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标分区的智能停车管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38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传感器精确分区,结合计数统计算法,用于车位搜索/收费管理的在线平台。系统在街区大范围部署无线信标,形成若干个矩形的定位区,车主以手机识别信标的ID码,把打包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后台事先把信标位置标记在电子地图中,统计进入某个定位区的汽车的数量,依据统计数N的增减来确定车辆在哪个定位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低成本传感器与自动数据更新的结合,既方便车主找到空余车位,又为市政部门提供智能管理平台,网络规模适中,自动化程度高,是理想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统。想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统。想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标分区的智能停车管理平台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是传感器精确分区,结合计数统计算法,用于车位搜索/收费管理的在线平台,实现智慧城市的地面停车综合管理。系统在街道或社区的路灯与立杆上设置无线信标,把街区精准划分成多个定位区。车主安装手机端应用,手机号与车牌号绑定。手机接收到信标的ID码后,把打包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后台事先把信标位置标记在电子地图中,统计进入某个定位区的汽车的数量,依据统计数N的增减来确定车辆在哪个定位区,进而计算出空位数量,为计时收费提供依据。本专利技术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低成本实现城市级的车位搜索与计时收费,完善了智慧市政的核心功能。
(二)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城市对市政设施的智能化管理要求很高,目前市域范围普遍用地紧张,停车位不足是一大难题,都采用“先到先占”的模式使用车位,车主迫切需要预先了解车位占用情况,快速找到停车点。街道停车是城市车位重要的补充,大部分中小城市由于人手不足,无法管理广泛分布的街区车位,尚未做到普遍的停车收费,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0003]从技术上说,单纯的GPS定位只知道车在哪里,不能解决空余车位搜索的问题。目前的停车管理系统采用车牌拍照来确定身份,一般在出入口布置摄像头,通过分析车牌号,判断车辆位置和停车计时。如果要实现车辆定位,需要在停车区安装大量摄像头,捕捉车牌的移动轨迹,系统过于复杂,经济性很差。市政部门与车主都缺乏有效手段了解城市的车位状况,无法达到智慧市政的管理要求。
[0004]注意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传感器划分定位区与分区统计的停车管理平台,在街道或社区的路灯与立杆上设置无线信标,保持合适间距,形成多个定位区,车主的手机接收信号,确定自己在哪个定位区,统计某个定位区停放的车辆数量,通过车位限值的正负差额来判断定位区的停车情况,实现城市级的的车位搜索与计时收费,硬件与软件都很简单,完美达成智慧停车管理的目的。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街区都是沿路边停车,车辆首尾相接,其停车数量有一个限值,超出限值的车辆即使进入街区,也无法找到停放位置,这一限值是本专利技术的统计基础。街区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矩形的定位区,每个定位区包含4~20个车位,这些定位区首尾相接,均匀分布,确保对整个街区的覆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无线信标来划分定位区,信标采用公共频段的低频信号,定位边界较准。
[0006]路灯是街区中的已有市政设施,根据街道的宽度,其间距在15~50米,而且方便引出市政供电,利于安装信标。充分利用现有路灯网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大特色。如果灯杆位置不合适,可以根据间距要求,另外立杆安装信标,实现定位区的划分。
[0007]信标定时发出唯一的ID编码,该信号为车辆定位服务,需要控制在车辆运行的区域,不希望散逸到其他地方。本专利技术的信标使用公共频段信号,强度经过专门设计,有效感
知距离控制在0~30米,超出范围的信号会被忽略。信号不直接外发,而是通过定向天线,以圆锥体的形式发出,波束角控制在45
°
以内。信标安装在灯杆或立杆上,沿街双侧或单侧设置,正对路面,方便司机的手机接收ID编码。通过以上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把信号控制在车行区域,且局限在很小的锥形扇区,扇区内可以感知信号,离开后信号消失。由此,本专利技术精确划分出多个定位区,区域外没有散逸的信号,避免错误定位。
