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61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包括:荷载监测模块、沉降监测模块和水平位移监测模块;所述荷载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建筑支架的最大变形单元的立杆,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承受的荷载值;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安装于相对所述建筑支架静止的位置,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水平位移值;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变形单元围成的区域的中部或所述建筑支架侧面的墙体上,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沉降值,其中,最大变形单元为所述建筑支架承受最大荷载力下,变形程度最大的立杆组。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监测。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监测。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监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经常用到模板支撑脚手架及作业脚手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脚手架搭设不规范以及脚手架超荷载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脚手架超荷载使用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脚手架坍塌事故一旦发生,必将严重威胁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传统的脚手架监测方法主要为人工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脚手架是否变形做人工测量,受人工操作误差及测量仪器误差影响,精度较低,操作频次随意性较大,造成数值可参考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建筑支架的荷载值、水平位移值以及沉降值。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包括:荷载监测模块、沉降监测模块和水平位移监测模块;
[0005]所述荷载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建筑支架的最大变形单元的立杆,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承受的荷载值;
[0006]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安装于相对所述建筑支架静止的位置或所述建筑支架侧面的墙体上,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水平位移值;
[0007]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变形单元围成的区域的中部、所述建筑支架或所述建筑支架侧面的墙体上,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沉降值,
[0008]其中,最大变形单元为所述建筑支架承受最大荷载力时,变形程度最大的立杆组。
[000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最大变形单元的立杆承受建筑支架较多的荷载力,因此,将建筑支架安装在最大变形单元的立杆能够实时监测建筑支架的荷载值,将水平位移监测装置安装在相对于建筑支架静止的位置,当建筑支架发生位移时,水平位移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建筑支架的水平位移值,将沉降监测装置安装在建筑支架上或者侧面的墙体上,当建筑支架发生沉降值时,沉降监测装置能够快速监测到建筑支架的沉降值,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不同的监测模块安装在特定的位置,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测量,并且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建筑支架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值。
[0010]进一步地,所述荷载监测模块包括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
[00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荷载监测模块包括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出建筑支架承受的最大荷载代表值。
[0012]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支架为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所述最大变形单元包括:顶板跨中区域横向两排或竖向两排立杆组成的第一立杆组。
[00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最大变形单元基本都发生在顶板跨
中1/2区域内,在其范围内分别选横向两排或纵向两排组成典型受力单元。在确定最大变形单元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获取出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的各项最大参数值。
[0014]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支架为作业脚手架,所述最大变形单元包括:位于作业脚手架位于所述建筑的阳角处的第一外立杆、纵向上与所述第一外立杆相邻的第二外立杆、横向上与所述第一外立杆相邻的第三外立杆,分别与所述第二外立杆和所述第三外立杆相邻的第四外立杆组成的第二立杆组。
[00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受力分析,作业脚手架最大变形单元发生在建筑物外墙阳角处,将阳角处的外立杆,与阳角处外立杆纵横向相邻的一根立杆,以及与转角处外立杆对角的转角处内立杆组成最大变形单元,在确定出最大变形单元的情况下,通过布置各项监测模块,从而准确获取到作业脚手架的各项最大参数值。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组的立杆的底部。
[00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建筑支架为室内超限模板作业脚手架时,将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第一立杆组的立杆的底部能够测量处建筑支架承受的最大荷载值。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组中的立杆的底部。
[00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建筑支架为作业脚手架时,将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第二立杆组中的立杆的底部,能够测量出建筑支架理论上承受的最大荷载值。
[0020]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包括: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
[0021]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第三激光测距单元;
[0022]所述第一立杆组围成的区域的中部设置有一数据采集杆;所述数据采集杆的顶部与所述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顶部的水平拉杆处于同一水平面;
[0023]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所述第三激光测距单元设置在所述数据采集杆的顶部;
[0024]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发出的激光的方向为竖直方向;
[0025]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所述第三激光测距单元发出的激光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所述第三激光测距单元发出的激光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度。
[00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建筑支架为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在最大变形单元围成的区域的中部设置一数据采集杆,在数据采集杆上安装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第三激光测距单元,其中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以竖直方向布置,用于测量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的沉降值,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第三激光测距单元以水平方向布置,并且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第三激光测距单元发出的激光的方向呈90度,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和第二激光测距单元用于测量建筑支架的水平位移值。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准确测量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的水平位移值以及沉降值。
[0027]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包括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
[0028]所述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安装在所述作业脚手架侧面的墙体上,所述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对应的多个靶标安装在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杆组的外横杆上;或者,
[0029]所述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安装在所述外横杆上,所述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对应的多个靶标安装在所述作业脚手架侧面的墙体上。
[003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包括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多个第四
激光测距子单元安装在连接于第二立杆组的外横杆上,将靶标安装在侧面的墙体上,或者,多个第四激光测距子单元安装在作业脚手架侧面的墙体上,将靶标安装在外横杆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准确地测量出作业脚手架的水平位移值。
[0031]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包括多个第五激光测距子单元,所述多个第五激光测距子单元安装在所述作业脚手架侧面的墙体上;
[0032]若所述作业脚手架为型钢悬挑作业脚手架,所述多个第五激光测距子单元对应的靶标安装在所述型钢梁表面;
[0033]若所述作业脚手架为落地式作业脚手架,所述多个第五激光测距子单元对应的靶标安装在落实式脚手架底部基础地面上。
[003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型钢悬挑作业脚手架不是搭设在地面上的,是搭设在悬挑在建筑物外侧的型钢梁上,因此,将激第五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荷载监测模块、沉降监测模块和水平位移监测模块;所述荷载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建筑支架的最大变形单元的立杆,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承受的荷载值;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安装于相对所述建筑支架静止的位置,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水平位移值;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变形单元围成的区域的中部或所述建筑支架侧面的墙体上,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支架的沉降值,其中,最大变形单元为所述建筑支架承受最大荷载力时变形程度最大的立杆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载监测模块包括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支架为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所述最大变形单元包括:顶板跨中区域横向两排或竖向两排立杆组成的第一立杆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支架为作业脚手架,所述最大变形单元包括:所述作业脚手架位于所述建筑的阳角处的第一外立杆、纵向上与所述第一外立杆相邻的第二外立杆、横向上与所述第一外立杆相邻的第三外立杆,分别与所述第二外立杆和所述第三外立杆相邻的第四外立杆组成的第二立杆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杆组的立杆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荷载监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杆组的立杆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支架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监测模块包括: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所述水平位移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激光测距单元和第三激光测距单元;所述第一立杆组围成的区域的中部设置有一数据采集杆;所述数据采集杆的顶部与所述室内超限模板支撑脚手架顶部的水平拉杆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激光测距子单元、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奇段劲松王振豪路海龙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振东联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