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60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新风部件、换热器和管道结构,壳体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设置在壳体内,新风部件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位于新风部件的上方,换热器和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管道结构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管道结构的出口和进风腔连通,以通过管道结构将新风部件中的新风输送至换热器。在该方案中,通过管道结构可将新风部件输入的新风输送到进风腔,然后新风和进风腔内从进风面板进入的风一起和换热器换热后输出。这样可将新风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即用户活动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新风利用率,提高了目标换热区域的空气清洁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现有空调一般为在密闭的空间内循环使用,导致室内的空气得不到换气,空气的混浊程度越来越多。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可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从而缓解室内的空气质量,因此新风功能对空调器的多样化至关重要。
[0003]由于室内空间较大,因此相对于室内空间空调器引入的新风量比较小,新风不易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进而造成引入的新风利用率不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以提高空调器的新风利用率,提高用户体验。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部件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新风部件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管道结构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以通过所述管道结构将所述新风部件中的新风输送至所述换热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总管、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其中,所述总管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的入口分别和所述总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分别和所述进风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总管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总管错开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总管和所述第二管段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出口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下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总管连通,所述第四管段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连通;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四管段和所述总管错开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总管和所述第四管段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第四管段的出口位于所述进风腔的下部。
[0011]进一步地,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和所述换热器错开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结构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上方,以阻挡从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吹出的新风。
[00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状换热部、弧形换热部和第二板状
换热部,所述第一板状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板状换热部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一板状换热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分管和所述第二板状换热部对应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管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新风部件、换热器和管道结构,壳体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设置在壳体内,新风部件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位于新风部件的上方,换热器和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管道结构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管道结构的出口和进风腔连通,以通过管道结构将新风部件中的新风输送至换热器和进风面板之间。在该方案中,通过管道结构可将新风部件输入的新风输送到进风腔,然后新风和进风腔内从进风面板进入的风一起和换热器换热后输出。这样可将新风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即用户活动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新风利用率,提高了目标换热区域的空气清洁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管道结构、支撑架和壳体的装配图;
[0019]图3示出了图2中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0021]图5示出了图2中的管道结构和支撑架的装配图;
[0022]图6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壳体;11、进风腔;20、新风部件;30、换热器;31、第一板状换热部;32、弧形换热部;33、第二板状换热部;40、管道结构;41、总管;42、第一分管;421、第一管段;422、第二管段;43、第二分管;431、第三管段;432、第四管段;44、阻挡件;5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部件20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30位于新风部件20的上方,换热器30和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11;管道结构40,管道结构40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管道结构40的出口和进风腔11连通,以通过管道结构40将新风部件20中的新风输送至换热器30。
[0027]在该方案中,通过管道结构40可将新风部件20输入的新风输送到进风腔11,然后新风和进风腔11内从进风面板进入的风和换热器30换热后输出。这样可将更多的新风输送到目标换热区域,即输送到用户活动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新风利用率,提高了目标换热区域的空气清洁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0028]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结构40包括总管41、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其中,总管41的入口和新风出口连通,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的入口分别和总管41的出口连通,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的出口分别和进风腔11连通。这样新风部件20吹出的新风分散到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中,从而使新风进入进风腔11的不同位置,便于与换热器30接触并换热。
[0029]具体地,第一分管4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421和第二管段422,第一管段421和总管41连通,第二管段422的出口和进风腔11连通;在水平投影上,第二管段422和总管41错开设置。这样可改变新风的流动方向,便于新风分散流动。
[0030]在本实施例中,总管41和第二管段422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第二管段422的出口位于进风腔11的下部。这样从第二管段422吹出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进风面板;新风部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新风部件(20)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30)位于所述新风部件(20)的上方,所述换热器(30)和所述进风面板之间具有进风腔(11);管道结构(40),所述管道结构(40)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管道结构(40)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11)连通,以通过所述管道结构(40)将所述新风部件(20)中的新风输送至所述换热器(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40)包括总管(41)、第一分管(42)和第二分管(43),其中,所述总管(41)的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42)和所述第二分管(43)的入口分别和所述总管(4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管(42)和所述第二分管(43)的出口分别和所述进风腔(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4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段(421)和第二管段(422),所述第一管段(421)和所述总管(41)连通,所述第二管段(422)的出口和所述进风腔(11)连通;在水平投影上,所述第二管段(422)和所述总管(41)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41)和所述第二管段(422)的送风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管段(422)的出口位于所述进风腔(11)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欢罗文君罗永宏李金峰张波李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