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87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制冷系统和热源;制冷系统包括箱体侧部分、门体侧部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箱体侧部分安装于箱体,箱体侧部分具有压缩机;门体侧部分安装于门体,门体侧部分具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在箱体侧部分的两个部位处与箱体侧部分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热源配置成加热第一连接管的部分或全部管段。利用热源加热第一连接管,降低高/低压连接软管暴露在环境中部分的凝露风险。连接软管暴露在环境中部分的凝露风险。连接软管暴露在环境中部分的凝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冻冷藏储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门体上实现制冰功能的市场需求比较强烈。专利技术人发现,要在冰箱门体空间内实现制冷,常用方式是从冰箱箱体内的送冷风进入门体内,但该种方式的缺陷是门体内的空间与箱体内的空间食物串味,给用户带来极大烦恼。还存在从冰箱箱体送冷风给门体制冰空间的方式,除了导致门体制出的冰可能有冰箱内食材的味道,还常常需要从冷冻室蒸发器经过长长的风道送冷风进入门体(尤其是冷藏门体),送风阻力和冷量损失大(风道常埋藏于箱体保温层内),以致制冷效率低。例如,在冷藏室门体上制冰或者制冷水,或者在门体上设置独立的冷却间室时,现有技术(如LG)多通过设置联通箱体内某个蒸发器的风道来给门体提供冷量,但风道都较长,设置在箱体保温层内影响箱体保温效果,同时风道阻力较大,导致制冷效率较低。还存在另一种技术(如韩国大宇),把箱体内蒸发器的低温冷媒通过软管直接引到门体上,但是相应管路从箱体引出进入门体前,需要保温,导致管路很粗且占用空间,美观性大打折扣,同时难以保证不同冰箱该管路保温效果的一致性。还存在又一种技术(如美的),用柔性毛细管从箱体引冷媒进入门体,但在冰箱上,要想起到毛细管的节流作用,毛细管内径应该≤0.8mm,而该种内径的柔性毛细管,在开关门时管径容易变形,而毛细管内径的些许变化,会导致制冷性能出现偏差,一致性差;另外,5mm(外径)以内柔性管的内外径公差通常是
±
0.1mm,而毛细管在冰箱上起节流作用,是制冷系统四大件中的重要部件,其流量精度要求极高,
±
0.1mm内径误差,可以导致流量或性能有极大差异,难以实现量产,控制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冰箱门体制冰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冰箱,在不需要将门体与箱体之间的高压管路进行保温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凝露产生风险。
[000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和制冷系统,所述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其中,所述冰箱还包括能够释放热量进行加热的热源;
[0005]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箱体侧部分、门体侧部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箱体侧部分安装于所述箱体,所述箱体侧部分具有压缩机;所述门体侧部分安装于所述门体,所述门体侧部分具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
[0006]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箱体侧部分的两个部位处与所述箱体侧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以使所述箱体侧部分的冷媒经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入所述第一蒸发器吸热汽化,后经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返回所述箱体侧部分;
[0007]所述热源配置成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
[0008]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安装于所述门体;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门体内或所述制冰装置内,配置成向所述制冰装置提供冷量。
[0009]可选地,所述热源为电加热装置。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部分管段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热源配置成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处于所述箱体上的管段的部分或全部。
[0011]可选地,所述热源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口关闭前预设时间时对所述第一连接管进行加热。
[0012]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配置成检测所述冰箱所处环境的湿度,以根据所述湿度控制所述热源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
[0013]可选地,所述箱体侧部分还包括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管路连通,或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冷凝装置的出口连通。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或者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以及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毛细管的下游侧;
[0015]所述门体内具有保温层,所述毛细管设置于所述保温层内。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毛细管,所述门体侧部分还具有门体侧回气管,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门体侧回气管的进口连通,所述门体侧回气管与所述毛细管热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进口连通所述门体侧回气管的出口。
[0017]可选地,所述箱体侧部分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和制冷蒸发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口通过阀门装置受控地与所述冷凝装置的出口连通;
[0018]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和所述制冷蒸发装置的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0019]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阻碍冷媒向所述第一蒸发器流动的第一控制阀门;
[0020]所述制冷蒸发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蒸发器单独工作时阻碍所述制冷蒸发装置中的冷媒向所述压缩机流动的第二控制阀门;
[0021]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之间。
[0022]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中,因为利用热源加热第一连接管,降低高/低压连接软管暴露在环境中部分的凝露风险。尤其是防止第一连接管的进口突然切断而压缩机继续工作时,第一连接管中的冷媒会继续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进入第一蒸发器,第一连接管中的冷媒会蒸发并降温,第一连接管的箱体与门体之间的管段会比环温低几摄氏度(大约5℃),高温高湿环境下仍有凝露风险,热源加热可降低第一连接管上产生凝露的风险。利用热源加热后,第一连接管,尤其是第一软管处温度很接近环温甚至不会低于环境温度,几乎无凝露风险。门体制冷工作时,如制冰工作时,热源是否加热第一连接管都没凝露风险。
[0023]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管的进口关闭门体制冷前一定时间(如20s至120s,优选60S或30s等)就开启热源进行加热,效果最好。也可根据冰箱所述环境的湿度控制热源对第一连接管的加热。
[0024]进一步地,也可防止第二连接管凝露,或者可降低第一节流装置的毛细管与门体
侧回气管的换热长度。制冰系统工作时,由于第一连接管入口冷媒有过冷(低于冷凝温度,约低2~5℃),通过热源向第一连接管适当传热(控制第一连接管温度稍低于冷凝温度,如低1℃),第一连接管的出口温度提升,所以第一软管温度提升,这样第二软管温度也稍稍提升(比第一软管温度稍低,因为制冰毛细管是向制冰回气管传热的,制冰回气管出口温度低于制冰毛细管入口温度),第二软管凝露风险大大降低。或者因为第一连接管温度的提升,可以适当减少制冰毛细管与制冰回气管的换热长度,而仍不会让第二连接管,尤其是第二软管凝露,制冰毛细管与制冰回气管换热长度减少后,易于在门体内布设,因为门体保温层厚的地方有限,布设制冰毛细管与制冰回气管换热的地方有限。
[002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中因为具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门体上,第一节流装置具有毛细管,不会出现柔性毛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和制冷系统,所述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释放热量进行加热的热源;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箱体侧部分、门体侧部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箱体侧部分安装于所述箱体,所述箱体侧部分具有压缩机;所述门体侧部分安装于所述门体,所述门体侧部分具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箱体侧部分的两个部位处与所述箱体侧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以使所述箱体侧部分的冷媒经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入所述第一蒸发器吸热汽化,后经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返回所述箱体侧部分;所述热源配置成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部分或全部管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安装于所述门体;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门体内或所述制冰装置内,配置成向所述制冰装置提供冷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电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部分管段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热源配置成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处于所述箱体上的管段的部分或全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口关闭前预设时间时对所述第一连接管进行加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配置成检测所述冰箱所处环境的湿度,以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辉刘煜森房雯雯孙永升陶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