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增良专利>正文

一种蟑螂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71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蟑螂屋,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放置方便、灵活,灭杀效果好,安全、卫生、环保,可重复使用,能避免小动物或小朋友与毒饵或蟑螂的直接接触,保护小动物或小朋友的安全。朋友的安全。朋友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蟑螂屋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防疫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蟑螂屋。

技术介绍

[0002]蟑螂食性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喜欢出没在厨房,杂物房,箱子柜子和各种电器内,能传播疾病,污染食物,损坏设备,是令人头痛的卫生害虫。蟑螂有群居的习性,喜暗怕光,喜欢钻狭缝。
[000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灭杀蟑螂方法有蟑螂粘板和蟑螂屋等诱捕装置。蟑螂粘板通常为平面纸板,朝上一面涂布粘胶,设置诱饵。在蟑螂粘板上增加纸壳,形成一个阴暗的狭缝空间,就成了常见的蟑螂屋。
[0004]蟑螂粘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蟑螂粘板强度差,小动物或小朋友容易打开蟑螂粘板,直接接触到其中的毒诱饵或蟑螂。现有的蟑螂屋通常只能放置在平面的角落,无法放置在垂直或倾斜的立面上,放置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蟑螂屋通常是一次性的,使用完后即废弃掉,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蟑螂屋,该蟑螂屋放置方便、灵活,诱杀效果好,可重复使用,能避免小动物及小朋友直接接触毒饵或蟑螂,有效保护小动物及小朋友的安全。
[0006]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蟑螂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
[0008]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U形,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面相互平行,所述上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所述下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适配的卡舌。
[0009]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上嵌设有尖刺部。
[0010]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位于下壳体的中部,所述杯体的内腔为圆柱形。
[0011]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底部的外表面贴敷双面贴。
[0012]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顶端与上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cm。
[0013]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采用透明材质。
[0014]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0015]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7]本申请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卡扣连接,并在下壳体内表面上设置杯体,杯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环状陂面,在杯体内可以放置胶贴,在胶贴上放置诱饵,进行蟑螂的粘捕灭
杀;在下壳体的杯体外侧贴敷双面贴,可以依据不同环境,将蟑螂屋粘贴到所需位置,放置灵活,灭杀蟑螂效果好,可重复使用,卫生、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去除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去除下壳体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翻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示,1、上壳体;11、卡孔;12、通孔;2、下壳体;21、卡舌;3、杯体;31、尖刺部;4、环状陂面;5、双面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2所示,一种蟑螂屋,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扣连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合后形成蟑螂爬行通道;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1的杯体3,杯体3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2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4。
[0025]具体使用时,可先将上壳体1从下壳体2上取下,在杯体3的底部放置胶贴,并在胶贴上放置诱饵,再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扣连接起来,然后将蟑螂屋放置在蟑螂经常经过的地方;蟑螂闻到诱饵味道,进入蟑螂爬行通道,沿环状陂面爬至杯体3顶部,并进入到杯体3底部,最终被胶贴粘住,完成对蟑螂的灭杀。
[0026]在一实施例中,杯体3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图中未示出),盲孔上嵌设有竖直的尖刺部31,尖刺部31可以采用竹签或木签,在尖刺部31上插放毒诱饵,当毒杀蟑螂较多后,可对杯体3内的蟑螂进行清理,作为尖刺部31的竹签或木签为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可烧毁进行无害化处理;蟑螂屋可重复进行使用。
[0027]本实施例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为U形,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相对面相互平行,上壳体1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11,下壳体2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11适配的卡舌21。通过卡孔11与卡舌21的卡扣配合,方便打开或关闭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给杯体3的清理及胶贴和诱饵的放置提供了便利。
[0028]由于采用了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卡扣连接,使毒诱饵限定在杯体3内,家里的小动物或小朋友无法直接接触到毒饵,有效保护了小动物或小朋友的安全。
[0029]本实施例的杯体3位于下壳体2的中部,杯体3的内腔为圆柱形,这样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也更加美观。
[0030]如图4所示,杯体3底部的外表面贴敷双面贴5。通过双面贴5可以将蟑螂屋贴敷在蟑螂经常经过的地方,可以是平面、竖直面或斜面等不同位置,使蟑螂屋的放置更加方便灵活。
[0031]在一实施例中,杯体3顶端与上壳体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cm,如杯体3顶端与上壳体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7cm。这样可以满足蟑螂喜欢钻缝隙和怕光的习性,使蟑螂更愿意钻进入杯体3内,进行诱杀。
[0032]如图1、3所示,在上壳体1表面设有多个通孔12。通过设置通孔12可以使诱饵能够
散发出更浓的气味引诱蟑螂,吸引更多的蟑螂进入蟑螂屋并进行灭杀。
[0033]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采用塑料材质,其中,上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采用塑料材质可以提高蟑螂屋的使用寿命,能够对蟑螂屋进行重复使用。上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方便对蟑螂屋灭杀蟑螂的状态进行查看,当蟑螂屋里面灭杀的蟑螂较多时,可以透过上壳体1很方便的观察到,及时对蟑螂屋进行清理。
[003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蟑螂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U形,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面相互平行,所述上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所述下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适配的卡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增良
申请(专利权)人:赵增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