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及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532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7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和供暖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进液管、分流管、散热单元、集流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包括进液口,进液管与分流管连通;散热单元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分流管与液体入口连通,液体出口与集流管连通;集流管与出液管连通,出液管包括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均高于分流管、散热单元和集流管中液体的液位。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通过将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散热系统的最高处,可以有效避免散热系统的管道出现空水的情况,并且无需增加额外的排气装置来排出散热系统的管道中的空气。系统的管道中的空气。系统的管道中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及供暖系统


[0001]本说明书涉及散热和供暖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及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散热系统是一种用于对产热量较大的设备(如芯片、CPU、GPU、ASIC等)进行散热的系统,以防止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散热系统的散热方式通常使用风冷或者液冷。例如,散热系统可以使用特定液体(例如,水)作为冷却剂,冷却剂可以在散热系统的管路中流动并与待散热设备进行热交换,降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进液管、分流管、散热单元、集流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分流管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集流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包括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分流管、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集流管中液体的液位。
[0004]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供暖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散热系统以及供暖管路,所述供暖管路与所述散热系统的所述出液口连通。
附图说明
[0005]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0006]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内部管路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说明:散热系统100;进液管110;进液口111;分流管120;第一分流管端121;第二分流管端122;第一分流口123;散热单元130;第二连接管131;液体入口133;液体出口135;散热板137(137

1、137

2、137

3、137

4);板卡139;集流管140;第一集流管端141;第二集流管端142;第一集流口143;出液管150;出液口151;分层式柜体160;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散热风道163;第一进风口164;第二进风口165;排风口166;支撑架167;供暖管路200;供暖系统1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0013]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0014]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0015]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的进液管包括进液口,出液管包括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散热系统的高点,即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均高于散热系统的其他管道(例如,分流管、集流管)内的液体的液位。通过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散热系统的高点,散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管道内将充满液体;不论进液口的液体流量(即进液量)大小,输入进液口的流量与出液口排出的液体流量(即排液量)均相同。相较于高进低出(即进液口设置在散热系统的高点,出液口设置在散热系统的低点,出液口的高度低于散热系统的其他管道中的液体的液位)的设置方式而言,本说明书提供的散热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进液量不稳定(如进液量较小)时散热系统管道出现空水的情况。这里所说的空水是指散热系统的管道中某些位置没有液体存在。
[0016]此外,通过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散热系统的高点,散热系统中如果出现气体的话,能够更容易地从进液口和/或出液口排出,相较于低进高出(即进液口设置在散热系统的低点,出液口设置在散热系统的高点)的设置方式而言,无需在散热系统管道增加额外的排气装置以将管道中的空气排出,不仅精简了散热系统的结构,还减小了散热系统的制造成本。
[0017]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系统100可以包括进液管110、分流管120、散热单元130、集流管140、出液管150和分层式柜体160。
[0018]其中,进液管110是指液体进入散热系统100的管道。进液管110可以包括用于输入液体的进液口111。进液管110与分流管120连通,进液管110的液体可以流入到分流管120中。出液管150是指液体排出散热系统100的管道。出液管150可以包括用于液体排出的出液口151。出液管150与集流管140连通,集流管140的液体可以流入到出液管150中。分层式柜体160可以包括分层设置的多个支撑架167,每个支撑架167均可用于放置散热单元130。散热单元130可以包括液体入口133和液体出口135。液体入口133可以与分流管120连通,分流管120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液体入口133进入散热单元130的内部以与待散热设备(例如,芯片)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液体出口135可以与集流管140连通,经过热交换的液体可以通过液体出口135流到集流管140中。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51的高度均高于分流管120、集流管140以及散热单元130内的液体的液位。这里所说的高度可以是指竖直方向的高度,或者相对于分层式柜体160底部的垂直距离。例如,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51的高
度可以是指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51与分层式柜体160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0019]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与待散热设备进行热交换的液体可以经由进液口111进入进液管110,然后通过分流管120进入散热单元130内部,并与散热单元30内安装的待散热设备进行热交换。最后,经过热交换的液体可以依次经由集流管140、出液管150从出液口151排出。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51的高度均高于分流管120、集流管140以及散热单元130内的液体的液位,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散热系统100的管道出现空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进液管、分流管、散热单元、集流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分流管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集流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包括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分流管、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集流管中液体的液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分层式柜体,所述分层式柜体的每一层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散热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分层式柜体的侧壁的同一高度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式柜体的每一层并列设置有两排所述散热单元,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排所述散热单元之间的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在所述分层式柜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沿竖直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封堵,所述分流管呈U型环绕两排所述散热单元设置;所述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集流管的另一端封堵,所述集流管呈U型环绕两排所述散热单元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式柜体对应于两排所述散热单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分层式柜体的顶部对应于所述散热风道的位置设置有排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排风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日升刘云锋汪烈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热若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