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99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输入端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转向传送机构;第二转向传送机构由多个蜂巢传送模块和若干个补充模块拼接组合而成,所述第二转向传送机构周围设置有多个作为装置输出端的第三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均与第二转向传送机构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传送装置上物品的360度任意方向传送,提高了分拣传送系统的传送效率;转向传送机构的面积可自由控制,可以适应不同分拣需求场景下的分拣方案;保证了传送物品的安全,大大降低物品传送过程中的货损程度;机械部件之间的内部摩擦非常小,属于能源友好型设备。属于能源友好型设备。属于能源友好型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分拣与传送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了一种新趋势。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递业分拣量急剧上升,为大幅提升快递系统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应重点考虑快递自动分拣环节和传送环节的效率。
[0003]目前物流系统中多采用的是单向传送单元实现货物的传送,常用的有皮带、链条、滚轮形式的传送带。物流系统中传送不同流向的货物时,会采用多条不同方向的传送带进行传送。货物随一条传送带运动,在需要转移到其他传送带上时较为不便,影响货物传送效率。现在快递分拣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交叉带式、刮板式、翻盘式分拣设备,这些设备对运输物品的类型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分拣传送过程中会对货物货及外包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大企业使用的仓储机器人多采用特殊地标、磁条或激光导航,一旦导航装置出现故障,就可能影响机器人正常工作,造成区域堵塞和撞车。
[0004]现在物流仓库的物料分拣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中心对分拣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分拣精准度、货损程度、灵活性等有着更高要求。现有的运动方向单一的驱动轮及转动方向固定的传送带不能满足物品多方向传送的要求。本专利通过多角度的统筹规划实现物流分拣设备的升级,不但做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分拣和传送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还解决了分拣过程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多物品360度全方向传送、难以适应不同分拣需求场景下的分拣方案和分拣过程柔性差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输入端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转向传送机构;第二转向传送机构由多个蜂巢传送模块和若干个补充模块拼接组合而成,所述第二转向传送机构周围设置有多个作为装置输出端的第三传送带。
[0007]第一传送带、第三传送带均与第二转向传送机构垂直连接。
[0008]第一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均为滚轮式传送带。
[0009]第一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的始末两端均存有光电传感器,第一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上均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光电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
[0010]蜂巢传送模块包含一个正六边形面板;正六边形面板的周围均匀设置有三组导向带,三组导向带中心点与正六边形面板的中心重合,所述导向带凸出于正六边形面板的上
表面;每组导向带由两个驱动轮和尼龙材料的皮带式传送带组成,每个驱动轮靠近正六边形面板中心的一侧的下方设置一个拥有共振抑制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作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行星齿轮式减速器的输入端,行星齿轮式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装置与驱动轮连接,驱动电机和行星齿轮式减速器均设置有六个,两两一组,六个共分为三组。
[0011]正六边形面板边缘处向下延伸设置有与正六边形面板垂直的侧板;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与正六边形面板等大的底座、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底板和若干固定于支撑底板之上的用于支撑正六边形面板的支撑柱;正六边形面板上对应每一导向带的位置开设有一长方孔以使导向带的顶部凸出于正六边形面板上,任意两相邻长方孔较近端连线的中点处有便于蜂巢传送模块抓取的方形凹槽,均匀环绕正六边形面板的中心分布。
[0012]正六边形面板中心位置处开设一圆孔,圆孔的下方设置有直径小于圆孔直径的万向球,以使万向球的顶部凸出于正六边形面板上且凸出部分最高点与导向带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万向球下方设置有滚珠套环,与内嵌在滚珠套环上的实心滚珠接触;滚珠套环的正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有半球状容置空间的支撑壳体。
