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58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属于生物细胞培养领域。整体结构呈现“E”字形,主要结构包括底座、中层板、上层板、侧立板及其附属部件。中层板高度可调,加液管高度可调。高度可调的设计,方便了不同大小培养袋的使用。整体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即,将细胞悬液装入细胞培养袋时,会用到多种工具,进行多步骤操作,使得装袋过程繁琐,装液使用的耗材多数是一次性耗材,这样会增加耗费,浪费资源,并且增加污染的风险。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又能重复使用,节省时间,简化步骤,方便细胞培养液装入培养袋,可放入无菌操作台、生物安全柜使用,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细胞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无菌环境、适宜温度、合适气体环境、以及培养基等是细胞培养的必备环境与条件。由于细胞培养本身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从而获得大量细胞,所以,在细胞培养中,需要进行扩大培养,比如,由培养瓶培养扩大到培养袋培养时,经常会用到细胞培养袋,在将细胞悬浮液装入细胞培养袋的过程,目前普遍的方法,会用到多种工具,进行多步骤操作,这会使得装袋过程繁琐,并且增加污染的风险。而且,装液使用的耗材多数是一次性耗材,这样会增加耗费,浪费资源。
[0003]因此,研发一种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操作安全性、又能重复使用的细胞培养装袋装置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操作方便又减少污染风险的新型细胞装袋装置,实现了悬液装袋操作简单可靠、步骤简化、节约资源的目的。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由位于上部的加液系统、位于中部的培养袋固定系统、位于底部的底座组成,加液系统、培养袋固定系统、底座由位于一侧竖立的侧立板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呈现大写字母“E”字形。
[0007]加液系统、底座与侧立板为固定连接,培养袋固定系统与侧立板为滑动连接。
[0008]具体的,加液系统由水平放置的上层板、加液管构成,上层板的一侧与侧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层板开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圆孔,加液管竖直穿入上层板的圆孔中,上层板的顶面靠近圆孔边缘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栓固定块,两个螺栓固定块上均开有一个贯通的内螺纹孔,两个内螺纹孔的轴线成一直线且经过上层板圆孔的圆心,两个内螺纹孔中分别穿有一根第一顶紧螺栓,两个第一顶紧螺栓靠近上层板圆孔的一端分别旋转连接有一弧形夹持板,通过旋转第一顶紧螺栓使得两个弧形夹持板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以松开或夹紧穿入上层板圆孔中的加液管。
[0009]具体的,培养袋固定系统由中层板、弹片夹子、位移定位部件构成,中层板的一侧居中部位向内凹陷形成一条狭缝,中层板整体呈现“凹”字形,位移定位部件由一根横梁以及与横梁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成“匚”字形构成,横梁居中部位开有一螺纹孔且有一根第二顶紧螺栓穿入其中,横梁两端的连接杆与中层板狭缝正对的侧边两端部位垂直固定连接,中层板水平放置,中层板顶面狭缝两侧靠里部位以及靠外部位各固定设置有一对以狭缝所在竖直面为对称面对称的弹片夹子,弹片夹子底部与中层板连接端隔着狭缝距离,
弹片夹子顶部相互靠弹力向里互相挤压而紧挨。
[0010]具体的,底座为板状,水平放置,底座的一侧边与侧立板下端垂直固定连接。
[0011]具体的,侧立板为竖直设置的板,侧立板居中部位靠近两侧边位置开有两道水平贯通的沿竖直方向的竖缝。
[0012]具体的,弧形夹持板与第一顶紧螺栓的旋转连接具体结构为,弧形夹持板与第一顶紧螺栓连接部位向里凹陷形成一个开口小内部大的空腔,第一顶紧螺栓与弧形夹持板连接的一端头部膨大且膨大的头部处于弧形夹持板的空腔中能自由旋转而不能脱出。
[0013]具体的,中层板与侧立板的滑动连接通过培养袋固定系统的位移定位部件实现,具体结构为,位移定位部件的两根连接杆分别穿过侧立板的两条竖缝,位移定位部件的第二顶紧螺栓一端顶在侧立板的侧面上。
[0014]具体的,加液管主体部分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其下端部分逐渐变细为开口的倒圆锥体形成为加液管的漏液口。
[0015]本技术,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0016]第一步,固定加液管。将加液管竖直穿入上层板的圆孔中,使得加液管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层板的上面,下半部分位于上层板的下面,旋转调节圆孔两侧的第一顶紧螺栓使得两个弧形夹持板相互靠近达到夹紧并固定加液管的目的。
