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杞英专利>正文

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94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2
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瓶身,瓶身瓶口处安装有混合座,混合座与瓶身间通过连接座连接;所述的混合座包括上盖及设于其下方内部的导柱,导柱中空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底部覆盖安装有封盖,内容物装载于该容置腔与封盖之间,所述的封盖上端面向内凹进设置有卡槽,导柱其下端部伸入并卡置于该卡槽内,将封盖与混合座连接;所述的连接座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导柱伸入并突出该通孔,从而与封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混合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即可完成,操作难度低,即使是弱势群体小孩或是老人家都可轻松完成混合操作。3、密封性能好,可有效避免容置腔的内容物受潮。容置腔的内容物受潮。容置腔的内容物受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瓶,具体是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一些混合饮品,其在包装时是将两种原料分开包装的,在饮用时再将两者混合。通常的包装方式是将需要添加的混合物用小袋封装,而主要的液体储存在瓶子内,当需要饮用时,将小袋打开,将混合物加入到瓶子中,然后将两者混合,虽然此种操作方式成本低,制作简单,但是以上的混合操作麻烦,用户打开小袋时容易将混合物洒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有市面上为了解决以上弊端,部分厂家利用瓶盖的有限空间装载混合物,然后再利用塑料隔膜封黏在瓶盖的底部,将混合物与主要液体分隔。当需要混合饮品时,用户按压瓶盖,瓶盖内部的子盖对塑料隔膜进行刺破或割破,便可使得瓶盖内部的混合物落入瓶身内,从而达到自动混合冲泡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按压方式进行刺破或割破操作,用户需要很大的力气进行按压,对于弱势群体小孩或是老人家来说相对难度较大,且塑料隔膜与塑料瓶盖间的过盈配合使得相互间的密封性能较差,因此急需提出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简单,操作难度低,密封性能好的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
[0004]本技术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瓶身,瓶身瓶口处安装有混合座,混合座与瓶身间通过连接座连接;
[0005]所述的混合座包括上盖及设于其下方内部的导柱,导柱中空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底部覆盖安装有封盖,内容物装载于该容置腔与封盖之间,所述的封盖上端面向内凹进设置有卡槽,导柱其下端部伸入并卡置于该卡槽内,将封盖与混合座连接;所述的连接座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导柱伸入并突出该通孔,从而与封盖连接;
[0006]所述的连接座上端外柱面设有上外螺纹,上外螺纹与混合座的上盖内柱面设置的上内螺纹螺接,所述的连接座下端内柱面设有下内螺纹,下内螺纹与瓶身瓶口处的下外螺纹螺接,从而将混合座与瓶身连接固定。
[0007]所述的连接座包括上安装柱、下安装柱及其中部的连接柱,通孔贯穿该连接柱设置;所述的上安装柱外柱面向内凹进形成有上外螺纹,下安装柱内柱面向外突出形成有下内螺纹。
[0008]所述的连接柱与下安装柱间避空设置有下安装槽,下内螺纹位于该下安装槽的端面上,瓶身瓶口处的下外螺纹伸入该下安装槽内与下内螺纹螺接。
[0009]所述的上盖与导柱间避空设置有上安装槽,上外螺纹位于该上安装槽的端面上,上安装柱伸入该上安装槽内与上外螺纹螺接。
[0010]所述的通孔上方内柱面向外倾斜设置有导向斜面。
[0011]所述的上盖、导柱由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0012]所述的上安装柱、下安装柱及连接柱由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0013]所述的上盖与下安装柱间设置有上连接环,上连接环其上下端分别突出设置有凸台与上盖、下安装柱连接。
[0014]所述的导柱与封盖间设置有下连接环,下连接环其上下端分别突出设置有凸台与导柱、封盖连接。
[0015]所述的上盖外柱面、下安装柱的外柱面由其本体突出形成若干个防滑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有效提高包装瓶的生产效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2、混合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即可完成,操作难度低,即使是弱势群体小孩或是老人家都可轻松完成混合操作。3、密封性能好,可有效避免容置腔的内容物受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总装效果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包装瓶的结构装配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混合座、连接座、封盖的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瓶身1,瓶身1瓶口处安装有混合座2,混合座2与瓶身1间通过连接座3连接;
