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26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弯曲臂、第二连接柱、第二弯曲臂和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一弯曲臂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右端,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侧面具有大凹弧面,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臂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柱内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一长孔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弯曲臂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曲臂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内开设有第三长孔,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下面设有加强肋。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转向节直拉杆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用寿命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转弯,转弯是通过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力并经转向器放大再传给转向摇臂,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最后传给轮毂从而实现转向,因此直拉杆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现有技术中的直拉杆强度较低,难以满足汽车长时间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汽车行驶要求的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0005]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包括:
[0006]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内开设有第一长孔;
[0007]第一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右端,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侧面具有大凹弧面;
[0008]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臂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柱内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一长孔的中轴线平行;
[0009]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二弯曲臂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右端,
[0010]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曲臂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内开设有第三长孔,所述第三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下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侧具有第一小弧面。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相对的两个加强肋,所述第一凹槽的侧面具有槽壁,所述槽壁和所述第一凹槽顶面之间设有槽底圆角。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侧壁和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大圆角,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弯曲臂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小圆角。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的底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
°
~6
°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
°
~5
°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曲臂的上面具有第二小弧面,所述第二弯曲臂的侧面具有第三小弧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结构简单,第一弯曲臂下面设有加强肋,能够提高直拉杆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了转向节的强度,从而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A向剖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的B向剖视图。
[0023]图4是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标记说明:第一弯曲臂10,大凹弧面11,第一凹槽12,第一小弧面121,加强肋122,倾斜面1221,槽壁123,槽底圆角124,大圆角13,侧壁14,小圆角15,第二弯曲臂20,第二小弧面21,第三小弧面22,第一连接柱30,第一长孔31,第二连接柱40,第二长孔41,第三连接柱50,第三长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考图1至图4,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包括第一连接柱30、第一弯曲臂10、第二连接柱40、第二弯曲臂20和第三连接柱50,所述第一连接柱30内开设有第一长孔31,所述第一弯曲臂10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0的右端,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侧面具有大凹弧面11,所述大凹弧面11和所述第二弯曲臂20、所述第二连接柱40均为圆滑过渡,这样能提高所述第一弯曲臂10和所述第一连接柱30侧面的强度,所述第二连接柱40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柱40内开设有第二长孔41,所述第二长孔41和所述第一长孔31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弯曲臂20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40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50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曲臂20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50内开设有第三长孔51,所述第三长孔51和所述第二长孔41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0027]如图2,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下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30的一侧具有第一小弧面121,所述第一小弧面121能增加所述第一弯曲臂10和所述第一连接柱30底部连接的强度。
[0028]如图3,所述第一凹槽12内设有相对的两个加强肋122,所述第一凹槽12的侧面具有槽壁123,所述槽壁123和所述第一凹槽12顶面之间设有槽底圆角124,所述加强肋122能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转向强度,所述槽底圆角124能够加强和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所述加强肋122连接性更好。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侧壁14和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大圆角13,所述侧壁14和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小圆角15,所述大圆角13和所述小圆角15能够增加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平滑性,使得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上面和侧面过渡更加顺畅。
[0030]如图4,所述加强肋122的底部具有倾斜面1221,所述倾斜面1221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

[0031]如图4,所述侧壁14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
°

[0032]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曲臂20的上面具有第二小弧面21,所述第二小弧面21与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上面平滑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弯曲臂10和所述第二弯曲臂2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所述第二弯曲臂20的侧面具有第三小弧面22,所述第三小弧面22和所述大凹弧面11、第二连接柱40平滑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连接柱40、第二弯曲臂20、第一弯曲臂1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整体的强度大大增加。
[003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柱(30),所述第一连接柱(30)内开设有第一长孔(31);第一弯曲臂(10);所述第一弯曲臂(10)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0)的右端,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侧面具有大凹弧面(11);第二连接柱(40),所述第二连接柱(40)连接在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柱(40)内开设有第二长孔(41),所述第二长孔(41)和所述第一长孔(31)的中轴线平行;第二弯曲臂(20),所述第二弯曲臂(20)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40)的右端,第三连接柱(50),所述第三连接柱(50)连接在所述第二弯曲臂(20)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柱(50)内开设有第三长孔(51),所述第三长孔(51)和所述第二长孔(41)的中轴线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臂(10)的下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30)的一侧具有第一小弧面(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转向节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山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曙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