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电芯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电池模组及电芯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电芯的散热及加热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储能产品开发中最可行的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没有环境污染等优点,被称为绿色电池。
[0003]但是,锂离子电池存在工作温度范围。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以迅速达到工作温度。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电池本身及通路上的零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无法及时散热,会造成电池内部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超过阀值后会严重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与性能,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4]目前,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加热与散热方式主要是基于电池模组或电芯级别的,例如有PTC加热器、加热膜、加热板、冷媒直热等加热方式,以及自然冷却、液冷、风冷、相变冷却等散热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池的散热结构,其包括电池主体、安装框架和相变蓄能板,在安装框架底部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电化学构件,彼此并联连接;电芯壳体,构成为至少一侧开口的箱状,用于容纳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麦拉膜,以包覆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的方式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和所述电芯壳体之间;电芯盖板,将所述电芯壳体的至少一侧开口封闭,且具有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以及至少1个导热构件,用于对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进行加热或散热,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形成为扁平状,将所述电化学构件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以在所述Z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电芯壳体内,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分别具有大致平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多个侧面,所述至少1个导热构件由薄片状的导热材料加工而成,包括第一导热片和与所述第一导热片连接的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在所述麦拉膜上设置有供所述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穿过的狭缝,所述第一导热片以被夹持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化学构件之间的方式与所述电化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或所述下表面直接接触,所述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穿过所述麦拉膜上设置的所述狭缝后,隔着所述麦拉膜与多个所述电化学构件的所述多个侧面接触、并且与所述电芯壳体直接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构成,所述第一导热片构成为与所述电化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形状对应的平板状,所述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分别从所述第一导热片的、对应于所述电芯盖板的边缘以外的边缘朝向所述Z轴方向弯折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所述第二导热片具有多个,该多个第二导热片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剩余的一部分在所述Z轴方向上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在所述第一导热片的每个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导热片,并且在所述第一导热片的同一边缘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热片中的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Z轴方向上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在所述第一导热片的每个边缘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热片的宽度总和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片的该边缘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电化学构件是卷芯或叠片。7.如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述的电芯,所述第一导热片及/或所述至少1个第二导热片构成为丝网状或网孔状。8.如权利要求2
‑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当所述电化学构件为2个的情况下,所述导热构件为1个,并且该导热构件的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Z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电化学构件的厚度大致相同,当所述电化学构件大于2个的情况下,所述导热构件的个数比所述电化学构件的个数少1,并且各个所述导热构件的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Z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电化学构件的厚度的一半。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辉,倪尔福,罗来明,赵毓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