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89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涉及桩基工程施工防护技术领域。所述孔口防护装置的立柱设置有四根且固定于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角,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悬挂网板,悬挂网板两侧铰接有固定卡钩,悬挂网板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卡钩相适应的定位沉孔;卷绳装置的固定绳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固定孔,固定绳一端与立柱可拆卸连接,固定卡钩卡接在固定绳另一端的固定孔内;悬挂网板上设置有警示标语牌。通过立柱、卷绳装置、悬挂网板、固定卡钩和警示标语牌组装成孔口防护装置,通过选择固定绳上不同位置的固定孔,可以进行距离的随意调整,通过铰接的固定卡钩实现固定绳的装配,便于防护装置的拆装,大大提高其重复利用性。其重复利用性。其重复利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工程施工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孔口进行防护。桩孔的防护对工程桩的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已经成孔的钻孔灌注桩孔,采用脚手架制作的移动防护框进行防护。但脚手架搭设操作繁杂,拆卸也较为复杂,如果要重复利用一般是整体搬运或者拆卸后再重新装配,整体搬运不方便,拆卸后重装耗时耗力。当工程桩桩数较多时,施工任务重,进度缓慢,易对工期造成影响。同时,还存在操作过程危险、警示效果不佳、防护力度不够、安全性能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解决现有脚手架搭设的防护框操作重复利用难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卷绳装置、悬挂网板和警示标语牌,立柱设置有四根且固定于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角,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悬挂网板,悬挂网板两侧铰接有固定卡钩,悬挂网板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卡钩相适应的定位沉孔;所述卷绳装置包括固定绳,固定绳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固定孔,固定绳一端与立柱可拆卸连接,固定卡钩卡接在固定绳另一端的固定孔内;所述悬挂网板上设置有警示标语牌。
[000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侧壁上向外凸设置有卡槽,卷绳装置还包括壳体、卷簧和卡头,固定绳一端与卷簧连接,卷簧设置在壳体内,固定绳另一端与卡头连接,卡头卡接在卡槽内。
[000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槽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构成,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二连接板两侧与第一连接板相连,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卡头由半球形固定部、固定柱和直管段依次连接而成,直管段与固定绳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柱沿U型槽上下移动,半球形固定部活动卡接在卡槽内。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悬挂网板两侧还设置有卷绳预留槽,壳体卡接在卷绳预留槽内。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槽沿立柱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分布在立柱同一高度上的两个卡槽之间的夹角为90
°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底部呈锥形,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线叶片,立柱顶部设置有手柄。
[00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底部呈锥形,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脚踏板,立柱顶部设置有承压板。
[00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柱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2]工作原理:将立柱置于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个角上,并将其插入土里。根据相邻立柱间距离确定两个立柱间悬挂网板的数量,两块以上的悬挂网板通过线扎或者尼龙绳将相邻的固定卡钩捆绑在一起,完成相邻悬挂网板的拼接和固定,随后将固定绳一端通过卡头卡接在立柱侧壁的卡槽内,另一端上将合适位置的固定孔固定在固定卡钩上,再将固定卡钩旋转直到其自由端卡紧在固定孔内。将悬挂网板固定好后,再将警示标语牌悬挂在悬挂网板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通过立柱、卷绳装置、悬挂网板、固定卡钩和警示标语牌组装成孔口防护装置,通过选择固定绳上不同位置的固定孔,可以根据现场孔口大小的需要来进行距离的随意调整,通过铰接的固定卡钩实现固定绳的装配,安装和拆卸都简单快捷,便于防护装置的拆装,大大提高其重复利用性。悬挂网板可根据孔口大小进行拼装,通过警示标语牌进行警示,大大提高了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卷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壳体顶盖。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悬挂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立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4中A部位放大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中立柱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立柱,101

卡槽,102

第一连接板,103

第二连接板,104

U型槽,105

螺旋线叶片,106

手柄,107

脚踏板,108

承压板,2

卷绳装置,201

固定绳,202

固定孔,203

卷簧,204

卡头,205

半球形固定部,206

固定柱,207

壳体,208

直管段,3

悬挂网板,301

固定卡钩,302

卷绳预留槽,4

警示标语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
[0024]图1、2示出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卷绳装置2、悬挂网板3和警示标语牌4,立柱1设置有四根且固定于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角,相邻立柱1之间设置有悬挂网板3,悬挂网板3两侧铰接有固定卡钩301,悬挂网板3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卡钩301相适应的定位沉孔;所述卷绳装置2包括固定绳201,固定绳20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固定孔202,固定绳201一端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固定卡钩301卡接在固定绳201另一端的固定孔202内;所述悬挂网板3上设置有警示标语牌4。
[0025]为实现立柱1的快速固定,如图5所示,所述立柱1底部呈锥形,底部外侧壁上设置
有螺旋线叶片105,立柱1顶部设置有手柄106。手柄106上设置有便于抓取的凹槽,且相对设置在立柱1顶部,安装立柱1时,只需操作人员通过手柄106向下用力转动立柱1,通过螺旋线叶片105,可使立柱1快速插入到指定深度。
[0026]图7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立柱1,立柱1底部也是呈圆锥形,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脚踏板107,立柱1顶部设置有承压板108。承压板108为立柱1顶部向外延伸的圆板,脚踏板107上设置有便于踩踏的凹槽。安装时,操作人员通过踩踏可以将立柱1固定在土里,也可以通过敲击承压板108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将立柱1快速固定到指定深度。
[0027]为便于识别立柱1的安装高度和水平度的控制,在立柱1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也可以画上醒目的入土警示线。
[0028]将立柱1固定在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个角上后,根据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卷绳装置(2)、悬挂网板(3)和警示标语牌(4),立柱(1)设置有四根且固定于孔口防护轮廓线的四角,相邻立柱(1)之间设置有悬挂网板(3),悬挂网板(3)两侧铰接有固定卡钩(301),悬挂网板(3)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卡钩(301)相适应的定位沉孔;所述卷绳装置(2)包括固定绳(201),固定绳(20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固定孔(202),固定绳(201)一端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固定卡钩(301)卡接在固定绳(201)另一端的固定孔(202)内;所述悬挂网板(3)上设置有警示标语牌(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侧壁上向外凸设置有卡槽(101),卷绳装置(2)还包括壳体(207)、卷簧(203)和卡头(204),固定绳(201)一端与卷簧(203)连接,卷簧(203)设置在壳体(207)内,固定绳另一端与卡头(204)连接,卡头(204)卡接在卡槽(10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桩孔孔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1)由第一连接板(102)和第二连接板(103)构成,第一连接板(102)相对设置有两块,第二连接板(103)两侧与第一连接板(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昕昱蒋德虎李金花王周领文吉任孙运曙代国兵胡鸿王康鹏马乔曲艳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嘉绩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