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99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属于智能黑板领域;其智能黑板包括: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安卓控制端,以及与所述安卓控制端的内置电脑;所述安卓控制端的内部设有电源管理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安卓控制端内部的电源板卡上增加一个电源管理模块,在总功率不增加的情况下尽做到电能平衡分配,实现最大功率快充;当笔记本,手机等支持PD快充的设备通过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属于智能黑板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技术飞速发展,只能移动设备在工作生活中已经普及,带来生活工作便利的同时,充电也变成一个经常性的需求了,而USB充电是最为普及的充电方式。
[0003]最常见的USB充电方式是遵循标准的USB供电规范:USB3.0提供2.5w,USB3.0提供4.5w。这样的充电功率只能为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提供慢速充电,时间较长,已经不能满足多数设备的供电需求了,于是产生了各种快充协议,比如PD快协议。
[0004]大屏设备使过程经常需要和移动设备对接,也需要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为了能给移动设备快速充电,或者给笔记本等功率相对较大的移设备供电,大屏设备也有采用快充协议的。
[0005]但是大屏设备是一个多模块集成设备,包含液晶显示,安卓板卡,内置电脑等多个模块需要用电,电源模块需要优先保证这些模块供电,剩余电量才能供应给快充接口。从成本,散热,能效,节能等多方面考虑又不能单纯的增大电源的功率来提供给快充接口。所以目前大屏快充接口能提供的功率很有限,缺乏实际应用意义。
[0006]大屏设备在工作的时候,不是所有模块都同时,并长期处于峰值状态,多数时间段有较大的浮动功率剩余。这部分剩余浮动功率并没有利用起来,提供给快充接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0008]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包括: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安卓控制端,以及与所述安卓控制端的内置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卓控制端内部的电源板卡上设有电源管理模块。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同步整流芯片U3、场效应管U1、场效应管U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阻R4、电阻R5、LED二极管D1、电容C6、电容C9、LED二极管D4、电阻R12、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1、电阻R11、电容C15、电容C3、电容C4、电解电容EC1、电容C12、电容C13、电解电容EC2、熔断器F1;
[0011]其中,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9号引脚与所述LED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所述LED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6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且接
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5号引脚与所述LED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LED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2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4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3号引脚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4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5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所述场效应管U4的5、6、7、8号引脚、所述场效应管U1的1、2、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6号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1的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7号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1、2、3号引脚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9号引脚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U1的5、6、7、8号引脚、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EC1的正极和所述熔断器F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连接接口,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EC2的正极连接且输出电压,所述电解电容EC2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输出电路包括:电容C7、电阻R9、电容C16、电阻R14、电容C14、电容C20、电源电压器U2、电源电压器U5、电容C10、电容C19、接口J1、接口J2、电感L1;
[0013]其中,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电源电压器U2的2号引脚与5号引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电压器U2的6号引脚、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2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源电压器U2的1号引脚与3号引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和所述接口J1的B4/A9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电源电压器U5的2号引脚与5号引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电压器U5的6号引脚、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源电压器U5的1号引脚与3号引脚连接且同时与所述电容C19的一端和所述接口J2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J1的B1/A12号引脚接地,所述接口J1的B5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B6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A7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A6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B7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B9/A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1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1的B12/A1号引脚接地,所述接口J2的2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8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2的3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6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2的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7号引脚连接,所述接口J2的5、6、7、8、9号引脚接地。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安卓控制端内部的电源板卡上增加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黑板电能分配的电源管理装置,其智能黑板包括:电源,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安卓控制端,以及与所述安卓控制端的内置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卓控制端内部的电源板卡上设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同步整流芯片U3、场效应管U1、场效应管U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阻R4、电阻R5、LED二极管D1、电容C6、电容C9、LED二极管D4、电阻R12、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1、电阻R11、电容C15、电容C3、电容C4、电解电容EC1、电容C12、电容C13、电解电容EC2、熔断器F1;其中,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9号引脚与所述LED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所述LED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电压,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6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5号引脚与所述LED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LED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2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4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3号引脚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24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5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所述场效应管U4的5、6、7、8号引脚、所述场效应管U1的1、2、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6号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1的4号引脚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7号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4的1、2、3号引脚连接且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3的19号引脚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U1的5、6、7、8号引脚、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E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宛昌陈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小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