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玮专利>正文

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40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和扒创机构,基座包括立柱,支撑杆与立柱正交设置,并且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于立柱上,另一端连接扒创机构;扒创机构包括环形安装轨道和至少两个扒创单元,环形安装轨道上环形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扒创单元包括夹持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正交设置,且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夹持部位于第二伸缩杆的末端。扒创单元将患者的创口区域扒开后呈现一个手术操作区域,并不会妨碍医生手术过程的进行,另外,其优势在于,当扒开患者手术创口面后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从而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减少辅助参与手术人员的数量。减少辅助参与手术人员的数量。减少辅助参与手术人员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中扒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普外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术中扒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西方医学中,临床手术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创口区域进行手术操作,然而术区的人体组织需要被扒开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目前,患者的创口通常是被护士等多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动扒开,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期保持相应的动作,对医护人员而言也是一种煎熬,而且创口被扒开的角度和范围,难以长期保持,极有可能对手术过程中的医生产生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不仅能够长期稳定的扒开患者创口,还能根据手术操作需要进行调整。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和扒创机构,所述基座包括立柱,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正交设置,并且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扒创机构;所述扒创机构包括环形安装轨道和至少两个扒创单元,所述环形安装轨道上环形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扒创单元包括夹持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正交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末端。
[0006]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包括C形壳体、芯轴和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对称设置于所述C形壳体的两端部,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芯轴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芯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分别与第一油站和第二油站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C形壳体的两末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两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端一端为具有夹持面的自由端,另一端设置有活塞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夹持部还包括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路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环形安装轨道还包括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口方向为所述环形安装轨道的径向,所述第二安装槽开口方向为所述环形安装轨道的轴向,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端部设置有卡接块、螺杆和螺母,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螺杆一体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端部与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
槽内,所述螺杆径向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
[0011]优选地,所述环形安装轨道包括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围成一闭合的环形,所述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的一端共同铰接在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公接部和母接部,用于卡接。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端部设置有调节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调节盘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铰接;所述第三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调节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底盘、第一限位桩、第二限位桩和调节套管,所述立柱一端与所述底盘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桩和所述第二限位桩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端部,所述调节套管套设于所述立柱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桩和所述第二限位桩之间,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管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调节套管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焊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管焊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术中扒创装置,扒创单元将患者的创口区域扒开后呈现一个手术操作区域,并不会妨碍医生手术过程的进行,另外,其优势在于,当扒开患者手术创口面后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从而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减少辅助参与手术人员的数量;而且本装置还可以通过对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患者创口扒开的角度和范围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术中扒创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扒创机构三维结构第一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夹持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扒创机构三维结构第二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术扒创单元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术中扒创装置俯视示意图。
[0024]图标:10、基座;11、底盘;12、第一限位桩;13、立柱;14、调节套管;15、支撑杆;16、加固杆;17、第二限位桩;20、扒创机构;200、环形安装轨道;201、第一环部;202、第二环部;210、第二安装槽;211、第一安装槽;212、母接部;213、公接部;22、扒创单元;221、第一伸缩杆;2211、螺母;2212、螺杆;2213、卡接块;222、第二伸缩杆;2222、芯轴;223、夹持部;2230、第一容置空间;2231、第一旁通管;2232、夹持端;22321、夹持面;22322、活塞;2233、第二容置空间;2234、C形壳体;2235、第一油路;2236、第二油路;2237、第二旁通管;2238、第一容置槽;2239、第二容置槽;23、第三伸缩杆;24、安装座;25、第一连杆;26、调节盘;27、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杆和扒创机构,所述基座包括立柱,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正交设置,并且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扒创机构;所述扒创机构包括环形安装轨道和至少两个扒创单元,所述环形安装轨道上环形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扒创单元包括夹持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正交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C形壳体、芯轴和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对称设置于所述C形壳体的两端部,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芯轴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芯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分别与第一油站和第二油站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壳体的两末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两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端一端为具有夹持面的自由端,另一端设置有活塞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扒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轨道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
申请(专利权)人:李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