[0023]所述的混合座2包括上盖21及设于其下方内部的导柱22,导柱22中空形成有容置腔221,容置腔221底部覆盖安装有封盖4,内容物装载于该容置腔221与封盖4之间,所述的封盖4上端面向内凹进设置有卡槽41,导柱22其下端部伸入并卡置于该卡槽41内,将封盖4与混合座2连接;所述的连接座3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5,导柱22伸入并突出该通孔5,从而与封盖4连接;
[0024]所述的连接座3上端外柱面设有上外螺纹71,上外螺纹71与混合座2的上盖21内柱面设置的上内螺纹72螺接,所述的连接座3下端内柱面设有下内螺纹61,下内螺纹61与瓶身1瓶口处的下外螺纹62螺接,从而将混合座2与瓶身1连接固定。
[0025]所述的连接座3包括上安装柱31、下安装柱32及其中部的连接柱33,通孔5贯穿该连接柱33设置;所述的上安装柱31外柱面向内凹进形成有上外螺纹71,下安装柱32内柱面向外突出形成有下内螺纹61。
[0026]所述的连接柱33与下安装柱32间避空设置有下安装槽6,下内螺纹61位于该下安装槽6的端面上,瓶身1瓶口处的下外螺纹62伸入该下安装槽6内与下内螺纹61螺接。
[0027]所述的上盖21与导柱22间避空设置有上安装槽7,上外螺纹71位于该上安装槽7的端面上,上安装柱31伸入该上安装槽7内与上外螺纹71螺接。
[0028]所述的通孔5上方内柱面向外倾斜设置有导向斜面51。
[0029]所述的上盖21、导柱22由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0030]所述的上安装柱31、下安装柱32及连接柱33由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0031]所述的上盖21与下安装柱32间设置有上连接环,上连接环其上下端分别突出设置有凸台与上盖21、下安装柱32连接。
[0032]所述的导柱22与封盖4间设置有下连接环,下连接环其上下端分别突出设置有凸台与导柱22、封盖4连接。
[0033]所述的上盖21外柱面、下安装柱32的外柱面由其本体突出形成若干个防滑纹8。
[0034]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用户旋转混合座的上盖,上盖与连接座的下安装柱间的上连接环发生断裂,混合座与连接座间的连接解除。此时用户继续往上旋转上盖,混合座的导柱与封盖间的下连接环发生断裂,混合座与封盖间的连接解除,封盖掉入至瓶身内,导柱内部的容置腔与瓶身导通,容置腔内的内容物进入瓶身内与瓶身的内容物发生混合,实现混合的目的。
[0035]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座上端外柱面设有上外螺纹,上外螺纹与混合座的上盖内柱面设置的上内螺纹螺接,其下端内柱面设有下内螺纹,下内螺纹与瓶身瓶口处的下外螺纹螺接,利用连接座上下分别螺接混合座及瓶身,从而将混合座与瓶身连接固定。
[0036]与传统的混合包装瓶相比,用户不需要对包装瓶的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刺破或是割破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瓶身(1),瓶身(1)瓶口处安装有混合座(2),混合座(2)与瓶身(1)间通过连接座(3)连接;所述的混合座(2)包括上盖(21)及设于其下方内部的导柱(22),导柱(22)中空形成有容置腔(221),容置腔(221)底部覆盖安装有封盖(4),内容物装载于该容置腔(221)与封盖(4)之间,所述的封盖(4)上端面向内凹进设置有卡槽(41),导柱(22)其下端部伸入并卡置于该卡槽(41)内,将封盖(4)与混合座(2)连接;所述的连接座(3)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5),导柱(22)伸入并突出该通孔(5),从而与封盖(4)连接;所述的连接座(3)上端外柱面设有上外螺纹(71),上外螺纹(71)与混合座(2)的上盖(21)内柱面设置的上内螺纹(72)螺接,所述的连接座(3)下端内柱面设有下内螺纹(61),下内螺纹(61)与瓶身(1)瓶口处的下外螺纹(62)螺接,从而将混合座(2)与瓶身(1)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3)包括上安装柱(31)、下安装柱(32)及其中部的连接柱(33),通孔(5)贯穿该连接柱(33)设置;所述的上安装柱(31)外柱面向内凹进形成有上外螺纹(71),下安装柱(32)内柱面向外突出形成有下内螺纹(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液分离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33)与下安装柱(32)间避空设置有下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杞英
申请(专利权)人:黄杞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