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021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具体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残次苗选择,截干处理,套袋及摆放,定株去蘖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培育的闽楠苗木生长快速,苗干粗壮、挺直,木质化程度高,生长整齐,更具抗寒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废弃闽楠苗木资源的再利用,节约了育苗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育苗生产效益。提高了育苗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苗木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为樟科、楠属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优良观赏树种之一,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近些年来,闽楠人工造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各地均大规模地培育容器壮苗。然而,在苗圃经营中,虽然圃地苗木都是同样管理,同样培育,但总有一定比例的苗木因为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或因干旱、霜冻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变成了残次苗。
[0003]现有闽楠壮苗培育技术中,一种闽楠大苗壮苗培育方法(申请号:201910822247.4)公开了该方法由闽楠1年苗培育、2年苗培育和3年苗培育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且后一部分以前一部分为前提,在壮苗培育的各个阶段精心操作,保证培育出来的苗木优质、健壮。一种露地培育闽楠壮苗的方法(申请号:202010543270.2)公开了该方法包括圃地选择,整地做床,基质配方,选苗、套袋与摆放,填土埋袋,修剪,移苗断根,低温防冻等步骤。而利用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未见相关文献与专利报道。
[0004]由于现有技术缺乏,目前生产经营中这部分苗木未能得到很好利用,大多数当作“废品”被抛弃掉了,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乱费,也给苗木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着育苗生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残次苗不能很好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等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残次苗选择
[0009]选择不能留床继续培养的2~3年生闽楠等外苗;
[0010]步骤二,截干处理
[0011]将步骤一选择的闽楠残次苗,于春季叶芽萌发之前进行截干;
[0012]步骤三,套袋及摆放
[0013]去除残次苗的容器袋,剪断过长的主根,修整须根,将残次苗移植到装有培养基质的美植袋中;换袋完毕后,按苗木截干高度在苗床上分类摆放;
[0014]步骤四,定株去蘖
[0015]选择保留一枝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枝,去除其他的萌蘖,继续培养保留枝至成
苗。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截干的高度依据苗木规格而定,地径≤1cm截干高度为5cm,地径>1cm截干高度为10cm。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美植袋的规格为口径
×
高度=15cm
×
12cm。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培养基质配方为50%的山地壤土+30%有机肥+20%谷壳或木屑。
[0019]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为用秸秆、杂草、水草、枯藤烂叶和垃圾,加入粪水,经堆积、发酵、腐熟而成的农家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苗床分类摆放具体为苗木呈正三角形配置,袋间距离为半个容器袋宽,袋间空隙用田土填实至袋高的1/3,所述苗床为平床或低床。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继续培养保留枝至成苗,指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有新萌芽长出,需及时处理,以确保主枝能吸收丰富的营养和水分,生长健壮。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3]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培育的闽楠壮苗,由于残次苗为多年生苗木,根系较发达,其生长较为快速,而且苗干粗壮、挺直,木质化程度高,生长整齐,更具抗寒性。
[0024]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现了废弃闽楠苗木资源的再利用,节约了育苗成本,缩短了培育周期,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育苗生产效益,可在闽楠苗木生产与培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
[0027]1)残次苗选择:选择2~3年生闽楠容器苗销售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能留床继续培养的所有等外苗。
[0028]2)截干处理:选择地径≤1cm的残次苗,于春季叶芽萌发之前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5cm。
[0029]3)套袋及摆放:截干后,去除残次苗的容器袋,剪断过长的主根,修整基质四周多余的须根,然后将残次苗移植到装有培养基质的美植袋中,换袋完毕,将苗木摆放在苗床上。所述美植袋,其规格为口径
×
高度=15cm
×
12cm;所述培养基质,其配方为50%的山地壤土+30%有机肥+20%谷壳或木屑;所述苗床摆放为苗木呈正三角形配置,袋间距离为半个容器袋宽,袋间空隙用田土填实至袋高的1/3;所述苗床为平床或低床;所述有机肥为用秸秆、杂草、水草、枯藤烂叶、垃圾等,加入适量的粪水,经长时间的堆积、发酵、腐熟而成的农家肥。
[0030]4)抹芽去蘖:从众多的萌蘖中选留一枝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枝继续培养,其余萌枝一律抹除。在苗木后续培育过程中,一但发生萌芽,需及时处理,以确保培养枝能吸收丰富的营养和水分,生长健壮。
[0031]实施例2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
[0032]1)残次苗选择:选择2~3年生闽楠容器苗销售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能留床继续培养的所有等外苗。
[0033]2)截干处理:选择地径>1cm的残次苗,于春季叶芽萌发之前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10cm。
[0034]3)套袋及摆放:截干后,去除残次苗的容器袋,剪断过长的主根,修整基质四周多余的须根,然后将残次苗移植到装有培养基质的美植袋中,换袋完毕,将苗木摆放在苗床上。所述美植袋,其规格为口径
×
高度=15cm
×
12cm;所述培养基质,其配方为50%的山地壤土+30%有机肥+20%谷壳或木屑;所述苗床摆放为苗木呈正三角形配置,袋间距离为半个容器袋宽,袋间空隙用田土填实至袋高的1/3;所述苗床为平床或低床;所述有机肥为用秸秆、杂草、水草、枯藤烂叶、垃圾等,加入适量的粪水,经长时间堆积、发酵、腐熟而成的农家肥。
[0035]4)抹芽去蘖:从众多的萌蘖中选留一枝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枝继续培养,其余萌枝一律抹除。在苗木后续培育过程中,一但发生萌芽,需及时处理,以确保培养枝能吸收丰富的营养和水分,生长健壮。
[0036]实验例
[0037]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培育得到的闽楠苗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残次苗选择选择不能留床继续培养的2~3年生闽楠等外苗;步骤二,截干处理将步骤一选择的闽楠残次苗,于春季叶芽萌发之前进行截干;步骤三,套袋及摆放去除残次苗的容器袋,剪断过长的主根,修整须根,将残次苗移植到装有培养基质的美植袋中;换袋完毕后,按苗木截干高度在苗床上分类摆放;步骤四,定株去蘖选择保留一枝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枝,去除其他的萌蘖,继续培养保留枝至成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截干的高度依据苗木规格而定,地径≤1cm截干高度为5cm,地径>1cm截干高度为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美植袋的规格为口径
×
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兴曹晓平周卫荣伍艳芳周建荣黄宇潮陈慧周君郑报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