[0017]第二步,固定培养袋并调节中层板的高度。将培养袋由中层板的下方竖直向上穿过中层板的狭缝并挤入中层板上端面固定安装的弹片夹子中并被弹片夹子夹紧而悬挂在中层板的狭缝中,通过旋转调节第二顶紧螺栓使得位移定位部件与侧立板松开而能上下自由移动,根据培养袋导管的长度调整中层板的高度,使得培养袋导管的上端管口能套入且紧紧套入加液管的漏液口,最后通过旋转调节第二顶紧螺栓使得第二顶紧螺栓紧紧顶在侧立板的面上,使得中层板不能上下移动,从而达到固定中层板的目的。
[0018]第三步,加液。完成上述两步操作后,通过加液管上端的管口往加液管里加入细胞悬浮液,细胞悬浮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向下通过漏液口、经过培养袋导管流入培养袋中,达到细胞装袋的目的。
[0019]第四步,整理装置。通过上述三步操作完成细胞装袋后,取下培养袋,取下加液管,清洗加液管,收好该装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21](1)加液管稳固。加液系统的设置,使得加液管被稳固的夹持在上层板的孔中,避免了装袋过程中加液管因为液体的进入而左右晃动;
[0022](2)培养袋稳固。培养袋固定系统的设置,使得培养袋被稳固的夹持悬挂在中层板的狭缝中,避免了装袋过程中培养袋因为培养液的进入导致培养袋晃动使得培养袋从加液管底部脱落;
[0023](3)中层板高度可调。可以根据细胞培养袋大小调节中层板的高度,同时可以避免细胞培养袋因为培养液的增多,重量增加,造成培养袋脱落或者培养袋顶部损坏。一般情况下,前期往培养袋装液或者补液时,培养液量较小,将中层板高度调高,利用重力的因素,加速培养液流入培养袋中。随着后期装液量或者补液量增加,培养袋中重量增加,如果此时还是最开始的高度,则会因为重力牵扯而容易脱落或者损坏培养袋顶部,此时需要将中间层板的高度适当往下调节至合适高度,使培养袋底部接触到装置底座,依靠底座提供培养袋
支撑。
[0024](4)清洗、更换配件方便。细胞培养袋装液或者补液完成后,松开上层板第一顶紧螺栓,取下加液管,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也可以更换新的加液管,也可暂时用无菌的注射器外筒代替加液管,自由度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图2去掉培养袋后换角度观测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培养袋固定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

上层板,1
‑1‑
弧形夹持板,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位于上部的加液系统、位于中部的培养袋固定系统、位于底部的底座组成,加液系统、培养袋固定系统、底座由位于一侧竖立的侧立板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呈现大写字母“E”字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液系统、底座与侧立板为固定连接,培养袋固定系统与侧立板为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液系统由水平放置的上层板、加液管构成,上层板的一侧与侧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层板开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圆孔,加液管竖直穿入上层板的圆孔中,上层板的顶面靠近圆孔边缘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栓固定块,两个螺栓固定块上均开有一个贯通的内螺纹孔,两个内螺纹孔的轴线成一直线且经过上层板圆孔的圆心,两个内螺纹孔中分别穿有一根第一顶紧螺栓,两个第一顶紧螺栓靠近上层板圆孔的一端分别旋转连接有一弧形夹持板,通过旋转第一顶紧螺栓使得两个弧形夹持板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以松开或夹紧穿入上层板圆孔中的加液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往培养袋装入细胞培养液或培养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袋固定系统由中层板、弹片夹子、位移定位部件构成,中层板的一侧居中部位向内凹陷形成一条狭缝,中层板整体呈现“凹”字形,位移定位部件由一根横梁以及与横梁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成“匚”字形构成,横梁居中部位开有一螺纹孔且有一根第二顶紧螺栓穿入其中,横梁两端的连接杆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江兰王金鹏王媛媛董宁宁李建伟刘进平闫云霞刘荣汪璐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正一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