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58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包括预制衔接件,所述预制衔接件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将所述支撑柱分隔为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插装在第一管柱中,第二支撑柱插装在第二管柱中;第一支撑柱与第一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一管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与第二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二支撑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该对接模块在进行对接时无需焊接、螺接,不破坏原有结构的防锈防腐层,整个装配工序简洁,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管柱(立柱)之间进行对接,采用焊接、螺接的方式会对结构件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在施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装配速率较低。
[0003]以电梯井模块对接工序为例:电梯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井道模块(参照附图7)进行对接,电梯井模块主要由多根立柱(一般为四根立柱)以及连接固定在立柱之间的横梁、斜拉梁等构成,对接时上下相邻的电梯井模块中上下相邻的立柱需要进行固定装配,目前用于固定装配上下相邻的立柱的对接采用的方式是焊接、螺接,如中国专利:2017103846006(焊接)、2018109682644(螺接)2019102811598(专用对接件螺接),这些对接方式具有一定的技术缺陷:现场装配时会破坏节点位置的立柱原厂防锈层、固定装配效率较低、组件配件较多人工施工产生误差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包括预制衔接件,所述预制衔接件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将所述支撑柱分隔为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0007]所述预制衔接件分别与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柱固定连接,在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柱中,与第一支撑柱相连的管柱为第一管柱,与第二支撑柱相连的管柱为第二管柱;
[0008]第一支撑柱插装在第一管柱中,第二支撑柱插装在第二管柱中;
[0009]第一支撑柱与第一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一管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
[0010]第二支撑柱与第二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二管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第一支撑柱与第一管柱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粘结胶从而形成粘结胶层的第一填充腔,第二支撑柱与第二管柱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粘结胶从而形成粘结胶层的第二填充腔,第一管柱的下端与支撑座相抵接,第二管柱的上端与支撑座相抵接;第一填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条,第二填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条;
[0012]第一管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填充腔相通的用于向第一填充腔内注入粘结胶的孔道,第二管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填充腔相通的用于向第二填充腔内注入粘结胶的孔道。
[0013]优选的,所述孔道包括注胶孔和排气孔。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管柱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二管柱的中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第一支撑柱的外壁与第一管柱内壁之间的距离的限位块,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柱外壁与第二管柱内壁之间的距离的限位块;
[0016]连接时,第一支撑柱侧壁的限位块与第一管柱内侧壁相抵接,第二支撑柱侧壁的限位块与第二管柱的内侧壁相抵接。
[0017]优选的,位于第一管柱侧壁的注胶孔的位置与第一填充腔的底部位置相对应,位于第二管柱侧壁的注胶孔与第二填充腔的底部位置相对应;
[0018]位于第一管柱侧壁的排气孔的位置与第一填充腔的顶部位置相对应,位于第二管柱侧壁的排气孔位置与第二填充腔的顶部位置相对应;
[0019]所述注胶孔和排气孔分别设置有用于封堵的橡胶盖。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柱和第二管柱为方形管柱,所述支撑柱为方形支撑柱;
[0021]所述支撑座为方形支撑座,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支撑座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撑座的横截面的各边长与对应的管柱的横截面各边长相等。
[0022]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方形支撑柱,所述多个限位块分别与支撑柱的四个面相固定。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的宽度分别为4毫米。
[0024]优选的,位于第一填充腔内的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壁和位于第一填充腔内的第一管柱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拉毛层;
[0025]位于第二填充腔内的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和位于第二填充腔内的第二管柱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拉毛层。
[0026]本技术的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进行对接时无需焊接、螺接,不破坏原有结构的防锈防腐层,整个装配工序简洁,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限位块与支撑柱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本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座与支撑柱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0031]图5是本技术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预制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现有的电梯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在附图中,1预制衔接件、11支撑座、12支撑柱、121第一支撑柱、122第二支撑柱、2粘结胶层、3第一管柱、4第二管柱、51第一填充腔、52第二填充腔、6限位块、7孔道、71注胶孔、72排气孔、8密封胶条、b电梯轿厢、c轿厢门、d电梯井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衔接件,所述预制衔接件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将所述支撑柱分隔为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预制衔接件分别与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柱固定连接,在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柱中,与第一支撑柱相连的管柱为第一管柱,与第二支撑柱相连的管柱为第二管柱;第一支撑柱插装在第一管柱中,第二支撑柱插装在第二管柱中;第一支撑柱与第一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一管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与第二管柱之间设置有粘结胶层,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与第二管柱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粘结胶层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一管柱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粘结胶从而形成粘结胶层的第一填充腔,第二支撑柱与第二管柱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粘结胶从而形成粘结胶层的第二填充腔,第一管柱的下端与支撑座相抵接,第二管柱的上端与支撑座相抵接;第一填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条,第二填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条;第一管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填充腔相通的用于向第一填充腔内注入粘结胶的孔道,第二管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填充腔相通的用于向第二填充腔内注入粘结胶的孔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包括注胶孔和排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管柱的中部,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二管柱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刚性连接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蕊边建中陆恒付章建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犀利混凝土切割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