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963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包括灯体以及安装在灯体上的光栅,所述光栅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状的光孔,若干个所述光孔呈矩阵式排列设置,所述光栅上靠近灯体发光侧设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光栅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基座上的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呈筒状结构,所述光栅配合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光栅与安装口延伸的部分的齐平设置,安装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向灯体侧面伸出的安装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照射面积集中,垂直射出的光束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使得补光更加均匀,其结构新颖,安装合理,聚光效果明显,使用安全方便,修正光线的不足,有助于推动补光灯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补光灯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补光灯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是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

技术介绍

[0002]补光灯一般用来提高对象正面的光线不足而使用的一种光线补足的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灯光照射使用,如户外广告牌、车辆检测、人脸识别等。传统的补光灯通常是在电路板 中间位置装一只灯管,这样既照射不均匀,同时又会使中央位置发热无法迅速散除,造成了灯管的使用寿命短。而后来LED的发展使其提升了补光灯的照射效果与使用寿命,现有的LED补光灯是采用多颗的小功率灯珠组合到成一个发光板,安装在补光灯的外壳内以进行补光,这种灯具投射出来的光斑较散,虽然经过透镜聚光,但是在光斑周围还是有比较大的眩光,会影响周边的行人或车辆,容易引起人体不适,严重的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急需对现有LED补光灯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装便捷,能够精准投射光源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该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包括灯体以及安装在灯体上的光栅,所述光栅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状的光孔,若干个所述光孔呈矩阵式排列设置,所述光栅上靠近灯体发光侧设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光栅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基座上的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呈筒状结构,所述光栅配合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光栅与安装口延伸的部分的齐平设置,安装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向灯体侧面伸出的安装挂件。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上位于安装口延伸侧设有连接安装口外围的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呈环形围绕式分布在安装口周围。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置于安装基座的中部,所述安装基座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边,多个所述加强板置于安装边上等间距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直角金属材质,所述加强板上的两个直角面分别连接安装基座与安装口。
[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上位于灯体连接侧的边缘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配合灯体固定连接使用。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基座两侧的安装挂件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挂件上设有与灯体连接的安装孔。
[0011]优选地,所述安装口为近安装基座端向远离伸出端收紧设置,安装口呈下大上小的开口过渡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通过在灯体上设置带有方形状光孔的光栅,在利用该LED 灯进行补光时,照射面积更加集中,垂直射出的光束避免了对周
边环境造成光污染,由于是方形状的光孔,四个面照射的光束面积是相同的,且光栅与安装口向外延伸设置,得到一定距离的照射光道,使得补光更加均匀,其结构新颖,安装合理,聚光效果明显,使用安全方便,修正光线的不足,有助于推动补光灯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光栅与安装基座的结构立体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光栅与安装基座的仰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光栅与安装基座一侧面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光栅与安装基座另一侧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2]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包括灯体1以及安装在灯体1上的光栅2,所述光栅2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状的光孔20,若干个所述光孔20呈矩阵式排列设置,所述光栅2上靠近灯体1发光侧设有安装基座3,所述安装基座3上设有用于放置光栅2的安装口30,所述安装基座3上的安装口30向灯体1外侧延伸呈筒状结构,所述光栅2配合安装口30向灯体外侧延伸,光栅2与安装口30延伸的部分的齐平设置,所述安装口30为近安装基座3端向远离伸出端收紧设置,安装口呈下大上小的开口过渡结构,安装基座3两侧分别设有向灯体侧面伸出的安装挂件31,所述安装基座3两侧的安装挂件31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挂件31上设有与灯体1连接的安装孔,利用螺丝将安装基座3固定在灯体1两侧的支架上,以保证在室外不会掉落,同时方便现有存量灯具加装光栅2,通过使用带方形状光孔20的光栅2,使LED发出的光束精准投射到需要补光的区域,不会影响周边行车或行人。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座3上位于安装口30延伸侧设有连接安装口30外围的多个加强板4,多个所述加强板4呈环形围绕式分布在安装口30周围,有效增加结构的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0024]进一步的,所述灯体1、安装基座3、安装口30均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口30置于安装基座3的中部,所述安装基座3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边,多个所述加强板4置于安装边上等间距设置,所述加强板4为直角金属材质,所述加强板4上的两个直角面分别连接安装基座3与安装口30,金属材质的加强板4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散热件使用。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座3上位于灯体1连接侧的边缘上设有卡扣32,所述卡扣32配合灯体1固定连接使用,所述安装基座3对应灯体1的每一边均设有不少于两个的卡扣32,减少使用螺栓结构的连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灯体1上设置带有方形状光孔20的光栅2,在利用该LED 灯进行补光时,照射面积更加集中,垂直射出的光束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由于是方形状的光孔20,四个面照射的光束面积是相同的,且光栅2与安装口30向外延伸设置,得到一定距离的照射光道,使得补光更加均匀,其结构新颖,安装合理,聚光效果明显,使用安全方便,修正光线的不足,有助于推动补光灯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包括灯体以及安装在灯体上的光栅,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上设有若干个方形状的光孔,若干个所述光孔呈矩阵式排列设置,所述光栅上靠近灯体发光侧设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光栅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基座上的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呈筒状结构,所述光栅配合安装口向灯体外侧延伸,光栅与安装口延伸的部分的齐平设置,安装基座两侧分别设有向灯体侧面伸出的安装挂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上位于安装口延伸侧设有连接安装口外围的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呈环形围绕式分布在安装口周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置于安装基座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平蒋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洲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