[0008]信标为单向的信号源,只定时发出ID码,不接收应答,没有通讯功能,也不含GPS模块,不能自主定位。基于上述特征,信标的能耗很低,可以使用充电电池,直接在街区临时部署,也可以从路灯上持续供电,成为永久性感知设备。安装信标时,施工者使用GPS手持设备扫码,扫码时的位置坐标发送到服务器,后台依据坐标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完成信标的初始化,确认其准确位置。
[0009]本专利技术首先要实现车辆定位,让后台知道车停在哪里。手机是车主的个人标配,车主在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初次使用要输入车牌号,与手机号绑定。车辆靠近第一个定位区时,会先通过该区信标的扇区,车主的手机接收到该区的ID码,表示车辆进入区内。车辆离开扇区,手机不再收到ID码,把该ID码、手机码和截止码等标示打包发送通讯基站,传输到服务器。后台由此确认车辆在该区中,软件给该区计正数一次,统计数N+1。同理,车辆继续开动,通过下一个信标的扇区,车主的手机执行同样的操作,后台给上区计负数一次,统计数N

1,下区计正数一次,统计数N+1。
[0010]汽车开动时,逐一穿越多个定位区,手机不断发送打包数据到服务器,汽车最终会在一个定位区停下来,最后那个定位区就是汽车的停放位置。每个定位区的车位数量是固定的,后台预先设定每个定位区的车位限值,如果某个定位区的统计数N小于限值,说明该区有空余车位,空余数为两者差值。如果统计数N大于或等于车位限值,说明该定位区已经停满了,这些结果记录在服务器后台中。车主通过手机应用调用服务器数据,实时显示街区的停车状况,实现车位搜索与有序停车。
[0011]进一步,手机应用与车主的网银绑定,汽车在某个定位区停车后,后台开始计时,汽车离开该定位区后,后台计算出停车时间,为自动扣费建立账本。为了确保可靠和方便取证,本专利技术还在停车区的进出区域设置摄像头,抓拍车辆进入与离开时的车牌号,如出现收费纠纷,便于据实处理。
[0012]由此,本专利技术构筑了一个实时、可靠的的车位搜索与自动计时的管理平台,能够随时查询车辆在街区什么位置,城市里哪里有空余车位,并动态记录停车时间,为车主提供找车和找车位服务,为市政部门完成停车管理和自助收费,有效提升智慧城市的管理水平,为数字市政建立技术基础。
[0013](四)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在街区大范围部署无线信标,形成若干个矩形的定位区,车主以手机识别信标的ID码,把打包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后台统计某个定位区停放的车辆数量,通过正负差额来判断定位区的停车情况,实现低成本传感器与自动数据更新的结合,既方便车主找到空余车位,又为市政部门提供智能管理平台。本专利技术的网络规模适中,硬件成本很低,自动化程度高,是理想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统。
(五)附图说明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宽街道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窄街道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构成图。图3也是一个街区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说明了信标如何划分定位区与计算统计数,街道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20~50米。信标1使用公共频段信号,有效感知距离控制在0~30米,超出范围的信号会被忽略。信号不直接外发,而是通过定向天线,以圆锥体的形式发出,波束角控制在45
°
以内。通过上述措施,信标的信号被控制在车行区域,且局限在很小的锥形扇区5,扇区5内可以感知信号,离开后信号消失。由此,信标精确划分出多个矩形的定位区4,每个定位区包含4~20个车位,且首尾相接,确保对整个街区的覆盖。摄像头2设置在街道停车的进出区域,作用是抓拍车辆进入与离开时的车牌号。
[001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精确分区,结合计数统计算法,用于车位搜索/收费管理的在线平台,信标把街区精准划分成多个定位区,车主安装手机端应用,手机号与车牌号绑定,其特征是:信标安装在路灯上,沿街双侧或单侧设置,正对路面,灯杆的位置可能不满足信标划分定位区的间距要求,可以另外立杆安装;信标使用公共频段信号,有效感知距离控制在0~30米,超出范围的信号会被忽略,信号不直接外发,而是通过定向天线,以圆锥体的形式发出,波束角控制在45
°
以内;信标为单向的信号源,只定时发出ID码,不接收应答,没有通讯功能,也不含GPS模块,安装信标时,施工者使用GPS手持设备扫码,扫码时的位置坐标发送到服务器,后台依据坐标标记在电子地图上,确认其准确位置;汽车靠近第一个定位区时,会先通过该区信标的扇区,车主的手机把该ID码、手机码和截止码等标示打包发送通讯基站,传输到服务器,后台给该区计正数一次,统计数N+1,车辆继续开动,通过下一个信标的扇区,后台给上区计负数一次,统计数N

1,下区计正数一次,统计数N+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搜索/收费管理的在线平台,其特征是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梦寒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悟城智能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