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895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包括连杆、气缸、油缸、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辊座、压紧辊、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气缸与第一安装座连接,且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油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且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辊座连接,压紧辊安装在辊座上;第二支架的一端与辊座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通过连杆和气缸的配合,在生产不同壁厚的铜管时,可以选用连杆或气缸为压紧辊提供压力,从而保证在生产超薄壁铜管时,铜管也不会轻易变形,导致产品报废,以及薄壁产品不会被压扁,且生产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管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倒立式盘拉机作为一种高速的金属管材拉拔设备,被应用在铜管、铝管、铜铝复合管、铜管及其它的小直径薄壁管的拉拔生产上,尤其在铜管加工中使用非常的广泛。
[0003]现有的倒立式盘拉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760456U的中国专利,其结构主要包括有支撑框架、主电机、主减速机、拉拔圆盘、压紧装置、拉拔模座总成、开卷机、收卷机和电器液压气动系统,其中压紧装置包括有压紧辊和油缸,被拉拔管材由开卷机放出,经过拉拔模座总成拉拔成型后,缠绕在拉拔圆盘上,主电机、主减速机驱动拉拔圆盘旋转给被拉拔管材提供拉拔力,若干组压紧装置中的压紧辊使拉拔管材紧贴在拉拔圆盘上,拉拔后的管材在拉拔圆盘上缠绕若干圈后落入收卷机用料筐内,从而完成管材完整的拉拔过程,实现减径、减壁的目的。
[0004]现在的空调制冷用内表光面紫铜管或内螺纹管的光面管坯的生产工艺绝大多数采用连铸连轧加后续的多道次盘卷拉拔(简称盘拉)工艺技术进行高效化生产。在其中的盘拉工序,倒立式盘管拉伸机是一种几乎标准化的加工设备。倒立式盘拉的拉伸加工原理属于铜管的冷拉拔范畴,可实现紫铜管经过合理的拉拔加工次数(即拉拔道次数),达到所需要的外径及壁厚尺寸。每一道次的拉拔加工按一定的金属加工率范围合理设计,宗旨是以最少的道次数将轧制预拉后的管坯拉拔成为所需的成品尺寸,且保证铜管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符合产品标准。每道次的盘拉加工模具通常由外部的拉伸模和内部的游动芯头组成。
[0005]铜管倒立式盘拉加工所需的拉拔力由拉拔模座总成提供,铜管拉拔所需的拉伸力由缠绕在拉拔圆盘上的铜管与拉拔圆盘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两者相等。铜管与拉拔圆盘之间的摩擦力与铜管表面受到的压力和铜管与拉拔圆盘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相关,倒立式盘拉机的压紧装置用于为铜管表面提供压力。现有的压紧装置由液压油缸提供压力,通过其中的压紧辊将一定圈数的铜管压靠在卷筒上以提供所需摩擦力。通常铜管从来自上道工序的管坯开始,首道次拉拔力及其所需压紧力最大,终末成品道次拉拔力及其压紧力通常最小,中间道次随着每道次拉伸外径的减小及壁厚的减薄,拉拔力及其压紧力逐渐减小,因此各道次拉伸时压紧辊系统的液压缸压力也需要相应调小。一般来说,铜管成品道次的外径范围是4

19mm,壁厚范围0.3

2.4mm,属于常规尺寸范围。这一类铜管的盘拉过程,压紧辊系统的液压压力调整范围可以匹配所有道次所需的压紧力,对铜管进行速度达到300

1000米/分的高速拉拔加工。
[0006]随着近年空调制冷行业对铜管提出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以及应用到电子元器件冷却用途的热管用铜管的薄壁轻量化特点,越来越多的超薄壁铜管的壁厚达到0.25mm以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冷散热用热管用途铜管的很多规格的壁厚达到了0.15mm以下,目前极端的已达到 0.08mm。超薄壁铜管的盘拉过程,出现接近成品道次的所需的压紧辊压紧力,已超出其液压系统所能调节控制的下限。
[0007]由于现有的压紧装置包括连杆、油缸、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辊座、压紧辊、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油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且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辊座连接,压紧辊安装在辊座上;第二支架的一端与辊座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压紧装置通过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安装在支撑框架上,连杆拉紧第一支架,油缸驱动辊座移动,使得压紧辊可以抵压在铜管表面,由于连杆与第一支架为刚性连接,使得压紧辊对铜管表面的压紧力不可改变,当需要生产超薄壁铜管时,容易使铜管变形,导致产品报废,及使得薄壁产品被压扁且椭圆度大,不能实现正常生产,即使勉强低速拉伸出来,后工序也很难进行外径的圆度纠正处理,通常会超出标准要求,或者因过于压扁椭圆,导致后工序进行带有内部拉伸芯头的衬拉加工时,芯头的尾部对压扁的铜管产生撑圆作用,芯头会局部摩擦铜管内壁,形成质量上不可接受的拉伸亮线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紧装置的压紧辊对铜管表面的压紧力不可改变,当需要生产超薄壁铜管时,容易使铜管变形,导致产品报废,及使得薄壁产品被压扁且椭圆度大,不能实现正常生产。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包括连杆、气缸、油缸、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辊座、压紧辊、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气缸与第一安装座连接,且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油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且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与辊座连接,压紧辊安装在辊座上;第二支架的一端与辊座连接;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
[0011]优选地,在第一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安装座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连接座连接。
[0012]优选地,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安装座连接,在第一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通过第四销轴与连接座连接。
[0013]优选地,气缸的缸径为φ50mm

φ150mm。
[0014]优选地,在第一支架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孔,油缸的缸体的头部置于安装槽里,且在缸体的头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转轴插装在安装孔里,使油缸与第一支架铰接;在油缸的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辊座铰接。
[0015]优选地,辊座包括侧板,在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板和下端板,压紧辊位于侧板的一侧,且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在侧板的侧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五销轴与第二铰接座铰接。
[0016]优选地,第二支架位于侧板的另一侧,第二支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且在第二支架的一端开设有一供第二活塞杆穿过的避空槽。
[0017]优选地,在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凹槽,第二支架的另一端置于该第一安装凹槽里;在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凹槽,在第一支架一端部设置有安装凸台,
该安装凸台置于第二安装凹槽中,第二安装座、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通过第六销轴相互铰接在一起。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0019]上述方案,通过连杆和气缸的配合,在生产正常壁厚的铜管时,往气缸输入的工作气压为零,连杆拉紧第一支架,使得压紧辊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在生产超薄壁铜管时,拆下连杆,由气缸拉紧第一支架,通过改变气杆的输入气压,从而改变气缸对第一支架的拉紧力,使得可改变压紧辊对铜管表面的压力,根据不同的壁厚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1)、气缸(2)、油缸(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辊座(6)、压紧辊(7)、第一安装座(8)和第二安装座(9);连杆(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8)可拆卸连接,连杆(1)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气缸(2)与第一安装座(8)连接,且气缸(2)的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支架(4)的一端连接;油缸(3)安装在第一支架(4)上,且油缸(3)的第二活塞杆与辊座(6)连接,压紧辊(7)安装在辊座(6)上;第二支架(5)的一端与辊座(6)连接;第一支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5)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安装座(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架(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10),连杆(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20)与第一安装座(8)连接,连杆(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30)与连接座(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21),第一铰接座(21)通过第三销轴(40)与第一安装座(8)连接,在第一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块(22),第一连接块(22)通过第四销轴(50)与连接座(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2)的缸径为φ50mm

φ1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倒立式盘拉机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架(4)上开设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保郭根枝张力林锡彬
申请(专利权)人:海亮奥托铜管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