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76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覆于显示面板上的用于折射光线的光栅透镜,光栅透镜包括数个平行排列的透镜柱,透镜柱与像素单元的列方向呈第一夹角放置;透镜柱包括第一折射机构和第二折射机构,第一折射机构和第二折射机构之间还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非折射区域;相邻两透镜柱之间也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非折射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串扰区域设置非折射区域,在不影响3D观看效果的同时,由于非折射区域的光线直射,从而在2D模式下非折射区域对应的像素能够同时被左右眼看到,减小2D模式下的图像缺失比例,从而在保证3D观看效果的前提下,提升2D模式下的观看效果。式下的观看效果。式下的观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裸眼3D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裸眼3D产品均以柱镜光栅技术为主,简单地说,实际是在显示屏上增加了一层特制的3D光学组件(如光学分光光栅等,由玻璃和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光学器件),利用光栅的分光作用以及人眼看世界的3D成像原理,将经排图处理的3D图像信息按预设规则有效地分离成左右视图,并在一定区域内分别让左右眼对应接收,最终在大脑中形成3D图像。
[0003]传统的柱镜光栅技术方案有两种,一种光栅与像素平行排列布局,这里称平置光栅技术,该技术对显示效果好,对LCD屏较为友好,不太兼容现在主流OLED展示屏,且对光栅的加工及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成本昂贵,推广困难,并不适合大面积商用。另一种则是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斜置光栅技术,该技术兼容性极好,可适应市面上所有主流显示屏,且加工及安装难度也较低,成本低廉,易推广,但要同时满足2D/3D两种显示效果的观看体验,依旧是目前行业的难题。
[0004]现有技术通常用调节光栅节距的大小对2D/3D显示效果进行优化,当扩大光栅节距时,在3D显示状态下,显示效果会明显提升,但由于折射区域增大,造成用户观看2D图像时,图像部分信息的缺失,严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当缩小光栅节距时,3D显示效果会下降,从而失去其商业价值。故该技术仅能优化其3D显示效果,并不能同时确保2D/3D两种显示效果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基于斜排光栅提供一种可同时改善2D和3D观看效果的裸眼3D显示模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覆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用于折射光线的光栅透镜,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数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透镜包括数个平行排列的透镜柱,所述透镜柱与像素单元的列方向呈第一夹角放置,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0008]所述透镜柱包括用于沿相反方向折射光线的第一折射机构和第二折射机构,所述第一折射机构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之间还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非折射区域;
[0009]相邻两所述透镜柱之间也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所述非折射区域。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机构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对称设置,且折射率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折射单元,所述第一折射单元上设有用于出射折射后光线的第一折射面;
[0012]所述第二折射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折射单元,所述第二折射单元上设有用于出射折射后光线的第二折射面;
[0013]所述第一折射面与所述第二折射面一一对称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单元和所述第二折射单元均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设置在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
[0015]或者,所述第一折射单元和所述第二折射单元均为类三棱柱,所述类三棱柱的截面为类直角三角形,与直角相对的斜边为弧形,所述第一折射面和所述第二折射面设置在所述类直角三角形的弧形斜边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机构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折射单元依次连续排列;
[0017]所述第二折射机构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射单元依次连续排列;
[0018]所述第一折射单元、所述第二折射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所述透镜柱的排列方向一致。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机构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折射面相互平行或曲率相同或曲率连续;
[0020]所述第二折射机构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射面相互平行或曲率相同或曲率连续。
[0021]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射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折射单元高度相同。
[0022]优选地,所述透镜柱为非连续透镜柱,所述第一折射机构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间隔设置,所述非折射区域为空白区域。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射机构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通过第一连接面连接为一体,所述非折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面;
[0024]所述第一连接面为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的直射平面,所述直射平面两端分别与第一折射单元和第二折射单元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光栅透镜为不连续透镜,相邻两所述透镜柱之间间隔设置;
[0026]或者,相邻所述透镜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面连接为一体,所述非折射区域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的直射平面。
[002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串扰区域设置非折射区域,在不影响3D观看效果的同时,由于非折射区域的光线直射,从而在2D模式下非折射区域对应的像素能够同时被左右眼看到,减小2D模式下图像被折射导致的缺失比例,从而在保证3D观看效果的前提下,提升2D模式下的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9]图1是本技术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与光栅透镜对应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第五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是本技术第六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是本技术第七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技术第八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是本技术第九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是本技术第十个实施例中光栅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是改进前的光栅、显示面板以及该改进前光栅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对应设置的示意图;
[0042]图14是改进后本技术提供的光栅、显示面板以及该改进后的光栅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对应设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参考图1,其可包括显示面板1以及覆于显示面板1上的用于折射光线的光栅透镜2,光栅透镜2用于对显示面板1显示的图像进行分光,通过光栅透镜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以及覆于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用于折射光线的光栅透镜(2),所述显示面板(1)具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数个像素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透镜(2)包括数个平行排列的透镜柱(20),所述透镜柱(20)与像素单元(10)的列方向呈第一夹角放置,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所述透镜柱(20)包括用于沿相反方向折射光线的第一折射机构(21)和第二折射机构(22),所述第一折射机构(21)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22)之间还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非折射区域(23);相邻两所述透镜柱(20)之间也设有用于直射光线的所述非折射区域(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机构(21)和所述第二折射机构(22)对称设置,且折射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机构(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折射单元(211),所述第一折射单元(211)上设有用于出射折射后光线的第一折射面(2111);所述第二折射机构(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折射单元(221),所述第二折射单元(221)上设有用于出射折射后光线的第二折射面(2211);所述第一折射面(2111)与所述第二折射面(2211)一一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斜排光栅的裸眼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单元(211)和所述第二折射单元(221)均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折射面(2111)和所述第二折射面(2211)设置在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或者,所述第一折射单元(211)和所述第二折射单元(221)均为类三棱柱,所述类三棱柱的截面为类直角三角形,与直角相对的斜边为弧形,所述第一折射面(2111)和所述第二折射面(2211)设置在所述类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体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