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0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第一电磁滑轨和第一电磁滑块,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磁滑轨,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底端的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分别与两个夹持臂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电磁滑轨和第一电磁滑块可将发动机缸体进行便捷输送,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设置有夹持结构,利用气缸、铰接杆和夹持臂的配合可对发动机缸盖进行便捷夹持和放开,利用第二电磁滑轨和第二电磁滑块可将夹持的缸盖高效输送,使得该装配线在使用时效率更高,在对缸盖进行装配时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缸盖安装在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制有冷却水套,缸盖下端面的冷却水孔与缸体的冷却水孔相通,利用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
[0003]在生产汽车时要对发动机缸盖进行装配,就会使用到专门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但现有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在对发动机缸盖进行装配时,不便将缸盖夹持进行移动,需要人工搬运缸盖,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发动机缸盖的装配效率,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利用第一电磁滑轨和第一电磁滑块可将发动机缸体进行便捷输送,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座、夹持臂、气缸和铰接杆,利用气缸、铰接杆和夹持臂的配合可对发动机缸盖进行便捷夹持和放开,利用第二电磁滑轨和第二电磁滑块可将夹持的缸盖高效输送,使得该装配线在使用时效率更高,在对缸盖进行装配时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腔体的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装配结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安装板、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顶板,利用第二液压缸、安装板、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顶板的配合,可提高在对发动机缸盖进行装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零件箱,可将一些装配时需要使用的零件放置进零件箱内部,便于取用,从而大大增加了该装配线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包括工作台、第一电磁滑轨和第一电磁滑块,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磁滑轨,所述第一电磁滑轨的外侧设有第一电磁滑块,两个所述第一电磁滑块上用于摆放发动机缸体,且通过第一电磁滑块的第一电磁滑轨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发动机缸体左右移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电磁滑轨,所述第二电磁滑轨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电磁滑块,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滑块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底端安装有用于夹持发动机缸盖的夹持结构,通过第二电磁滑轨和第二电磁滑块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夹持结构前后移动;
[0006]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座、夹持臂、气缸和铰接杆,所述安装座安装于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安装座的两侧铰接均有夹持臂,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底
端的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分别与两个夹持臂铰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有通槽,所述工作台的底端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设置于通槽的正下方,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提升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安装板,所述第二液压缸在腔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安装有同一块安装板。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主动齿轮、顶板、连接杆和从动齿轮,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的圆心处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面固定,所述顶板的底面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方与安装板上向下凹陷的环形槽适配且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杆在顶板的底面对称分布。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小于通槽的横截面,所述顶板呈圆形设计,所述顶板可在任意转动角度的情况下进行升降。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横截面小于从动齿轮的横截面,所述从动齿轮带动顶板旋转较为稳定缓慢。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利用第一电磁滑轨和第一电磁滑块可将发动机缸体进行便捷输送,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座、夹持臂、气缸和铰接杆,利用气缸、铰接杆和夹持臂的配合可对发动机缸盖进行便捷夹持和放开,利用第二电磁滑轨和第二电磁滑块可将夹持的缸盖高效输送,使得该装配线在使用时效率更高,在对缸盖进行装配时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4]2.本技术在腔体的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装配结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安装板、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顶板,利用第二液压缸、安装板、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顶板的配合,可提高在对发动机缸盖进行装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5]3.本技术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零件箱,可将一些装配时需要使用的零件放置进零件箱内部,便于取用,从而大大增加了该装配线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台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夹持结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工作台;2、第一电磁滑轨;3、第一电磁滑块;4、第一液压缸; 5、夹持结构;501、安装座;502、夹持臂;503、气缸;504、铰接杆;6、通槽; 7、腔体;8、装配结构;801、第二液压缸;802、安装板;803、伺服电机;804、主动齿轮;805、顶板;806、连接杆;807、从动齿轮;9、第二电磁滑轨;10、第二电磁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包括工作台1、第一电磁滑轨2和第一电磁滑块3,所述工作台1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磁滑轨2,所述第一电磁滑轨2的外侧设有第一电磁滑块 3,两个所述第一电磁滑块3上用于摆放发动机缸体,且通过第一电磁滑块3的第一电磁滑轨2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发动机缸体左右移动,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电磁滑轨9,所述第二电磁滑轨9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电磁滑块 10,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滑块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底端安装有用于夹持发动机缸盖的夹持结构5,通过第二电磁滑轨9和第二电磁滑块10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夹持结构5前后移动;
[0024]所述夹持结构5包括安装座501、夹持臂502、气缸503和铰接杆504,所述安装座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包括工作台(1)、第一电磁滑轨(2)和第一电磁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磁滑轨(2),所述第一电磁滑轨(2)的外侧设有第一电磁滑块(3),两个所述第一电磁滑块(3)上用于摆放发动机缸体,且通过第一电磁滑块(3)的第一电磁滑轨(2)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发动机缸体左右移动,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电磁滑轨(9),所述第二电磁滑轨(9)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电磁滑块(10),两个所述第二电磁滑块(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底端安装有用于夹持发动机缸盖的夹持结构(5),通过第二电磁滑轨(9)和第二电磁滑块(10)的相互作用以带动夹持结构(5)前后移动;所述夹持结构(5)包括安装座(501)、夹持臂(502)、气缸(503)和铰接杆(504),所述安装座(501)安装于第一液压缸(4)的输出端,所述安装座(501)的两侧铰接均有夹持臂(502),所述安装座(501)的底端安装有气缸(503),所述气缸(503)底端的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504),两个所述铰接杆(504)分别与两个夹持臂(502)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缸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中间位置处贯穿有通槽(6),所述工作台(1)的底端设置有腔体(7),所述腔体(7)设置于通槽(6)的正下方,所述腔体(7)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8),所述装配结构(8)包括提升组件和旋转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平王勇公彦马修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力马东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