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0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其包括试剂盘、设置在试剂盘上的加液池、位于加液池顶面上的加液口以及与加液池连通的流道,加液池内且位于加液口与流道之间的空间体积大于液体的加入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在加液口与流道之间设计一个较大的空间,在加液时,液体体积小于加液口与流道之间空间的容积,试剂盘旋转时在加液口内产生的压缩气体可通过流道与加液口之间的剩余空间排出,防止溅出液体。防止溅出液体。防止溅出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试剂盘作为现代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利用试剂盘可以将加入的液态样品分为多份,且可以利用特定的流道结构可以实现样品定量等多种功能。但是在目前的试剂盘流道结构中,加入液态样品后,在离心移动时,有空气被压缩,气体会向离心轴方向移动,可能会造成加液口溅液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防止在加液口处溅出液体。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其包括试剂盘、设置在试剂盘上的加液池、位于加液池顶面上的加液口以及与加液池连通的流道,加液池内且位于加液口与流道之间的空间体积大于液体的加入量。
[0005]进一步的,所述流道与加液池的侧壁并且位于顶部位置连通,所述流道位于加液池沿旋转方向尾部的一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液池的顶部与试剂盘固定,加液口位于试剂盘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液口位于靠近加液池运动方向前端。
[0008]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本技术利用在加液口与流道之间设计一个较大的空间,在加液时,液体体积小于加液口与流道之间空间的容积,试剂盘旋转时在加液口内产生的压缩气体可通过流道与加液口之间的剩余空间排出,防止溅出液体。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可以绕其中心旋转的试剂盘1、设置在试剂盘1上的加液池2、位于加液池2顶部的加液口3以及与加液池2连通的流道4。在加液池2内,并且位于加液口3与流道4之间的容积为V1,液体的加入量V0≤V1。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试剂盘1的旋转方向为基准,旋转前方的前侧,旋转的后方为后侧。以图2给出的实施例来说,试剂盘1顺时针旋转,此时试剂盘1的左侧为前,其右侧为后。流道4位于加液池2的后侧顶部位置,并与加液池2连通。流道4的另一端连通其他功能液池或通道,以便于加液池2内液体的下一步流转,但是本专利只是对加液池2的溅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至于流道4另一端连通何种结构,并不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
问题,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加液池2的顶部与试剂盘1固定,加液口3位于试剂盘1上,加液口3靠近加液池2的前端位置。
[0014]试剂盘1、设置在试剂盘2上的加液池2、位于加液池2顶面上的加液口3以及与加液池2连通的流道4,加液池2内且位于加液口3与流道4之间的空间体积大于液体的加入量。
[0015]本技术不限定孔的形状,在使用时,从加液口加入液体,液体受重力及加入时的推力作用,会沉在加液池2的底部。试剂盘1顺旋转,加入的液体受离心力作用会逐渐在加液口3右侧的加液池空间内聚集,直至可以从流道4内排出,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加液容积小于位于加液口右侧的加液池容积,因试剂盘旋转而在加液池2内产生的压缩气体可以通过流道与加液口之间的剩余空间排出,有效防止溅出。
[001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试剂盘(1)、设置在试剂盘(1)上的加液池(2)、位于加液池(2)顶面上的加液口(3)以及与加液池(2)连通的流道(4),加液池(2)内且位于加液口(3)与流道(4)之间的空间体积大于液体的加入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液池防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4)与加液池(2)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书顺陈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