动控制或手工控制的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控制客户选择的工作模式来控制换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手工控制的工作模式下,用户根据客户端得到温度差或者温度差变化的累计数据,在客户端手工输入控制信号,然后通过云端服务器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按照客户端输入的信号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自动控制的工作模式下,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差或者温度差变化的累计来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