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73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涉及内墙隔板技术领域,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插块,所述隔板的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插槽,所述隔板的顶端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所述隔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插块,所述隔板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插槽,所述隔板的底端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稳固性较差和隔音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0001]本技术涉及内墙隔板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技术介绍

[0002]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其中内墙隔板是建筑工程模型的建设基础。
[0003]现有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大多为矩形,在使用时通过两侧的公槽和母槽进行限位,其稳固性较差,通常需要进行辅助加固,同时其隔音保温效果较差。
[0004]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稳固性较差和隔音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插块,所述隔板的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插槽,所述隔板的顶端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所述隔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插块,所述隔板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插槽,所述隔板的底端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
[00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H形,所述隔板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交错分布。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插块的大小与第二限位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插槽的开设位置与第一限位插块相对应。
[0012]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插块的大小与第一限位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插槽的开设位置与第二限位插块相对应。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宽度为两个第二限位槽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0014]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由壳体、防水层、固定板、吸音层和保温层组成,所述固定板设在壳体的内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通过限位板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和保温层均设在两个固定板之间。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设在壳体与固定板之间。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在其作用下,便于相邻的隔板对齐,使其更加稳固,同时因隔板为H形,在不同堆砌高度的隔板的相互作用下,使墙体不易开裂,解决了稳固性较差的问题。
[0021]2、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防水层、固定板、吸音层和保温层,在吸音层的作用下提高隔板的隔音效果,在保温层的作用下提高隔板的保温效果,通过防水层和固定板可以对吸音层(13)和保温层(14)进行保护,解决了隔音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隔板的立体主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隔板的立体仰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隔板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隔板;2、第一限位块;3、第一限位插块;4、第二限位块;5、第一限位插槽;6、第二限位槽;7、第一限位槽;8、第二限位插槽;9、第二限位插块;10、壳体;11、防水层;12、固定板;13、吸音层;14、保温层;1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阅图1

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隔板1,隔板1为H形,隔板1有多个,多个隔板1交错分布,隔板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插块3,隔板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插槽5,隔板1的顶端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4,隔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隔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第一限位块2与第一限位槽7相适配,隔板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插块9,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插块9的大小与第一限位插槽5相适配,第一限位插槽5的开设位置与第二限位插块9相对应,隔板1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插槽8,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插块3的大小与第二限位插槽8相适配,第二限位插槽8的开设位置与第一限位插块3相对应,隔板1的底端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第二限位块4与第二限位槽6相适配,隔板1的宽度为两个第二限位槽6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003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1、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4、第二限位槽6和第一限位槽7,在安装内墙隔板1时,将多个隔板1交错堆砌,在第一限位块2和第一限位槽7的作用下,使其在水平方向便于对齐,在第二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槽6的作用下使竖直方向的两个隔板1便于对齐,同时在第一限位插块3和第二限位插槽8、第一限位插槽5和第二限位插块9
的作用下,可以对其进一步限位,使其更为稳固,因隔板1为H形,在不同堆砌高度的隔板1的相互作用下,使墙体不易开裂,解决了稳固性较差的问题。
[0031]实施例2
[0032]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隔板1由壳体10、防水层11、固定板12、吸音层13和保温层14组成,固定板12设在壳体10的内侧。
[0033]具体的,固定板12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2通过限位板15固定连接。
[0034]具体的,吸音层13和保温层14均设在两个固定板12之间。
[0035]具体的,防水层11设在壳体10与固定板12之间。
[003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壳体10、防水层11、固定板12、吸音层13和保温层14,在固定板12和限位板15的作用下可以保护吸音层13和保温层14,同时增加隔板1的强度,在防水层11的作用下可以避免水份渗入,在吸音层13的作用下提高隔板1的隔音效果,在保温层14的作用下提高隔板1的保温效果,解决了隔音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0037]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稳固性较差和隔音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隔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插块(3),所述隔板(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插槽(5),所述隔板(1)的顶端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4),所述隔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所述隔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所述第一限位块(2)与第一限位槽(7)相适配,所述隔板(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插块(9),所述隔板(1)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插槽(8),所述隔板(1)的底端内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所述第二限位块(4)与第二限位槽(6)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为H形,所述隔板(1)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1)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插块(3)的大小与第二限位插槽(8)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插槽(8)的开设位置与第一限位插块(3)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