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927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内容:S1、若BS与UE建立数据承载DRB,则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S2、根据信道质量参考值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本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平衡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以有效节省网络资源,降低UE及基站的功耗。降低UE及基站的功耗。降低UE及基站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为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是GPRS/WCDMA/TD

SCDMA/LTE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协议。RLC在NR(New Radio,新空口)用户面协议中处于L2层,位于L2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层和MAC层之间,其负责将来自PDCP层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分割为适当大小的RL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并对错误接收的PDU进行重传处理,以及删除重复的PDU。每个RLC entity(RLC实体)由RRC配置,并且根据业务类型有三种数据传输模式:透传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RLC entity可配置为上述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模式。
[0003]TM模式是以透明的方式,不添加RLC报头,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以最短的时延传递到对端。主要适用于对时延敏感、不希望原始数据被分段、不需要下层保证数据包顺序到达的场景,其对应的逻辑信道有BCCH/PCCH/CCCH(广播控制信道/寻呼控制信道/公共控制信道),所以TM模式只用来传输系统信令、系统广播消息及寻呼消息等。
[0004]UM模式能够保证数据按序递交,并且能够对上层数据根据无线资源的带宽限制进行分段传输,但不支持ARQ纠错,能够以最短时延使数据包按序递交到对端实体。其对应的逻辑信道有DTCH(专用业务信道),用来传输用户面数据,主要适用于对时延敏感但是允许一定丢包率的业务,如VoNR(5G电话)等。
[0005]AM模式能够提供ARQ纠错功能为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正确的按序递交给对端。其对应的逻辑信道有DTCH/DCCH(专用控制信道),用来传输用户面数据,主要适用于对于时延不敏感但是对错误敏感的业务,如FTP等。尽管RLC层的AM数据传输模式能够处理噪声、不可预测的信道变化等引起的传输错误,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无差错传输是由基于MAC的HARQ协议来处理的。
[0006]核心网下发用于基站侧建立DRB(数据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基站侧基于核心网下发的QoS信息与UE建立DRB承载时,并配置RLC的数据传输模式。但是通常核心网侧往往不能区分出所有的业务类型,因为RLC层的传输模式与QoS强绑定,RLC的数据传输模式会根据核心网下发的QoS中包含的信息配置约定的数据传输模式,这样的配置方式不能根据网络状况进行合理调节,在网络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若配置为AM模式,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徒增UE与基站的功耗;相反在网络状况较差的环境下,不当的数据传输模式还会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平衡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以有效节省网络资源,降低UE及基站的功耗。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一: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0009]S1、若BS与UE建立数据承载DRB,则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
[0010]S2、根据信道质量参考值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
[0011]基础方案一的有益效果:核心网侧往往不能区分出所有的业务类型,因为RLC层的传输模式与QoS强绑定,RLC的数据传输模式会根据核心网下发的QoS中包含的信息配置约定的数据传输模式,核心网下发的QoS后,BS与UE会建立数据承载DRB,因此本方案在BS与UE建立数据承载DRB时,则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然后再根据信道质量参考值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信道质量参考值能实时反映了当前网络状况,网络状况良好时无需一定配置为AM模式,因为网络状况良好,即使发生丢包等事件,MAC层的HARQ快速重传也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正确性,对业务的影响也不大,以此根据当前网络状况进行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的动态配置,能平衡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而不是将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与QoS强绑定,从而有效节省网络资源,降低UE及基站的功耗。
[0012]进一步,所述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包括:
[0013]若获取BLER,则信道质量参考值等于BLER。
[0014]说明:BLER:误块率;
[0015]CQI:信道质量指示;
[0016]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0017]MCS:调制与编码策略;
[0018]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0019]PRB:资源块。
[0020]有意效果:在无线网络中,MAC层是按照块(Block)进行传输数据的,BLER是指出错的块在所有发送的块中所占的百分比,BLER会随着MCS调制阶数的变化而变化。若获取BLER,则信道质量参考值等于BLER,是因为无线网络中有一个信道质量指示——CQI,信道质量指示,CQI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UE对无线信道质量如SINR进行测量,给出了UE在解调一定组合(调制方式、目标编码速率和传输块大小)的PDSCH能满足0.1或0.00001的BLER时对应的索引值,UE上报CQI的目的是为了让系统侧根据无线状况选择合适的下行传输参数。特定BLER目标值要求下,UE测量每个PRB上接收功率以及干扰来获取SINR,并根据频谱效率需求,将SINR映射到相应的CQI,随后将CQI上报给gNB。其中信噪比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强度的比值,通常用分贝(dB)表示,SINR越大越好。MCS和CQI为映射关系,BLER也会随着CQI编码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信道的实际传输中BLER并不是一个定值,实际传输中获得BLER会反馈给CQI,CQI还会根据反馈回来的实际传输中的BLER和SINR调整编码方式,CQI中编码方式越高(QPSK<16QAM<64QAM),信道条件要求就越高,网络质量就越好,因此信道质量参考值等于BLER,此时的信道质量参考值能体现网络质量。
[0021]进一步,所述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还包括:
[0022]若获取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和BLER,则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和BLER加权计算信道质量参考值,其中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包括:SINR、RSRP、RSSI和RSRQ。
[0023]说明: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0024]RSSI:载波接收信号强度;
[0025]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0026]有意效果:在5G NR网络中UE通过对同步信号(SS)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获得SINR、RSRP、RSSI和RSRQ的数值。其中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强度(噪声和干扰)的比值,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S1、若BS与UE建立数据承载DRB,则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S2、根据信道质量参考值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包括:若获取BLER,则信道质量参考值等于BLER。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道质量参考值,还包括:若获取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和BLER,则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和BLER加权计算信道质量参考值,其中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包括:SINR、RSRP、RSSI和RSRQ。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和BLER加权计算信道质量参考值,包括:信道质量评估系数
×
权重A+(1

BLER)
×
权重B=信道质量参考值;其中信道质量评估系数根据无线信道质量相关参数进行自定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01、判断信道质量参考值是否符合预设范围,若是,则执行S202;若否,则执行S203;S202、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为UM模式;S203、配置RLC entity的传输模式为AM模式。6.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张继栋崔进进孙建华李江卫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