[0013]底座与支撑底板之间设置有检测正六边形面板上是否有物体存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有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机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每组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正六边形面板上设置有蜂鸣器和LED灯的警报器,蜂鸣器和LED灯的警报器连接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
[0014]补充模块包括等腰三角形补充模块和等腰梯形补充模块,等腰三角形补充模块的腰长、等腰梯形补充模块的腰长和上底边长度与蜂巢传送模块的边长相等,且等腰三角形补充模块和等腰梯形补充模块的中心位置上都内嵌一万向球,万向球凸出部分的最高点与蜂巢传送模块内导向带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5]蜂巢传送模块上方设置有蜂巢单元夹取装置,蜂巢单元夹取装置包括握柄,握柄的下方设置有三个夹取臂,夹取臂的末端与方形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提供输送装置由多个蜂巢传送模块拼接组合而成,通过控制蜂巢传送模块上三个导向带运动速度的线性组合来控制物品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对传送装置上物品的360度任意方向传送。
[0018]由于设置了蜂巢传送模块,使物品可以转向传送机构上360度全方位自由移动,便于将物品在当前传动带上转移至另一条不同方向传送的传送带,提高了分拣传送系统的传送效率。
[0019]蜂巢传送模块受独立的控制器控制,因此转向传送机构内蜂巢传送模块的设立是灵活的,转向传送机构的面积可自由控制,可以适应不同分拣需求场景下的分拣方案。
[0020]物品传送方向和速度由蜂巢传送模块上三个导向带运动速度线性组合所控制,物品在换向和变速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保证了传送物品的安全,大大降低物品传送过程中的货损程度。
[0021]整个智能传送设备节能高效,只有在与物品短暂接触的时候才会运作耗能,机械部件之间的内部摩擦非常小,属于能源友好型设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2是蜂巢传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蜂巢传送模块的剖视图;
[0025]图4是蜂巢传送模块夹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第一传送带;11.光电传感器;20.第二转向传送机构; 21.蜂巢传送模块;210.正六边形面板;2100.方凹槽;2101.圆孔; 2102.长方孔;2103.侧板;211.导向带;2110.驱动轮;2111.皮带式传送带;212.警报器;213.支撑壳体;214.滚珠套环;2140.实心滚珠;215.驱动电机;216.支撑柱;217.支撑底板;218.压力传感器;219.底座;22.补充模块;221.等腰三角形补充模块;222.等腰梯形补充模块;223.万向球;30.第三传送带;40.蜂巢传送模块夹取装置;400.握柄;401.夹取臂;50.物品;a为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b为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技术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装置输入端的第一传送带(10);第一传送带(10)的末端连接有第二转向传送机构(20);第二转向传送机构(20)由多个蜂巢传送模块(21)和若干个补充模块(22)拼接组合而成,所述第二转向传送机构(20)周围设置有多个作为装置输出端的第三传送带(30);所述蜂巢传送模块(21)包含一个正六边形面板(210);正六边形面板(210)的中心周围均匀设置有三组导向带(211),三组导向带(211)中心点与正六边形面板(210)的中心重合,所述导向带(211)凸出于正六边形面板(210)的上表面;每组导向带(211)由两个驱动轮(2110)和尼龙材料的皮带式传送带(2111)组成,每个驱动轮(2110)靠近正六边形面板(210)中心的一侧的下方设置一个拥有共振抑制功能的交流伺服电机作为驱动电机(215),驱动电机(215)连接有行星齿轮式减速器的输入端,行星齿轮式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装置与驱动轮(2110)连接,驱动电机(215)和行星齿轮式减速器均设置有六个,两两一组,六个共分为三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0)、第三传送带(30)均与第二转向传送机构(20)垂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0)和第三传送带(30)均为滚轮式传送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0)和第三传送带(30)的始末两端均存有光电传感器(11),第一传送带(10)和第三传送带(30)上均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光电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11),控制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2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蜂巢传送模块为主体的智能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边形面板(210)边缘处向下延伸设置有与正六边形面板(210)垂直的侧板(2103);驱动电机(215)的下方设置有与正六边形面板(210)等大的底座(219)、底座(219)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底板(217)和若干固定于支撑底板(217)之上的用于支撑正六边形面板(210)的支撑柱(216);正六边形面板(2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孟俊熙曹洋杨莹郭瑞鸿张乐天宋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