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91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设有入管,所述入管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涂抹杆。该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通过设置太阳能捕虫灯、顶盖、入管、涂抹杆、溶液存放皿、不锈钢金属网和风扇,将食诱剂与水混合后置于溶液存放皿中,将涂抹杆上涂抹一定量的食诱剂溶液,启动风扇,风扇使得入管的入口处产生吸力,且加速食诱剂气味在底座底部的扩散,解决了支杆和诱捕器在使用结束后基本不再回收,当做废弃物丢弃,这样不但造成浪费也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食诱剂配合诱捕器效果不佳的问题。且食诱剂配合诱捕器效果不佳的问题。且食诱剂配合诱捕器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害虫防治
,具体为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对害虫的防治通常采用食诱剂诱捕灭虫,食诱剂在田间布点需要配套相应的支杆和诱捕器,支杆和诱捕器在使用结束后基本不再回收,当做废弃物丢弃,这样不但造成浪费也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害虫容易飞出诱捕器,防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具备适用于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使用,能减少重复浪费,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害虫防治效果的优点,解决了支杆和诱捕器在使用结束后基本不再回收,当做废弃物丢弃,这样不但造成浪费也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食诱剂配合诱捕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适用于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使用,能减少重复浪费,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害虫防治效果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设有入管,所述入管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涂抹杆,所述外壳的内顶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太阳能捕虫灯,所述太阳能捕虫灯的顶端与外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不锈钢金属网,所述不锈钢金属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两个所述磁铁互为异名磁体,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0007]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与通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拉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外壳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溶液存放皿,所述溶液存放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底座的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架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导线与风扇的电源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入管呈“L”形设置,四个所述入管分别位于顶盖的正面、背面、左侧和右侧固定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涂抹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涂抹杆分别位于四个所述入管的前方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杆匹配,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活动插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与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通过设置太阳能捕虫灯、顶盖、入管、涂抹杆、溶液存放皿、不锈钢金属网和风扇,将食诱剂与水混合后置于溶液存放皿中,将涂抹杆上涂抹一定量的食诱剂溶液,启动风扇,风扇使得入管的入口处产生吸力,且加速食诱剂气味在底座底部的扩散,由于涂抹杆上涂有食诱剂溶液,被吸引来的害虫会靠近入管,害虫即被吸入到外壳的内部,不锈钢金属网可阻隔害虫,食诱剂配合太阳能捕虫,白天食诱剂主要发挥作用,晚上食诱剂和杀虫灯共同发挥作用,害虫被引诱过来后进入收集器中不能逃脱,达到诱捕的效果,解决了支杆和诱捕器在使用结束后基本不再回收,当做废弃物丢弃,这样不但造成浪费也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食诱剂配合诱捕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5]2、该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通过设置限位滑槽、滑块、拉环、底座、定位槽、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锁定杆,可拧出锁定杆,即可拆分底座和外壳,拉动拉环,使得两个不锈钢金属网脱离接触,即可清理害虫的尸体,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A

A面的剖面图。
[0019]其中:1、外壳;2、顶盖;3、入管;4、涂抹杆;5、通孔;6、太阳能捕虫灯;7、限位滑槽;8、滑块;9、不锈钢金属网;10、通槽;11、拉板;12、拉环;13、太阳能电板;14、底座;15、定位槽;16、定位杆;17、第二固定板;18、第一固定板;19、锁定杆;20、溶液存放皿;21、风扇;2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顶盖2的内部设有入管3,入管3的数量为四个,入管3呈“L”形设置,四个入管3分别位于顶盖2的正面、背面、左侧和右侧固定设置,顶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涂抹杆4,涂抹杆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涂抹杆4分别位于四个入管3的前方设置,将涂抹杆4上涂抹一定量的食诱剂溶液,外壳1的内顶壁开设有通孔5,通孔5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太阳能捕虫灯6,太阳能捕虫灯6的顶端与外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外壳1的前侧内
壁和后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7,外壳1的内部设有不锈钢金属网9,不锈钢金属网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不锈钢金属网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两个磁铁互为异名磁体,二者可产生吸力,两个不锈钢金属网9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与限位滑槽7滑动连接。
[0022]外壳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10,两个不锈钢金属网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11,拉板11与通槽10滑动连接,两个拉板11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2,拉动拉环12,使得两个不锈钢金属网9脱离接触,即可清理害虫的尸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底座14,底座1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8,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7,第一固定板1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定杆19,锁定杆19与第二固定板17螺纹连接,底座14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底座1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外壳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15,定位槽15与定位杆16匹配,定位杆16与定位槽15活动插接,底座14的内部设有溶液存放皿20,将食诱剂与水混合后置于溶液存放皿20中,溶液存放皿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底座14的侧内壁固定连接,底座1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风扇21,启动风扇21,风扇21使得入管3的入口处产生吸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食诱和光诱的太阳能捕虫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内部设有入管(3),所述入管(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顶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涂抹杆(4),所述外壳(1)的内顶壁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太阳能捕虫灯(6),所述太阳能捕虫灯(6)的顶端与外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7),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不锈钢金属网(9),所述不锈钢金属网(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两个所述磁铁互为异名磁体,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9)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与限位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10),两个所述不锈钢金属网(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11),所述拉板(11)与通槽(10)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拉板(11)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底座(1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外壳(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15),所述底座(14)的内部设有溶液存放皿(20),所述溶液存放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军罗杰李建华樊继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古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