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2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对绞构成缆芯,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PFA绝缘层,PFA绝缘层的厚度为内导体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内导体与PFA绝缘层之间间隙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屏蔽网状导体层和PVC外护套,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和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的厚度比为1:1至1:1.6。该电缆抗扭转特性更好,能够有效防止断线现象发生,减弱高频信号衰减,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耐久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电缆的用途是构成传递信息的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可按照敷设、运行条件、传输的频谱、电缆线芯结构、绝缘材料等方面来进行区分。由于传输技术、维护测试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信电缆逐渐走向细径化、轻质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阻抗特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应用现场的电磁噪声环境往往十分复杂,电磁噪声的辐射或传导(EMI)可能会严重干扰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电磁噪声传播的一类重要载体,就是产线设备中使用的各种电缆。它们中有些是噪声源,有些则是受扰对象。要对抗电气线路上的电磁噪声干扰,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使用带有屏蔽的线缆。然而,现场使用过程中,电缆在经受多次弯折及扭转后,容易发生断线、断芯现象,高频信号传送特性差,造成屏蔽效果不稳定,影响电气特性,不耐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在细径化制作的前提下,抗扭转特性更好,能够有效防止断线现象发生,减弱高频信号衰减,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耐久使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对绞构成缆芯,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包裹在所述内导体外部的PFA绝缘层,所述PFA绝缘层的厚度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内导体与所述PFA绝缘层之间间隙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屏蔽网状导体层和PVC外护套,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和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的厚度比为1:1至1:1.6。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的绞距为所述内导体外径的10至12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PFA绝缘层的厚度不超过0.45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PFA绝缘层的厚度为0.15mm至0.4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缆芯的绞距为所述绝缘线芯外径的10至15倍。
[0011]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厚度大于所述PFA绝缘层厚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厚度为0.5mm至0.8mm。
[0013]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
[0014]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采用的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5mm,编织密度为92%至95%。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内导体外部包覆设置三层互为层间分离的PFA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和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PFA绝缘层与发泡聚丙烯绝缘层之间为非粘接状态,发泡聚丙烯绝缘层比PFA绝缘层承受更大的拉伸力,能够有效减缓PFA 绝缘层承受的拉伸,进而提高电缆整体的耐扭转特性。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的抗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发泡聚丙烯绝缘层,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作为发泡聚丙烯绝缘层的补强结构绕包在发泡聚丙烯绝缘层上,经受长时间的弯曲、扭转能够对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形成有效的保护,防止绝缘层撕裂,从而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耐久性更好。
[0017]2.内导体与所述PFA绝缘层之间间隙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使得内导体的镀锡铜单丝之间获得充分的减摩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内导体在反复弯曲、扭转过程中的断线断芯现象,耐久使用性更好。
[0018]3.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采用铁粉填料与聚丙烯树脂复合形成的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聚丙烯树脂基层能够有助于减少屏蔽网状导体层的应力集中,降低扭矩力,提高抗扭转性,屏蔽网状导体层能够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或噪音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并且,通过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进一步吸收来自外部的噪音干扰并转化为热量,增强了抑制外部噪音干扰能力,提高噪音屏蔽特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绝缘线芯,2

内导体,3

PFA绝缘层,4

绝缘润滑硅脂,5

发泡聚丙烯绝缘层,6

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7

屏蔽网状导体层,8

PVC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包括两根绝缘线芯1对绞构成缆芯,优选的,所述缆芯的绞距为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的10至 15倍。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2和包裹在所述内导体2外部的PFA绝缘层3,所述PFA绝缘层3的厚度为所述内导体2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内导体2与所述PFA绝缘层3之间间隙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4。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为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优选的,所述内导体2的绞距为所述内导体2外径的10至12倍。所述PFA绝缘层3的厚度不超过0.45mm,优选的,所述PFA绝缘层3的厚度为0.15mm至0.4mm。
[0023]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屏蔽网状导体层7和PVC外护套8,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和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1:1至1:1.6。具体的说,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 厚度大于所述PFA绝缘层3厚度,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厚度为0.5mm 至0.8mm,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比如,所述PFA绝缘层3厚度、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和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的厚度分别为0.35mm、0.5mm 和0.65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7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优选的,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7采用的镀锡铜丝线径
为0.01mm至0.05mm,编织密度为92%至95%。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两根绝缘线芯(1)对绞构成缆芯,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2)和包裹在所述内导体(2)外部的PFA绝缘层(3),所述PFA绝缘层(3)的厚度为所述内导体(2)外径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内导体(2)与所述PFA绝缘层(3)之间间隙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4),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屏蔽网状导体层(7)和PVC外护套(8),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为铁粉聚丙烯复合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5)和所述铁粉聚丙烯树脂绝缘层(6)的厚度比为1:1至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2)为若干直径为0.02mm至0.05mm镀锡铜单丝束绞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扭转型2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千俊蔡长威刘书鑫黄建卫高旭皓王成旺王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